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高了能引起坐骨神经吗:糖尿病竟然成了坐骨神经痛的真凶
血糖高了能引起坐骨神经吗:糖尿病竟然成了坐骨神经痛的真凶这种难治性痛性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患者提问阎德文主任经常告诫初诊患者:“我急的时候你不急,等你急时我却急不了”。糖尿病是伴随一生的疾病,当你只是血糖高的时候,可能因为没任何不适而不慌不忙,但医生看到的是你十年、二十年后血糖高带来的甚至威胁到你生命的风险,这时候医生很急,希望你尽早控制好血糖。血糖控制不好等到并发症真的出现了,人体器官已经受到损害,这时候你开始着急了,医生有时候却束手无策,所以糖尿病治疗一定要尽早,且持久的控制血糖达标以拥有更好的生命质量。目前全球范围内预估有4.63亿糖尿病患者,中国有超过1亿糖尿病患者,位居全球第一。近一半患者伴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10%-15%甚至高达26%表现为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疼痛给糖尿病患者带来长期生活负担,包括影响日常生活功能、社会功能,降低患者整体生活质量。在今年5月29日,阎德文教授领衔发布《2型糖尿病分级诊疗与治疗管理专家共识》,旨在全
▲老王双下肢已有很多胫前色素斑,如果双下肢缺血进一步发展,将会发生足部溃疡甚至坏疽(糖尿病足),严重者甚至需要截肢。
老王就纳闷了,我这20多年来血糖控制得很好啊,吃着二甲双胍和格列齐特,之前平时在家测空腹血糖都没有超过6mmol/L,怎么我还会出现这么严重的并发症呢?
专家解析
内分泌专家、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阎德文教授介绍到:经常患者口中所说的控制得“好”不是真的好,本例患者的血糖、尿糖指标均提示血糖控制差。糖尿病有一些并发症和血糖密切相关,血糖控制得好,并发症就会少;而另外一些并发症是跟血糖关系不是很密切的,比方说是大血管并发症等,除了血糖以外还有其他因素,即便血糖控制得好,并发症也会发生,所以从狭义上讲这些不应该算是糖尿病的并发症。
阎德文主任经常告诫初诊患者:“我急的时候你不急,等你急时我却急不了”。糖尿病是伴随一生的疾病,当你只是血糖高的时候,可能因为没任何不适而不慌不忙,但医生看到的是你十年、二十年后血糖高带来的甚至威胁到你生命的风险,这时候医生很急,希望你尽早控制好血糖。血糖控制不好等到并发症真的出现了,人体器官已经受到损害,这时候你开始着急了,医生有时候却束手无策,所以糖尿病治疗一定要尽早,且持久的控制血糖达标以拥有更好的生命质量。
目前全球范围内预估有4.63亿糖尿病患者,中国有超过1亿糖尿病患者,位居全球第一。近一半患者伴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10%-15%甚至高达26%表现为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疼痛给糖尿病患者带来长期生活负担,包括影响日常生活功能、社会功能,降低患者整体生活质量。
在今年5月29日,阎德文教授领衔发布《2型糖尿病分级诊疗与治疗管理专家共识》,旨在全面提升基层全科医生“医防融合、全程同质”管理糖尿病的能力,有效开展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筛查与诊断,基层全科医生糖尿病管理能力培训,将进一步优化基层慢病管理服务水平。
患者提问
这种难治性痛性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
有没有办法治?
怎么治?
专家解读
蔡晓东主任团队给出了答案!
有方法!
用治疗神经痛的“法宝”—脊髓电刺激。
既止痛又改善下肢血供,一举两得!
脊髓电刺激术(俗称:镇痛起搏器、血管起搏器),是在影像设备引导下将一根很细的电极放置于椎管的硬膜外腔,通过电极发送微弱电脉冲。一方面,电流刺激在脊髓水平关闭 “疼痛闸门”,以一种可以忍受的酥麻感将外周的痛觉替代,阻断痛觉上传到大脑中枢,达到缓解疼痛的效果;另一方面,电流刺激支配缺血肢体的脊髓区域,可以抑制交感神经的传出冲动,扩张缺血区域的小动脉和微动脉,促进缺血区域毛细血管的再生和侧枝循环的建立,从而有效改善供血,促进组织愈合,避免或延迟截肢。
▲脊髓电刺激术示意图
有关脊髓电刺激作用机制尚没有完全阐明,目前公认的理论为“闸门控制理论”。1965年,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罗纳德·梅尔扎克(Ronald Melzack)教授和美国帕特里克·沃尔(Patrick Wall)教授在《科学》杂志上提出著名的疼痛闸门控制理论,为周围神经电刺激、脊髓电刺激、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的问世奠定了理论基础。梅尔扎克教授也被誉为“疼痛理论之父”;他在70年代推出“麦吉尔疼痛问卷”,目前全世界范围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