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健康会导致最严重的危害(亚健康状态有何危害)
亚健康会导致最严重的危害(亚健康状态有何危害)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预测性调查显示,全球符合健康标准的人群仅占5%,患病人群约占20%,这两者之间的亚健康人群占比达75%。其中亚健康状态又可分为:轻微亚健康、亚健康和严重亚健康。一、亚健康的分类图片来自网络中医学则将亚健康称为“未病”,我国古代将“疾”定义为不易觉察的小病,如果发展到可见的程度则为“病”,这种患“疾”的状态即亚健康。图片来自网络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对健康的关注也由单纯地关注“是否患有疾病”过渡到关注“全面的生理、心理、社会多层级健康状况”。
图片来自网络
20世纪80年代,苏联科学家首次提出:人体除健康和疾病状态外,还存在一种既非健康亦非患病的中间状态,我国学者将其称为“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状态通常以疲劳、精神不振等特征为主要的不健康表现,人体能够明显感觉到不健康,也可能具有一些疾病的临床表现,但没有达到现代医学对疾病的诊断标准。因此现代医学也将亚健康称为“慢性疲劳综合征”。
图片来自网络
中医学则将亚健康称为“未病”,我国古代将“疾”定义为不易觉察的小病,如果发展到可见的程度则为“病”,这种患“疾”的状态即亚健康。
图片来自网络
一、亚健康的分类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预测性调查显示,全球符合健康标准的人群仅占5%,患病人群约占20%,这两者之间的亚健康人群占比达75%。其中亚健康状态又可分为:轻微亚健康、亚健康和严重亚健康。
图片来自网络
轻微亚健康属于轻度的身心失调,和健康之间的界限比较模糊,及时调整后较易恢复健康状态。主要表现为疲劳、失眠、胃口差、情绪不稳定等。
亚健康的人群占比约为30%,且40岁以上人群亚健康比例陡增。该状态潜伏着向疾病发展的高度可能,主要表现为身心失调症状持续2个月以上,综合表现为活力、反应力和适应力的减退,常常伴有慢性咽痛、精力不济、反复感冒的症状。
图片来自网络
严重亚健康是介于潜临床和疾病间的状态,和疾病状态也没有明确界限。这时候身体已经产生了病变,只是症状还不明显或者还没有达到临床诊断标准,尤其需要予以足够的重视。
二、亚健康状态的危害
大部分亚健康状态人群会有身体不太舒服,心理不太安宁,情感不太如意,行为易于失当的体验。
虽然没有诊断出明确疾病,一般没有生命危险,但如不及时纠正亚健康人群精神活动和适应能力下降的情况,非常容易进展为身心疾病状态。
例如身体出现偏高的血压、血脂、血糖等可能发展为代谢综合征,进而导致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心理的亚健康还可能引起抑郁症。
图片来自网络
此外亚健康状态人群在出现体力或脑力过度透支,在熬夜和情绪剧烈波动等应激状态下,更容易导致心脏负担过重,甚至引发极为严重的后果。
三、亚健康的评估方法
迄今为止,学术界对亚健康的评估方法尚无统一标准,主要的评估方法有症状标准诊断法、量表评估法和生理生活指标诊断法,这些方法也有优劣。
图片来自网络
症状标准诊断法即采用专家咨询法制定亚健康状态相关症状的诊断标准,由医生或研究人员依此标准进行判断。诊断症状均以躯体和心理症状为主,但由于亚健康状态者以自觉不适为主,受多方面影响,缺乏可明确定量的客观信息。
量表评估法根据事先设计的等级评价量表来对被评价者进行评价。把自觉症状按照一定规则进行量化测量,从得到的数据来判断亚健康严重程度,能够相对客观反映主观感觉性指标。但目前尚无业内公认的评定量表。
图片来自网络
生理生活指标诊断法: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用于疾病诊治的设备、仪器,也逐渐用于亚健康状态的检测和评估。生理生化指标量化检测直观、准确,可有效避免了人为因素影响。但如何在正常值范围内区分健康和亚健康人群仍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鉴于亚健康是一种生理功能异常或衰退状态,与中医学“未病”中的“欲病”状态较为接近。因此近年来也出现了一些中医诊断评估方法,如中医四诊模拟检测、观指甲、舌、面测亚健康等。
图片来自网络
四、如何调整亚健康状态
不论是什么类型的亚健康状态,都需明确,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处方是知识,平时应多关注自身的健康状态,出现问题及时调整。
图片来自网络
通常对于躯体亚健康,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人体免疫功能的下降,因此调整它应该从提高自身免疫力着手,日常生活注意均衡饮食、劳逸结合、作息规律、适度锻炼、尽量戒烟限酒。
图片来自网络
心理健康是生理健康的精神支柱,心理亚健康也可能引起躯体亚健康。对于心理亚健康的调整,建议调整心态、控制情绪,悦纳自我、接受他人,尽量避免大喜大悲、积极的工作和学习。
关于亚健康的知识,您了解了吗?
如果您对我们的内容感兴趣,请点赞关注鼓励,我们将继续带来精彩内容。
参考文献:[1] 亚健康状态常用评估方法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 29(4) 707-709. [2] 中国大学MOOC,药物与健康(什么是亚健康),浙江大学.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