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市民健康公约宣传(首都市民卫生健康公约内容及释义)
首都市民健康公约宣传(首都市民卫生健康公约内容及释义)减少久坐。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天宜坚持中等强度运动30分钟,每周不少于150分钟。体重指数保持在18.5-23.9kg/m2之间,女性腰围控制在80cm以内,男性腰围控制在85cm以内。规律、科学地进行身体活动既有助于提高机体抵抗力,又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等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还可帮助保持健康体重。提高身体活动意识,培养运动习惯,将身体活动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要掌握科学运动技能、避免运动损伤,少静多动,02 文明用餐——倡导公勺公筷,拒绝食用野味分餐和使用公筷、公勺可以降低疾病传播的风险。提倡家庭成员固定餐具,使用公勺公筷,有条件可以分餐。避免帮助孩子咀嚼食物、与孩子共用餐具等做法。接触和食用野生动物都会增加罹患疾病的风险,每个人都应保护野生动物,尊重自然,拒绝食用野味。03 科学健身——坚持体育锻炼,保持健康体重
为进一步提升广大市民的健康素养,将疫情防控成果转化为首都市民卫生健康理念和行为,《健康北京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等十部门联合发布了《首都市民卫生健康公约》。
《首都市民卫生健康公约》内容及释义如下:
01 合理膳食——食物多样搭配,减油减盐减糖
多种食物组成的平衡膳食是人体获得适宜能量和充足营养素的基础,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日常饮食要注重巧妙搭配、合理烹调。注重主食粗细搭配,副食荤素搭配。培养清淡口味,使用盐勺和油壶,少吃高盐和油炸食品,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多饮白开水、淡茶水。
02 文明用餐——倡导公勺公筷,拒绝食用野味
分餐和使用公筷、公勺可以降低疾病传播的风险。提倡家庭成员固定餐具,使用公勺公筷,有条件可以分餐。避免帮助孩子咀嚼食物、与孩子共用餐具等做法。接触和食用野生动物都会增加罹患疾病的风险,每个人都应保护野生动物,尊重自然,拒绝食用野味。
03 科学健身——坚持体育锻炼,保持健康体重
规律、科学地进行身体活动既有助于提高机体抵抗力,又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等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还可帮助保持健康体重。提高身体活动意识,培养运动习惯,将身体活动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要掌握科学运动技能、避免运动损伤,少静多动,
减少久坐。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天宜坚持中等强度运动30分钟,每周不少于150分钟。体重指数保持在18.5-23.9kg/m2之间,女性腰围控制在80cm以内,男性腰围控制在85cm以内。
04 控烟限酒——遵守控烟条例,切勿过量饮酒
吸烟和二手烟会导致癌症、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多种疾病。遵守《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不在禁烟场所吸烟,远离二手烟危害,倡导戒烟,任何年龄戒烟均可获益。酒几乎不含有营养成分,还会增加能量摄入。经常过量饮酒,会伤害肝、胃等器官,导致肝硬化、肥胖等多种疾病,增加交通事故和暴力事件的发生。不提倡饮酒,如饮酒应适量,切勿过量。
05 心理平衡——理解包容乐观,家邻同仁和睦
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认识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之间的相互影响,保持乐观、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学会换位思考和理解包容,用科学的方法缓解压力。自我调适不能缓解时,要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家庭成员之间应平等沟通交流,邻里间、同事间、朋友间应和睦相处。
06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减少视屏时间
充足的睡眠能够提高注意力、记忆力和免疫力,睡眠不足会影响新陈代谢,加速人的衰老。注意起居有常,保证每天睡眠时间,成年人7-8个小时,儿童青少年8-10小时。主动控制视屏时间,抵制网络成瘾。中小学生非学习目的使用电子屏幕产品单次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
07 讲究卫生——坚持刷牙洗手,定期清洁居室
养成个人卫生习惯,早晩刷牙,饭后漱口,定期检查牙齿,不共用毛巾和洗漱用品。注意手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立即洗手。洗手要用流动水,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充分揉搓双手。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每日开窗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清理家中卫生死角,必要时进行居室预防性消毒,做到居室净、厨房净、厕所净。
08 知礼守礼--掌握健康礼仪,社交距离适宜
遵守健康礼仪可以减少疾病传播,既保护自己,又保护他人。在日常生活中应提倡拱手不握手,做到咳嗽或打喷嚏时使用纸巾或者肘部遮掩口鼻。不要随地吐痰;吐痰时把痰吐在纸巾里包起来,扔入垃圾桶。在公共场所或社交活动时,应保持适当距离,必要时佩戴口罩。
09 注重预防——定期参加体检,及时有序就医
疾病的预防远重于治疗,采取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使人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定期体检,及时掌握自己的身体状况;若检查发现问题或出现不适,应及时就医。就医时应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小病去社区,大病去医院。
10 保护环境——节约公共资源,垃圾分类投放
倡导简约适度、低碳环保、益于健康的生活方式。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节能减排、绿色出行、爱护环境。自觉维护社区、单位等场所的卫生,爱护公共设施。不要在楼道等公共区域堆放杂物,及时清理外环境垃圾,清除病媒生物孳生地,宠物粪便应随手带走扔到垃圾桶。减少生活垃圾产生,不随意丢弃、抛撒垃圾,积极实施垃圾分类。
编辑 | 宣传中心
首都儿科研究所
服务号
首都儿科研究所
科普号
首都儿科研究所
附属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