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试卷(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试卷(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二是实践性,即“强调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关注学生通过适宜的运动负荷和方法进行体能练习和运动技能学习,积极参加课内体育与健康学习以及课外体育锻炼、体育社团活动和体育竞赛活动”。这意味着运动技能和体能的学练都必须要有适宜的运动负荷,适宜的运动负荷是提高运动水平和健康水平的基础;要改变“不出汗”的体育课教学现状,要改变学生夏天穿着长衫长裤、冬天穿着滑雪衫和戴着围巾上体育课的现象。 一是基础性,即“强调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生终身体育锻炼和保持健康奠定坚实的基础”。这里所讲的基础性有别于传统的理解,即传统上把基础性理解成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实际上更多地把基础性理解为一个个的知识点,而《课程标准(2017年版)》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现在和未来发展的基础。 关于本课程的地位和价值,《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本课程是普通高中

课程标准作为国家性的纲领性文件,体现了国家的意志和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关乎到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大问题。《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17年版)》)[1]把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全面发展作为本课程的崇高追求,这完全符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关于学校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及“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的要求。这从《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中可以窥见一斑。

一、课程性质

01 课程性质的定义

课程性质实际上就是对某一门课程的定位进行描述,涉及手段、内容、目标、地位和价值等。《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继承《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实验)》)课程性质的基础上明确提出:“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培养高中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和增进高中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标的课程。”其中,“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意味着本门课程与语文、数学、外语等知识类课程有着本质的区别,也不是指一般性生产劳动中的身体活动,不赞成将围棋、桥牌等智力性的“体育”项目内容纳入到体育与健康课程中,主要强调体能和运动技能的学练与运用。“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强调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体育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包括运动原理、体育文化、体能、运动技能、裁判与规则等以及健康教育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包括科学锻炼、合理膳食、卫生习惯、安全行为、疾病预防等。“以培养高中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和增进高中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标”强调本门课程的崇高追求,即通过身体练习和健康教育的教学,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做到体魄强健、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有观点认为应该与《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一样,《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作为主要目标。要说明的是,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包含在学科核心素养中,并在基本理念中有所涉及。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试卷(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1)

关于本课程的地位和价值,《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本课程是普通高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面向全体高中学生的基础教育,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价值。”由此可见,本课程是教育和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为体现教育的本质特征培养人,发挥本课程的多种功能和价值,作出本课程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独特贡献,凸显本课程的健身育人本质特征,进一步提升本课程在育人方面的重要地位和价值。因此,我们需要转变教育观念,深刻认识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本质特征不是传授运动知识和技能,而是健身育人,即通过运动的手段不仅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而且要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挑战自我、坚韧不拔、团结奋进、追求卓越、遵守规则的精神和品格。因此,传授运动知识和技能只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科特点,不是本课程的本质特征。此外,本课程是“面向全体高中学生的基础教育”,就应该让学生人人享受体育与健康教育,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使每一个学生从体育与健康教育中获得身体和精神的协调发展。

02 课程的四个特性

《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定义课程性质的基础上指出了本课程的四个特性:

一是基础性,即“强调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生终身体育锻炼和保持健康奠定坚实的基础”。这里所讲的基础性有别于传统的理解,即传统上把基础性理解成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实际上更多地把基础性理解为一个个的知识点,而《课程标准(2017年版)》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现在和未来发展的基础。

二是实践性,即“强调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关注学生通过适宜的运动负荷和方法进行体能练习和运动技能学习,积极参加课内体育与健康学习以及课外体育锻炼、体育社团活动和体育竞赛活动”。这意味着运动技能和体能的学练都必须要有适宜的运动负荷,适宜的运动负荷是提高运动水平和健康水平的基础;要改变“不出汗”的体育课教学现状,要改变学生夏天穿着长衫长裤、冬天穿着滑雪衫和戴着围巾上体育课的现象。

三是选择性,即“强调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求,在学校开设的若干运动项目中进行自主选择,较为系统地学习1~3个运动项目,培养运动爱好和专长,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提供运动项目让学生从中选择。学生在高中阶段只能选择1~3个运动项目进行学练,旨在使学生学会学精,追求卓越;改变以往学的项目多,但一项都未掌握好的现象,这既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也符合运动技能形成规律。

四是综合性,即“强调关注多种内容和方法的整合,以体育教育为主,融合健康教育内容,注重学科德育,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行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包含三层含义:一是本课程涉及学校体育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论、健康教育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心理学、体育社会学、体育哲学、运动训练学、运动营养学、体育伦理学、体育美学和体育史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需要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来提高本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二是本课程有专门的18学时健康教育内容,这有助于学生掌握和运用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技能,也有助于学生将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内容相互融合,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行为方式;三是体能与运动技能,学习与锻炼、比赛等方面的有机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这意味着体育课上或课外活动既要有一定的时间专门练习体能,也需要通过运动技能的学练在提高技能水平的同时增强体能;不仅仅让学生学练一些项目的运动技术,更重要的是要将技术的学练与日常锻炼和比赛结合起来,真正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和体育品德。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试卷(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

二、基本理念

《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继承《课程标准(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本课程的基本理念。

01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与全面发展

《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贯彻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强调健身育人功能,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注重设置体育与健康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整合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在强调体能、运动技能和体育文化学习的同时,融合与学生成长相关的健康教育知识和方法,关注学生健康与安全意识的培养以及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形成,重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不怕困难、挑战自我、顽强拼搏、追求卓越、团结合作、公平竞争和遵守规则等体育品德,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获得全面发展。”这里要说明的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对整个教育和课程的总体要求,需要所有课程的共同努力,但本课程要充分发挥在培养人方面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要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健康第一是本课程的指导思想,旨在通过体育教育和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要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就需要有抓手和切入点,这个抓手和切入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换言之,把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好,就是在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就能真正实现本课程健身育人的功能和价值,体现本课程的本质特征。要促进学生形成学科核心素养,就需要把学科核心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维度去构建本课程的结构和各个层面的目标体系,这样就能保证通过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达到育人的根本目的,促进学生健康与全面发展。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试卷(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3)

02 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学生对运动的喜爱

《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从课程设计到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遵循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充分关注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兴趣和需求,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师生和谐互动、形式灵活多样、气氛热烈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注重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引导学生深刻体验运动的乐趣和理解运动的价值,促使学生由被动运动向主动运动转变,喜爱体育与健康学习,乐于参与课外体育与健康活动和竞赛,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积极的体育与健康消费观,使体育与健康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学生喜欢体育活动但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迄今为止并未有根本性的普遍好转,已成为学校体育领域需要重点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按理说,爱动是儿童的天性,体育课应是学生最喜爱上的课程,怎么会导致学生不喜欢体育课?除了多种因素影响之外,落后的体育教育教学观念多少年来根深蒂固、教学方式因循守旧是关键因素。教师习惯于机械性地教,学生习惯于被动性地学已是一种常态。要改变这样的状态,就要真正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树立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的意识;要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刻板教条、循规蹈矩、千篇一律的体育课堂教学形态或模式,提供学生喜爱学、学了以后又善于运用到课外锻炼和比赛之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灵活多样,这样就能吸引学生上体育课并主动参与课外体育锻炼和活动,深刻体验和享受体育运动的乐趣和意义。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试卷(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4)

03 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优良品格

《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在课程内容方面,关注对学生学习和发展有意义的传统体育项目和新兴体育类运动项目,重视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的武术、民族民间体育活动和养生方法的教学,强调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精选适应时代要求、有利于奠定学生终身发展基础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在教学方式方面,力求避免过于注重单一知识点以及把结构化的知识和技能割裂开来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倡导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重视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将知识点的教学置于复杂情境之中,引导学生用结构化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体育与健康实践中的问题,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综合能力和优良品格。”这里要特别说明以下三点:第一,在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方面,要改变碎片化知识和技能教学的现状,单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割裂了知识与知识、技能与技能之间的有机联系,难以使学生完整地体验和理解,因此,要从以知识点为主的内容体系向以育人为主的内容体系转变,要从单一知识点的内容体系向结构化的内容体系转变。有观点认为,不进行单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学生怎么会掌握完整的运动?问题不在于应该还是不应该教单一知识和技能,而在于如何教单一知识和技能。如果还是按照传统的一节课只教一个单个技术,不但割裂了技术之间的联系,违背了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和认知学习规律,而且也会使学生的学练单调枯燥乏味;不但不能使学生掌握好一项运动,而且也不可能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和体育品德等学科核心素养。不能理想化地企图一节课或几节课使学生掌握好某一单个技术,单个技术是在长期的练习和完整运动中提高的。正确的教法应该是每堂课都应该指导学生学练多种单个技术和组合技术,并在复杂的活动和比赛情境中加以运用和提高。要知道,即使单个技术没有掌握好,也不影响一名学生参加一项完整的运动,只不过是运动水平的高低差异而已,如某一名学生高中一年级时某一项目的运动水平低于高中三年级时的运动水平,这是完全正常的,因为某一项目运动水平的提高是一个不断学练的螺旋式上升过程。第二,要创设复杂的运动情境,因为只有创设复杂的运动情境,才能培养学生运用结构化的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升学生的体育品格、体育精神和体育道德水平。也许有人会提出疑问,即只提创设复杂的运动情境,那么学生怎么会一下子适应复杂的运动情境?难道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能创设简单的运动情境?这不是说体育教学过程不能创设简单的运动情境,但不能只是创设简单的运动情境,如一节体育课只教原地双手胸前传球就是简单的运动情境,只创设简单的运动情境是不可能提高学生的整体运动水平和体育品德水平。换言之,在每堂课的体育教学中应该创设简单运动情境和复杂运动情境相结合,但以创设复杂运动情境为主,因为即使单个技术水平的提高也需要在复杂运动情境(如对抗练习、比赛等)中予以运用和提高。第三,要积极运用多样化,特别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教学方式,改变体育课上教师说得多、学生练得少的状况,给学生更多学练的时间和空间。应该明白这样的道理:学生的运动水平主要不是靠教师说出来的,主要是靠学生练出来的。“说教式”的体育课应坚决改变。这样既能够使学生学会和享受一项完整的运动,又能够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试卷(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5)

04 注重学生运动专长的培养,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

《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重视培养学生的运动爱好和专长,强调学生系统地学习1~3 个运动项目,积极参与日常体育锻炼、体育社团活动和形式多样的体育竞赛活动,形成锻炼习惯,发展学科核心素养。因此,学习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选用,应遵循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规律,特别关注学生的运动基础、体育文化认知、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体育学习和锻炼,全面提高所学项目的运动水平,充分体验体育学习的成功感,树立积极的自我价值观,为形成终身体育的习惯和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让学生在高中阶段选学1~3项运动技能,既符合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又能解决我国学生学了12年的体育课,却一项运动也未掌握好的这一我国学校体育领域的又一重大难题。《课程标准(2017年版)》既提倡学生高中三年选择和学练一项运动,也提倡学生高中三年选择和学练两项或三项,但不允许学生高中三年运动项目的学练超过三项。这主要基于三方面的考虑:一是超过三项,又会出现“样样都学,样样都不精”的状况,因为高中只有三年时间,且每周只有两节体育课,一个运动项目要真正掌握和运用,需要长期的、比较系统的学练过程。二是如果学生选学三项,可以一年一选,这给学校安排选项也带来了方便。三是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角度看,一名学生只要掌握1~3项运动,就能终身受益。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试卷(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6)

05 建立多元学习评价体系,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

《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重视促进学生更好地达成课程目标和形成学科核心素养,注重评价的激励、反馈和发展功能,构建主体多元、内容全面、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在评价主体方面,提倡在以教师评价为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在评价内容方面,重视对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进行综合评价;在评价方法方面,倡导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对性评价与绝对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评价中特别要关注那些运动基础相对较弱但学习态度认真的学生,真正体现评价的激励和发展功能,增强他们体育与健康学习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多元的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体系注重与学业质量标准紧密联系,使得学业质量水平的使用更有助于学生形成学科核心素养,获得全面发展。”这一基本理念的主要精神与《课程标准(实验)》几乎一样,所不同的是,前者的评价内容关注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方面学科核心素养,这就使得学习评价与课程目标“前后呼应”“一脉相承”,紧紧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开展教学和评价,有助于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此外,该基本理念重视学习评价要与学业质量要求紧密联系,因为学业质量要求既是评价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方面学科核心素养达到的程度和水平的标准,又引领着教师有效的教和学生有效的学。这需要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来评价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达到的程度和水平。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试卷(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7)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试卷(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8)

三、结语

本文主要说明和分析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的有关内容。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阐明了本课程的思想,指引着本课程改革的方向,对指导一线体育教师按照正确的思想,在正确的方向上从事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作用。因此,体育教师应该认真学习和深刻理解《课程标准(2017年版)》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的精神和要求,转变教育观念,并在教学实践中予以贯彻和落实。如果自己不亲自阅读以及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的有关内容,而只是道听途说,就可能被误导,也可能受到各种声音和观点的影响而迷失方向,导致“穿新鞋、走老路”的课堂教学实践。体育教师应该排除一切干扰,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按照《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有关精神和要求,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努力改变我国学生体质不佳、技能较差、精神不振的状况,促进我国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8.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