儿童icu重症监护室实录(4岁病儿在北京与癌症战斗)
儿童icu重症监护室实录(4岁病儿在北京与癌症战斗)彩超图文报告单这时候还没有人知道,童童腹中的瘤体,正在“野蛮生长”,一步步吞噬他的生命。腹中瘤体正在吞噬他的生命因为疫情,北京儿童医院病房里的孩子们,不得已离开爸爸妈妈的陪护,独自与病魔斗争。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ICU(重症医学科)护士巫杨玲的4岁儿子童童,是其中不幸的之一。今年3月,病魔在童童的身上初现。一天夜里,童童突然告诉巫杨玲,自己的肚脐疼痛难忍,随后被医院诊断为肠系膜炎,吃了一些抗生素和消炎药后,本以为没什么大碍的巫杨玲,却看到童童的情况越来越差,好几次在睡梦中疼醒过来。
当噩运降临到巫杨玲的身边,这个见惯病痛与离别、在病人面前总是坚强无比的ICU护士,转个背,每天都在哭泣中醒来。
“我曾想过放弃,让他安然地告别。但又期待奇迹,好希望多陪陪他。”今年5月,她年仅4岁的儿子童童被确诊为超高危的神经母细胞瘤晚期—— 一种常见于婴幼儿的肿瘤疾病,被称为婴幼儿的“癌症之王”。
【噩耗】
儿子患上神经母细胞瘤
腹中瘤体正在吞噬他的生命
因为疫情,北京儿童医院病房里的孩子们,不得已离开爸爸妈妈的陪护,独自与病魔斗争。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ICU(重症医学科)护士巫杨玲的4岁儿子童童,是其中不幸的之一。
今年3月,病魔在童童的身上初现。一天夜里,童童突然告诉巫杨玲,自己的肚脐疼痛难忍,随后被医院诊断为肠系膜炎,吃了一些抗生素和消炎药后,本以为没什么大碍的巫杨玲,却看到童童的情况越来越差,好几次在睡梦中疼醒过来。
这时候还没有人知道,童童腹中的瘤体,正在“野蛮生长”,一步步吞噬他的生命。
彩超图文报告单
华西第二医院放射科CT会诊报告单
5月26日,童童在剧痛中被送入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红星新闻记者查看了童童的病历记录,该院出具的彩超报告显示,童童被怀疑患上神经母细胞瘤,一种被称为婴幼儿“癌症之王”的恶疾。
“那一瞬间,我的天塌了。”见惯病痛与离别、在病人面前总是坚强无比的巫杨玲,转个背,每天都在哭泣中醒来。
6月11日,童童在爸爸和奶奶的陪伴下,去到北京儿童医院,最终被诊断为神经母细胞瘤,恶性,而且是超高危。
童童被诊断为神经母细胞瘤
【坚强】
不要吗啡的“小战士”
即使没有爸妈的陪伴也不会闹
巫杨玲的儿子童童
手术是治愈这种恶疾的希望,而创造手术的条件,是一次又一次的化疗,化疗在剿杀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一步步摧毁人体的免疫系统。巫杨玲告诉记者,童童目前接受是超大剂量化疗,必须4种化疗剂联合使用,才能暂时抑制肿瘤细胞,否则会在一个月内离开人世。尽管如此,童童在不久前的20天左右,肿瘤也已猛长了6cm。
而对于童童来说,最直接的战斗是,抵御肿瘤膨胀的痛苦。作为一名ICU护士,巫杨玲很清楚这种消耗性疾病带来的痛苦,到底有多痛:“通常要通过吗啡才能抑制,但因为怕引起大出血,我的儿子不能用吗啡。”
电影中,战争中的士兵身负重伤后,常常要求靠吗啡来抵御痛苦。
红星新闻记者在照片中看到,童童已经瘦得皮包骨头,肚子被肿瘤撑得不成比例,现在连站起来都成为一种挑战。疼得睡不着的时候,医护会给他吃一些安眠药,只是吃了安眠药,也会在片刻的睡梦中一次次疼醒过来。但是,童童从未有过那样的乞求,这个年仅4岁的小孩,选择了顽强战斗。巫杨玲偶尔从远在北京的视频连线里得知,童童很乖,即使没有爸爸妈妈陪伴,也不会哭闹。看到手机屏幕里妈妈的脸,童童会说,妈妈我很想你。
成都这头,巫杨玲却哭成了泪人。
【期盼】
妈妈在成都工作
盼一个遥远的奇迹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ICU,病房外,一群家属沉默着,等待探视的时间。病房里,闪烁着各色灯光的仪器们持续低鸣,病患们安静地躺着,像是睡着了。
医护们或是仔细看护着病患,或是步履匆匆,穿着墨绿色制服的巫杨玲,与所有医护一样忙碌着。“这个床的病患需要排痰,来操作一下。”听到指令,巫杨玲熟练地帮病患翻身,然后稳稳地操作起机械辅助排痰设备,表情中,没有人看得出她怀着心事。
“只有私下聊到儿子时,她才会忍不住哭出来。”一旁的护士告诉红星新闻记者。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巫杨玲依然坚守岗位照顾病人
童童重病住进北京儿童医院后,巫杨玲一家不得已相隔千里。童童的爸爸在去年五月意外骨折,已停止工作一年余,现在与孩子的奶奶一起,在北京租房为童童求医。巫杨玲则留在成都,只有她能工作为儿子筹救命钱,另一方面还要照顾更年幼的小女儿。巫杨玲还说,ICU的工作很忙碌,她也不希望因为自己缺席,为同事们增加负担,ICU也有那么多离不开他们救命的病患。
见过了那么多病痛与离别,童童的重病让巫杨玲十分矛盾。她说:“一开始,我曾想过放弃,让儿子不要承受那么多痛苦,让儿子安然离开,但儿子又那么坚强……”
空下来,巫杨玲就会联系童童的爸爸,问孩子的情况。
上一次与童童通话,已经是6月28日,挂断电话后,她抑制不住哭了很久,也告诉自己,“路才开始,我们要坚强走下去,我们都不能输”。
【捐助】
治疗费恐超百万元
同事爱心接力,一周不到凑了12万余元
巫杨玲的儿子童童
因为童童爸爸意外骨折后无法工作,在童童刚开始发病期间,医疗费只有靠巫杨玲的工资、和家里老人的积蓄撑着。但很快,他们的银行卡就见了底。
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童童的医药费目前总共花去10多万元,但这只是漫长抗癌路的初始。因为超高危神经母细胞瘤周期长,预后反复,治疗费用至少50万元。如果加上后期干细胞移植手术等治疗,费用恐超过100万元。家里为童童买过成都少儿互助金,但报销力度远远根不上高昂的医药费。
巫杨玲一家的困难,引起了其科室党支部书记陈熙的注意:“5月底,我看到科室微信群里有同事,为她一家发起了爱心捐助,我就想,遇到这么大的事,她一定是很无助的。”
随后,陈熙把巫杨玲一家的情况转发到了党支部群,其他科室党支部同事看到了后,又在各群接力转发,全院的爱心不断涌来。“一个星期不到,同事们总共捐了12万余元。”同为一名母亲,陈熙很感慨:“童童的情况不乐观,都是医护我们很清楚,很多疾病没有办法,但也没有办法放弃,尤其童童还比较坚强。”巫杨玲很感谢党支部、同事们的帮助,说这让她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
巫杨玲告诉红星新闻记者:“现在最大的希望,是盼着能多陪儿子几……”采访至此,巫杨玲已经饱含泪水,声音哽咽。
记者没听清,她说的是几天,还是几年。
只是看着她擦干眼泪,又强撑着笑容,回忆起几年来,她是怎么看着童童蹒跚学步、咿呀学语……
来源:红星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