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一附院绿色通道(郑大一附院通过5G技术连接省)
郑大一附院绿色通道(郑大一附院通过5G技术连接省)这次现场连线,借助的就是5G技术。而5G 智慧医疗的应用,河南也走在全国的前列。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5G在医院内外将会有以下几个主要应用场景。这是发生在北京河南大厦一楼大厅的一幕,坐镇北京这一端视频前的是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阚全程。3月12日,大河健康报记者采访了郑大一附院远程医学中心主任翟运开、河南移动民生行业经理李颉。5G信号使稳定传输复杂病理图像视频成为可能3月9日,全国“两会”期间,在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的见证下,工作人员从北京现场连线郑大一附院、舞钢市人民医院、舞钢市铁山乡卫生院的医护人员,实时的超高清画面毫无卡顿。
撰文丨记者 宋昆仑
日前,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简称郑大一附院)办公楼附近,悄然多了一些形似热水器的箱子,它们是医院正在建设中的5G网络基站。在郑大一附院(郑东院区)和互联网医疗系统与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河医院区)之间,共有30个基站正在安装,3月15日前后便能全部安装完毕,3月底将投入使用。
图中左侧较小的箱子是5G基站
搭载5G的信息快车,医疗行为将会有哪些改变?
3月12日,大河健康报记者采访了郑大一附院远程医学中心主任翟运开、河南移动民生行业经理李颉。
5G信号使稳定传输复杂病理图像视频成为可能
连线 省级、县级、乡镇医院的一次5G互联互通3月9日,全国“两会”期间,在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的见证下,工作人员从北京现场连线郑大一附院、舞钢市人民医院、舞钢市铁山乡卫生院的医护人员,实时的超高清画面毫无卡顿。
这是发生在北京河南大厦一楼大厅的一幕,坐镇北京这一端视频前的是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阚全程。
这次现场连线,借助的就是5G技术。而5G 智慧医疗的应用,河南也走在全国的前列。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5G在医院内外将会有以下几个主要应用场景。
应用场景一 5G传输 为急救患者争分夺秒
市区内的主干道上,救护车正在疾驰。救护车内,监护设备将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实时扫描,将一些数据、图像通过5G网络实时传输给医院急救指挥中心,医院内的专家正指导救护车上的医护人员进行院前急救。
这一场景发生在郑大一附院远程医学中心的5G院前急救试验车上。
院前急救最重要的是急救通信系统,即急救网络中枢,它是急救工作的联络、协调、指挥、调度、传达中心,使医院急救和院前急救工作能够紧密结合。反应迅速、运行无阻是对急救通信系统的基本要求,会有大量的数据、图像、视频通过急救通信系统进行交互、传输。在4G时代,急救通信系统常出现卡顿,无法保证急救场景的应用。
5G传输将应用于救护车
“最初,我们在急救车上安装了两张不同通信公司的4G卡,设想通过‘双保险’的方式来保证网络稳定,但在实际应用中,传输文本类、心电图等信息没问题,传输复杂图像、视频信息时,就捉襟见肘。”翟运开说。
“越是出现交通事故、重大灾难和疫情的时候,现场越拥挤。人越多的地方,手机的上网速度越慢。如果在人多的地方通过4G网络进行实时联络,是绝对不行的。”李颉告诉记者,5G网络可以高效规划切片能力,相当于在网络通道中为急救设备留了一条“快速通道”,不再和普通用户“抢信号”(实际上是不再占用普通用户的带宽),实现最优急救诊疗流程设计以及实时患者生理数据无损传输,为120急救车“铺路”,争分夺秒抢救生命。
应用场景二 5G 360°VR全景展示 让患者家属实时了解ICU
在ICU门口,患者亲属在焦急地等待。原本以为只能等固定的探视时间才能见到患者,只见医护人员拿来了360°VR全景眼镜,家属戴上后,可以了解病房中患者的实时情况,甚至还能看到患者过去数小时的情况,病房中的设施、仪器等场景,这让家属安心不少。
远程手术测试
这些流畅清晰的视频、图像,正是借助5G网络上传。通过这一应用,分布在医院内的全景摄像机会对指定场景进行360°VR全景影像视频采集,点位包括ICU、产房、新生儿科。
不仅如此,在开通了5G 360°VR全景展示的医院生孩子,从孕期到医院产检、生产的过程,以及小孩出生后第一次洗澡、第一次喝奶等,都可以通过医院内的360°VR镜头记录下来,新妈妈只要戴上VR头盔,就可以“身临其境”般回味那难忘的一刻。
应用场景三无线输液 让医护人员工作更高效
在门诊输液大厅,患者一边输液一边观看屏幕上的电视节目,而此时输液即将结束,患者也没有留心。这时,护士大厅的显示屏系统提醒,该患者即将输液结束,护士起身走到患者身边,处理针头。
5G技术将应于无限输液
郑大一附院远程医学中心的陈保站介绍,无线输液可以由无线警报器通过传感器获得病人输液进度,在输液快结束时自动报警呼叫护士,病人再也不用时刻紧盯输液瓶,也不需要人工呼叫。
该系统还可对输液的速度、输液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一个病区的输液情况如何,护士在显示屏中一览无余。
未来畅想一 远程手术机器人 享受大专家“亲自”操刀
记者了解到,除了目前已经技术成熟的应用场景,还有一些正在试验中的应用场景,其中就包括远程手术机器人。
2019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成功开展世界首例5G远程手术测试。该院的外科医生在多设备操控实验室里,通过5G传输技术,远程无线操控机械臂,对远端的试验动物实施远程肝切除手术。手术用时约60分钟,操作延迟极低,手术创面整齐,不见一丝血迹,术后试验动物的生命体征平稳。
在坐落于郑大一附院的互联网医疗系统与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中,记者看到,远程手术机器人正在试验。这一黑科技的实现,得益于5G通信低时延的特点。
李颉说,5G通信技术的升级,将4G条件下时延50~100毫秒缩短到1~10毫秒,几乎可做到完全同步。基于在线视频、虚拟现实技术,实现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诊断等,5G带来的更高效连接及全新的增强型移动宽带数据传输速率,可以支持个性化的医疗保健应用和沉浸式体验。
未来畅想二 高清视频问诊 实现看病不出门
5G网络与医疗行业的结合,还有一个极有价值的应用——远程医疗。高速的5G网络,可以支持极高清的8K视频,医生在屏幕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异地患者的情况。
“过去我们布局的远程医疗系统,主要通过‘运营商VPN网络’进行传输,比如郑大一附院和某乡镇卫生院连线,可以通过稳定的有线网络进行实时联络,但和村卫生室连线以及患者通过手机或互联网在线问诊时,就会出现卡顿,体验感非常差,也不能满足医疗服务的需要。”翟运开说。
5G技术应用于远程诊疗
借助移动5G技术,可以搭建专门的医院信息发布平台,该平台通过电视系统实现了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打造了一个集合信息系统发布、宣传教育、健康科普、远程诊疗、视频会议、手术直播等功能的智慧医院信息网络平台。
5G数字化服务将进一步推动医疗服务升级,在符合医疗规范要求的前提下,慢病患者可通过互联网慢病管理平台在家中享受高清视频问诊、续药服务,而且药品可自动配送到患者手中,实现看病不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