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岁的老人得癌症有必要做手术吗(76岁老母亲得癌症)
80岁的老人得癌症有必要做手术吗(76岁老母亲得癌症)魏先生的母亲大小医院都看了,最后在一家他认为比较权威的医院住下,医生说如果不想手术的话需要放化疗相结合,50万的费用,大概可以延续寿命一年。魏先生的母亲去年查出患了小细胞肺癌,中晚期。魏先生的母亲当时76岁,一直身体还算可以,只是有一个吸烟的坏毛病,日积月累,在身体上还是有了体现。查理没有做任何化疗,也没有再做任何手术,最终几个月后,查理在家中病逝。他在生命的时长和质量之间,选择了质量。而作为普通人,我们对于自己的患病情况,对于自己的身体并没有那样的了解。每个人患病的情况不相同,所以做出的选择也不可能完全一致。求生欲,很多时候还是主宰着我们的思想的。在生命的最后,谁能不留恋生活呢?
随着我们生活越过越好,很多人却发现身边的癌症患者越来越多了。
樊代明院士在北京台的一个节目中提到过,现在世界上每五个癌症患者中,就有一个是中国的患者。
当然,这也是因为我国人口基数比较大的原因。但无论怎样,普通人的家庭中,只要有一个人得了癌症这个病,这个家庭基本就被拖累住了。
美国有一名叫查理的骨科医生,在得知自己患上了胰腺癌之后,拒绝了业内名医提出的手术治疗方案,而是选择关闭了自己的诊所,把时间用在和家人一起享受最后的时光上。
查理没有做任何化疗,也没有再做任何手术,最终几个月后,查理在家中病逝。他在生命的时长和质量之间,选择了质量。
而作为普通人,我们对于自己的患病情况,对于自己的身体并没有那样的了解。每个人患病的情况不相同,所以做出的选择也不可能完全一致。
求生欲,很多时候还是主宰着我们的思想的。在生命的最后,谁能不留恋生活呢?
魏先生的母亲去年查出患了小细胞肺癌,中晚期。魏先生的母亲当时76岁,一直身体还算可以,只是有一个吸烟的坏毛病,日积月累,在身体上还是有了体现。
魏先生的母亲大小医院都看了,最后在一家他认为比较权威的医院住下,医生说如果不想手术的话需要放化疗相结合,50万的费用,大概可以延续寿命一年。
魏先生之所以选择这间医院,是因为他一个朋友的母亲同样是肺癌,在这医院里每年按时来化疗,竟也好好地活了6、7年时间,现在一打眼看上去如同好人一般。
魏先生的母亲进行了放化疗组合治疗,头发掉得厉害,排便有困难,本来很喜好美食的母亲,对食物也没有了欲望和胃口。
就这样折腾了两个月,魏先生给母亲办理的出院手续。他不知道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但他实在不愿意看着日渐消瘦的母亲,被折磨得不像人样。
魏先生和母亲商量后办理了出院手续,魏先生打理行装,首先带母亲回了一趟日思夜想的老家,连路程再加上拜访老友,都算上用了半个月的时间。
之后又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魏先生陪伴着母亲去了想去的地方,欣赏了想看的风景,尝遍了想吃的美食,尽量去满足母亲的要求。
接下来,魏先生和母亲找了一个依山傍水的农家院,度过了余下的日子。两个月之后,魏先生的母亲离开了。
魏先生不知道自己这样的做法是对还是错,他常常会去想,如果自己坚持要母亲治疗,会不会有机会打破医生说的只能活一年的魔咒,会不会有生命的奇迹?
有时他觉得自己带母亲完成了心愿,让母亲安详地离去,自己做得对;有时他会想,如果坚持治疗,母亲现在是不是还陪在自己的身边,自己的选择是不是错了?
魏先生很纠结,不知道自己这样做到底算不算尽了孝心,母亲在心底究竟有没有怪过自己。
一代文豪巴金先生在1999年曾重病入院治疗,虽然保住了性命,但鼻子里被插上了胃管,每天分六次导入食物两个月要换一次管。
长期插管导致巴金嘴合不拢,下巴脱了臼,最终只好把气管切开,用呼吸机维持呼吸。
巴金想放弃这种治疗,但是他不能,因为家属和领导都不同意。
就这样,巴金在病床上整整熬了六年,活到了101岁的他曾说:“长寿是对我的折磨。”
对于普通人来说,儿女们积极配合给父母进行治疗,一是为了留住亲人,二也是为了自己不留遗憾,可以不自责。
至于是选择有质量的生活,还是选择有长度的生活,还是要根据每个人身体本身的状况来决定。
既然魏先生和母亲已经商量过了,老人离开的时候也很安详,就不必过分自责。
对于无可挽回的病症,治与不治的选择权在当事人自己。做儿女的不必强求,配合就好。
生命是一场单程路,父母子女缘分一场,即使失去仍然牵挂,足矣。
-END-
世界那么大,感谢你,可以看到我!
【文|唯唯安:笔有温度、为情发声,一个热爱文字的不典型写作者,邀请你共同感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