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怎么预防(健康科普霍乱)
霍乱怎么预防(健康科普霍乱)主要传染病为患者和带菌者。患者发病期一般可连续排菌5天,也有2周以上者。(一)传染源流行病学霍乱发病急、传播快,在人群中流行已有两个多世纪。自1817年以来,霍乱发生了七次世界性大流行。据估计,霍乱在全世界大概每年感染130-400万人,每10秒就有一个新的霍乱病例。但这主要发生于阿富汗、孟加拉国、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塞俄比亚和尼日利亚等国家。1820年霍乱传入我国。我国自1924-1948年期间,几乎每年均有霍乱发生,有些年份报告患者数达数万至十余万,病死率也常达30%以上。我国2021年发生了5例,无人死亡。
近日,武汉大学工学部宿舍确诊一例霍乱,并且全栋学生都进行了统一肛拭子检测。那么,霍乱是什么?是由什么引起的?感染后会有哪些表现?怎么知道感染了?感染后怎么治疗?怎么预防霍乱?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为我国甲类传染病,也是国际检疫传染病。
病原学
霍乱弧菌于1883年由Koch发现。WHO腹泻控制中心根据霍乱弧菌的菌体(O)抗原特异性、生化性状、致病性等不同将其分为三群:O1群霍乱弧菌(主要致病菌,分为古典生物型和埃尔托生物型)、非O1群霍乱弧菌(其中O139群引起的腹泻与O1群霍乱弧菌引起的腹泻同样对待)、不典型O1群霍乱弧菌(无致病性)。
流行病学
霍乱发病急、传播快,在人群中流行已有两个多世纪。自1817年以来,霍乱发生了七次世界性大流行。据估计,霍乱在全世界大概每年感染130-400万人,每10秒就有一个新的霍乱病例。但这主要发生于阿富汗、孟加拉国、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塞俄比亚和尼日利亚等国家。
1820年霍乱传入我国。我国自1924-1948年期间,几乎每年均有霍乱发生,有些年份报告患者数达数万至十余万,病死率也常达30%以上。我国2021年发生了5例,无人死亡。
(一)传染源
主要传染病为患者和带菌者。患者发病期一般可连续排菌5天,也有2周以上者。
(二)传播途径
被霍乱弧菌污染的水源和食物可引起霍乱暴发流行,日常生活接触和苍蝇亦引起间接传播。此外,弧菌能通过污染鱼、虾等水产品引起传播。
(三)人群易感性
人群对霍乱弧菌普遍易感,苯丙隐性感染较多。病后可获得一定免疫力。
(四)流行季节与地区
在我国霍乱流行季节为夏秋季,以7-10月为多。流行地区主要是沿海一带如广东、广西、浙江、江苏、上海等省市为多。
(五)O139群霍乱的流行特征
病例无家庭聚集性,发病以成人为主,男多于女。主要经水和食物传播,O139群是首次发现的新流行株,人群普遍易感。
临床表现
潜伏期1-3天(数小时-5天)。多为急起发病,古典生物型和O139型霍乱弧菌引起的疾病,症状较重,埃尔托生物型所致者常为轻型,隐性感染较多。典型病例病程分为三期:
(一)泻吐期
腹泻:常为首发症状,无痛性剧烈腹泻,不伴有里急后重,便次逐增,每日数次至十余次。
呕吐:发生在腹泻之后,多不伴恶心,呈喷射性呕吐。轻者可无呕吐。
(二)脱水期
频繁吐泻导致机体大量丢失水分和电解质,内环境紊乱,甚至发生循环衰竭,本期持续时间为数小时至2-3天,治疗是否及时和正确是缩短本期病程的关键。
此期患者可出现脱水、肌肉痉挛、低血钾、尿毒症、酸中毒、循环衰竭症状。
(三)恢复期或反应期
腹泻停止,脱水纠正后多数患者症状消失,体温、脉搏、血压恢复正常,尿量增加,体力逐步恢复。
除典型病例外,尚有一种罕见的暴发型或称中毒型,又称“干性霍乱”。本型起病急骤,尚未出现腹泻和呕吐症状,即迅速进入中毒性休克而死亡。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脱水患者可表现为红细胞和白细胞计数均升高。
粪便涂片并做革兰染色,显微镜下可见革兰染色阴性的弧菌,呈“鱼群”样排列。
目前使用较多的是霍乱弧菌胶体金快速检测法,该方法主要检测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抗原成分,操作简单。
治疗
治疗原则:严格隔离,及时补液,辅以抗菌和对症治疗。重症患者应加强护理,密切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变化,记录出入量变化。
患者应按甲类传染病进行严格隔离,及时上报疫情。确诊患者和疑似病例应分别隔离,患者排泄物应彻底消毒。患者症状消失后,隔天粪便培养一次,连续两次粪便培养阴性方可解除隔离。
患者可通过口服补液盐、静脉补液和抗生素治疗后逐渐康复。但如果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很可能导致死亡。
预防
(一)管理传染源
建立、健全肠道门诊,对腹泻患者进行登记和采便培养是发现霍乱患者的重要方法。对患者隔离治疗,并做好疫源检索,对接触者应严密检疫5天,留粪便培养并服药预防。
(二)切断传播途径
加强饮水消毒和食品管理,建立良好的卫生设施。对患者和带菌者的排泄物进行彻底消毒。此外,应消灭苍蝇等传播媒介。
(三)保护易感人群
国内、外学者对霍乱疫苗的研究工作已经开展100多年了。随着对致病机制以及对人群免疫反应的研究深入,认识到肠道黏膜免疫在霍乱免疫保护中起重要作用,霍乱疫苗的研制已转向口服疫苗方向。
供稿:公共卫生与医院感染管理处 杨丽萍
编辑:宣传统战处 郑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