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铃声推荐其实我的心没走(铃声一响心就发慌)
手机铃声推荐其实我的心没走(铃声一响心就发慌)由此可见,相比文字或面对面的方式,电话可以说是对社交技能要求更高的一种场合,因此我们对它产生更多焦虑也是一件可以理解的事情。那么有人会问,同样是及时性交流的面对面聊天,为什么就不会让人感觉像打电话一样恐惧呢?其实在面对面交流过程成,我们可以同时捕捉到对方的神态、动作等信息。这些信息可以作为我们接下来言行的参考。似乎或轻或重地患上了“电话恐惧症”……“电话恐惧症”是对接打电话的焦虑, 体现在以下几点常见“症状”:相比短信、邮件、线上聊天工具,电话是一个即时性较强的交流方式。通俗的理解是,打电话时,我们说话“过脑子”的时间短,我们需要在及其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接受信息、确定态度、组织语言、适当表达等步骤。所以打电话要求的语音处理及反应能力相对较高。
你有没有发现自己接打电话越来越少,
甚至开始害怕听到电话铃声……
不知不觉,
越来越多的我们
似乎或轻或重地患上了“电话恐惧症”……
“电话恐惧症”是对接打电话的焦虑, 体现在以下几点常见“症状”:
- 手机常年静音,虽然知道不好,但隐约觉得能躲就躲;
- 听到手机铃声就像听到报警器,突然出现的铃声会使自己迅速变得心慌和焦虑;
- 不愿意接电话,也不愿意主动打电话,看到未接来电也不想回电话;
- 使用短信、邮件等文字方式交流时焦虑症状几乎消失,甚至与人面谈的情况都好过电话中交流。
- 其他症状如:在电话中持续高度紧张,话少,对电话交流中的沉默感到恐惧。
相比短信、邮件、线上聊天工具,电话是一个即时性较强的交流方式。通俗的理解是,打电话时,我们说话“过脑子”的时间短,我们需要在及其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接受信息、确定态度、组织语言、适当表达等步骤。所以打电话要求的语音处理及反应能力相对较高。
那么有人会问,同样是及时性交流的面对面聊天,为什么就不会让人感觉像打电话一样恐惧呢?其实在面对面交流过程成,我们可以同时捕捉到对方的神态、动作等信息。这些信息可以作为我们接下来言行的参考。
由此可见,相比文字或面对面的方式,电话可以说是对社交技能要求更高的一种场合,因此我们对它产生更多焦虑也是一件可以理解的事情。
害怕电话怎么办?其实我们并不害怕电话,我们害怕在通话过程中没有迅速准确地回应而造成的沉默和尴尬。认清原因后,我就就可以从认知上和行为上来应对电话恐惧。
认知上
我们可以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的方式来改变这种认识,从而减轻对电话的恐惧。拿电话中的“沉默”举个例子,不妨问自己这么几个问题:
- 沉默是否给对话带来了实际伤害?
- 对方有没有因为沉默而停止过通话?
- 产生沉默的其他原因有可能是什么?
- 通话中暂时的尴尬真的会伤害双方的关系吗?
在思考完这些问题之后,我们可以寻找其他解释的可能性来替代原来的看法。
如“沉默好像是日常对话中必然出现的一部分,没人能一直说话,况且我们有时也需要时间仔细思考刚才双方说过的话,这样反而更有利于提高我们对话的效率。即使沉默是因为没有话题,这也很正常。沉默和尴尬都没有对通话产生什么本质上的伤害。”
行为上
系统脱敏法也可以帮助我们逐步缓解对打电话的恐惧。
例如从接听亲密朋友的电话到拨打相对较不熟悉朋友的电话,这样从易到难的练习可以提高自己对电话交流的适应程度。
我们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逐步提高自己的社交技巧,尝试在电话交流过后给自己一个小小的奖励,或是在打电话前事先准备一下谈话内容,这些都可以使“电话恐惧”的状况得到改善。
所以,如果想要改善自己的对电话恐惧的状况,可以尝试挑战自己对电话的看法,并进行系统的练习。而如果对电话的焦虑太过严重、无法控制,还需要向专业人士寻求帮助。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电话恐惧”只是生活中的小插曲,我们只要坦然接受它就好,不需要太过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