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尾竹开花怎么处理(牛尾竹开花了专家)
凤尾竹开花怎么处理(牛尾竹开花了专家)刘运科在一株母竹旁蹲了下来,用锄头将土壤挖开,拨弄几下,地面上露出了一截枝条。“这是竹鞭,竹子发笋就靠它。”刘运科拿起一截竹鞭向农户们演示,“竹鞭是指竹子细长的地下茎,横走于地底下,竹鞭上有节,节上生根;节的侧面生芽,有的发育成笋,有的发育为新鞭,所以竹鞭的发育情况需要密切关注。”袁晓拿上工具,跟着专家们钻进竹林,一场“体检”开始了。“多亏有这些专家。”一席话让袁晓茅塞顿开,“我们的牛尾笋产量越来越高,效益也越来越好!”当日到来的专家团队由成都市农林科学院林业研究所所长、高级工程师肖前刚带队,这个团队既有省“科技下乡万里行”省林草科技特派员,也有成都市公园城市局科技服务队队员。在这个团队中,像刘运科这样的博士就有5名。一年之计在于春,当天,专家团队一行以“体检 会诊”的形式,拉开了对牛尾笋春季管护的序幕。现场“体检”开“药方”
相信很多人的记忆都有竹子开花的印象吧,老农人都说竹子开花是说明竹子要死了。确实竹子开花意味着它的寿命不长了,但不是大家所理解的老死了,其实它是生病了。
近日,崇州市文井江镇大坪村牛尾笋种植基地,村民袁晓的竹林里,好几棵竹子翠绿的竹叶中,“开”出了一簇一簇像麦穗形状的白色“花苞”。
“糟了!竹子竟然开花了!”袁晓一脸惋惜和无奈。直到成都市农科院专家团队的到来,诊断出“这不是开花,这是虫害,”看到袁晓惊愕的眼神,四川农业大学森林培育专业博士、成都市农林科学院林业研究所生态产业研究室副主任刘运科拿出小刀剥下“花苞”的外皮,只见嫩蕊里一只白白胖胖的虫子正在大快朵颐,吸吮着汁液。“这是虫子的‘伪装’,这片竹林还很年轻,赶紧处理病害,避免传播。”
竟然还是“传染病”!袁晓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马上把这株枝条砍下来准备一会儿烧掉填埋。
“多亏有这些专家。”一席话让袁晓茅塞顿开,“我们的牛尾笋产量越来越高,效益也越来越好!”
当日到来的专家团队由成都市农林科学院林业研究所所长、高级工程师肖前刚带队,这个团队既有省“科技下乡万里行”省林草科技特派员,也有成都市公园城市局科技服务队队员。在这个团队中,像刘运科这样的博士就有5名。一年之计在于春,当天,专家团队一行以“体检 会诊”的形式,拉开了对牛尾笋春季管护的序幕。
现场“体检”开“药方”
袁晓拿上工具,跟着专家们钻进竹林,一场“体检”开始了。
刘运科在一株母竹旁蹲了下来,用锄头将土壤挖开,拨弄几下,地面上露出了一截枝条。“这是竹鞭,竹子发笋就靠它。”刘运科拿起一截竹鞭向农户们演示,“竹鞭是指竹子细长的地下茎,横走于地底下,竹鞭上有节,节上生根;节的侧面生芽,有的发育成笋,有的发育为新鞭,所以竹鞭的发育情况需要密切关注。”
“鞭茎的大小,说明这棵竹子的营养吸收情况,太大会抢笋芽的营养,需要及时砍掉;小了说明发育不良,需要施肥管护。”刘运科一边记录一边讲解,“3—5厘米较为合适,如果一片竹林里大部分竹鞭大小都出现了偏差,那这片竹林的养护方案就需要整体调节。”
关系发笋情况的另一个因素是立竹度,就是一个平方米内竹子的数量,即竹林的密度。村民种竹子,总以为越密越好,竹笋会越来越多,却不知道疏密也是要讲科学的,“按照标准,一个平方米4—5株比较合适,在发笋的初期我们就会对留竹量进行控制。”
“牛尾笋的监测全年共有6个阶段。”据刘运科介绍,春季管护期,大约在3月至5月,主要是长势监测及病虫害防治;进入7月出笋期,需要根据出笋量判断母竹的健康情况;7月底至9月采笋期,要按照20-30厘米的标准进行采摘;9月底发笋中期要特别注意留母竹,这时就不能再滥采,要严格控制留笋数量;10月中下旬要观测退笋情况,也就是没有发出来的笋芽,通过它们判断土壤的营养;冬季还要对竹林的老鞭进行清理……“总之,我们一边监测一边处理,确保竹林的全生命周期都能得到很好的管护。”刘运科表示。
牛尾笋产量翻了5倍
“按照你们的方法,我家竹笋的产量每年都在提高。”仅仅三年的时间,袁晓家的竹林就见了效益,产量比往年翻了好几番。
牛尾笋属秋笋,生长在海拔800—1500米,阳光适宜、水源充足的区域,为四川龙门山脉地区崇州市和都江堰市部分山区所独有,是成都西部龙门山脉“土生土长”的“山林味道”。崇州市文井江镇是现在种植面积最大、最完整、最集中的牛尾笋生长地,约2万多亩。与传统的春笋相反,崇州牛尾笋采摘期从每年8月开始。作为“秋笋”中的佼佼者,崇州文井江镇也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虽然守着“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这块金字招牌,但山里的竹农对牛尾笋一直是“放养”状态,由于缺乏技术,他们种植的牛尾笋良莠不齐,一亩只能出产400—500斤。而自从科技特派团队来了,大家才知道原来种竹子还有这么多讲究。“现在我们一亩地可以产1500斤,产量翻了5倍,而且品相更好,价格也更高!”大坪村支部书记袁明志说。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姜小禾 记者 陈泳 粟新林 视频 姜小禾 陈泳 粟新林 责任编辑 何齐铁 编辑 宋和霄 图片 姜小禾 陈泳 粟新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