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老年人突然走路步数减少:健步如飞的老人突然走几百米都下肢疼痛

老年人突然走路步数减少:健步如飞的老人突然走几百米都下肢疼痛  慢性下肢动脉缺血容易发生于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和吸烟的人群。因此,积极控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如严格监测、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彻底戒烟,可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既可减少下肢动脉狭窄及闭塞的发生,也是延缓疾病进展,保障治疗效果的重要措施。  李可介绍,最常见的误区有两个:一是很多老人觉得年纪大了,腿脚不方便、走路走不远,这是衰老的表现,认为是正常现象只能忍一忍;二是引起下肢疼痛、行走障碍的疾病有很多,包括常见的腰椎间盘病变、腰腿痛、骨关节病变等都可引起,很多人觉得腿痛可能就是关节不好,或是腰椎病引起,忽视进一步确诊,从而耽误治疗。  慢性下肢动脉缺血可分为轻微症状期、跛行期、静息痛期、坏死期四个阶段。随着疾病的发展,临床症状也是逐渐加重的。在早期阶段可能只是出现轻微的乏力、发凉的不适感觉;病情加重可能就会出现行走一段距离后,因缺血疼痛不得不停下来休息一两分钟,缺血症状好转才

稿源:掌上长沙
全媒体记者 杨蔚然 通讯员 杨玲


“中老年人行走锻炼下肢疼痛无力,不一定是衰老的原因,应筛查慢性下肢动脉缺血。”长沙市第一医院普外科(血管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李可今日表示,最近临床出现了几个这样的典型病例。

七旬爹爹走几百米腿都痛,查出慢性下肢动脉缺血

  开福区73岁的刘爹爹,近年觉得身体大不如前,感觉腿脚发凉,在公园散步以前走三四公里健步如飞都没问题,如今走几百米就觉得左腿酸胀疼痛,还有些跛行。刘爹爹以为是人老了,腿脚不灵便的原因。上周,刘爹爹睡在床上,也感到左腿发凉、疼痛麻木,晚上更是难以入睡。第二天儿女带着他到医院就诊,一检查,才知刘爹爹的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慢性下肢动脉缺血,左腿的动脉堵塞了,血流不下去。随后来做了介入手术,疏通了血管,之前的疼痛、跛行症状逐渐消失,到今天为止刘爹爹基本恢复行走自如的活力。

  “慢性下肢动脉缺血,是动脉粥样硬化或其他原因引起的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导致下肢的组织缺乏足够血供,从而引起缺血症状,表现为肢体发凉、感觉异常、跛行、疼痛甚至肢体坏死等。”李可说,临床表明,这种疾病存在较高的截肢致残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慢性下肢动脉缺血可分为轻微症状期、跛行期、静息痛期、坏死期四个阶段。随着疾病的发展,临床症状也是逐渐加重的。在早期阶段可能只是出现轻微的乏力、发凉的不适感觉;病情加重可能就会出现行走一段距离后,因缺血疼痛不得不停下来休息一两分钟,缺血症状好转才能继续恢复行走;再发展下去不走路时,休息状态下也会出现明显疼痛。继续发展后,可能肢体的生存会受到威胁。对于慢性下肢动脉缺血,应尽早识别,因为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症状会越来越严重,治疗难度也会越来越大,效果会越来越差。

  “下肢动脉缺血最常见的症状是下肢无力,特别是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小腿无力酸痛,短暂休息才能继续行走,这是典型症状。”李可提醒,如果还伴有腿脚发凉感,更要考虑这个病。平时可学会触摸自己脚背的动脉搏动,如果发现原本明显的搏动摸不到了,基本可判断存在明显的下肢动脉缺血。到医院进行血管彩超检查,很容易诊断出下肢血管是否存在严重狭窄和闭塞的现象。

老年人突然走路步数减少:健步如飞的老人突然走几百米都下肢疼痛(1)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示意图

预防注意,应控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李可介绍,最常见的误区有两个:一是很多老人觉得年纪大了,腿脚不方便、走路走不远,这是衰老的表现,认为是正常现象只能忍一忍;二是引起下肢疼痛、行走障碍的疾病有很多,包括常见的腰椎间盘病变、腰腿痛、骨关节病变等都可引起,很多人觉得腿痛可能就是关节不好,或是腰椎病引起,忽视进一步确诊,从而耽误治疗。

  慢性下肢动脉缺血容易发生于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和吸烟的人群。因此,积极控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如严格监测、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彻底戒烟,可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既可减少下肢动脉狭窄及闭塞的发生,也是延缓疾病进展,保障治疗效果的重要措施。

  在治疗上,及时进行药物和必要的血管开通手术,是最重要的治疗方式。比如临床常用阿司匹林类药物,是延缓疾病进展的有效方式。而对于血管已经严重狭窄甚至闭塞的患者,若能以各种方式恢复血管的通畅性,则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