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辣椒病毒病的识别与防治方法(辣椒病毒病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方法)

辣椒病毒病的识别与防治方法(辣椒病毒病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方法)二者的主要区别为:病毒病初期由心叶脉褪绿,逐渐变为花叶皱缩,以后病叶增厚,叶缘向正面卷曲形成上扣斗;而茶黄螨危害是整片叶褪绿,叶缘向背面卷曲形成下扣斗;病毒病危害果实时出现深绿和浅绿相间的花斑,有疣状突起,而茶黄螨为害果实是果柄表面呈灰色至灰褐色,丧失光泽,木栓化而变硬;病毒病病叶危害叶片主脉呈褐色或黑色坏死,逐渐扩展到枝、主茎及生长点,而茶黄螨危害是叶片背面部位都可能呈灰褐色或黄褐色并有油浸状光泽。辣椒病毒病症常见的有花叶、畸形、枯顶、条斑等。花叶型:病叶呈现浓绿与淡绿相间的花斑;皱缩、叶片畸型:初期由心叶叶脉褪绿,逐渐变为花叶皱缩,以后病叶增厚,叶缘向上卷曲形成斗状,幼叶狭窄或出现线状叶。后期植株上部明显丛簇状,节间缩短,植株矮化,重病果出现深绿相间的花斑,有疣状突起;条斑型:叶片主脉呈褐色或黑色坏死,逐渐扩展到侧枝、主茎及生长点,造成落花、落叶、落果,以至整株枯死。这里特别提醒椒农关

中国四川贵州湖南湖北那都是有名的吃辣大省可以说是无辣不欢因此辣椒种植一直是非常好选择,特别是辣椒可以冬季种植的特意可以作为菜地轮番种植的优秀选择。小编这里和大家说说辣椒病毒病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方法。

辣椒病毒病的识别与防治方法(辣椒病毒病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方法)(1)

图:辣椒病毒病

 1 辣椒病毒病的症状

辣椒病毒病症常见的有花叶、畸形、枯顶、条斑等。花叶型:病叶呈现浓绿与淡绿相间的花斑;皱缩、叶片畸型:初期由心叶叶脉褪绿,逐渐变为花叶皱缩,以后病叶增厚,叶缘向上卷曲形成斗状,幼叶狭窄或出现线状叶。后期植株上部明显丛簇状,节间缩短,植株矮化,重病果出现深绿相间的花斑,有疣状突起;条斑型:叶片主脉呈褐色或黑色坏死,逐渐扩展到侧枝、主茎及生长点,造成落花、落叶、落果,以至整株枯死。

这里特别提醒椒农关注:茶黄螨为害辣椒叶片的症状与辣椒病毒病的症状略有相似,故了解茶黄螨为害辣椒叶片的症状,可防止用药不当,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投入。

成螨和幼螨多聚在辣椒的新叶叶背、嫩茎、花蕾、幼果等部位刺吸汁液,致使植株受害。受害叶片背面灰褐色或黄褐色并有油浸状光泽,叶缘向背面卷曲,形成下扣斗。花蕾和幼果受害则不开花或开畸形花,重者不能坐果(似辣椒病毒病条斑型症状)。果实受害,果柄表面呈白叶至灰褐色,丧失光泽,木栓化,受害严重时,落花、落叶、落果,造成减产。

二者的主要区别为:病毒病初期由心叶脉褪绿,逐渐变为花叶皱缩,以后病叶增厚,叶缘向正面卷曲形成上扣斗;而茶黄螨危害是整片叶褪绿,叶缘向背面卷曲形成下扣斗;病毒病危害果实时出现深绿和浅绿相间的花斑,有疣状突起,而茶黄螨为害果实是果柄表面呈灰色至灰褐色,丧失光泽,木栓化而变硬;病毒病病叶危害叶片主脉呈褐色或黑色坏死,逐渐扩展到枝、主茎及生长点,而茶黄螨危害是叶片背面部位都可能呈灰褐色或黄褐色并有油浸状光泽。

辣椒病毒病的识别与防治方法(辣椒病毒病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方法)(2)


图:辣椒病毒病

 2 辣椒病毒病的发生原因

主要病原是黄瓜花叶病毒(CMV)和烟草花叶病毒(TMV),黄瓜花叶病毒主要在多年生杂草及蔬菜地上越冬,第二年由蚜虫传播感染。烟草花叶病毒是在土壤中、病残体、种子或卷烟中越冬,主要通过田间农事操作由汁液接触传播感染的。当田间遇到高温干旱天气,有利于蚜虫繁殖和传播,病毒病的发生也会相应加重。笔者在本市龙楼镇和昌洒镇辣椒地调查,2010年10月上旬移植的辣椒至2011年上半年,由于受干旱少雨天气影响,辣椒病毒病发生严重,占种植面积的35%左右,其中黄皮尖椒和泡椒发病较重,发病率达41.6%,造成大面积减产。

此外,辣椒病毒病发生原因与重茬地、缺水、缺肥、管理粗放、苗弱等有一定的关系,定植晚易引起该病流行。

辣椒病毒病的识别与防治方法(辣椒病毒病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方法)(3)

图:辣椒病毒病

3 综合防治对策

3.1 选用抗病品种

笔者近10年来在全市各镇田间调查,抗病毒病的辣椒品种有新丰404小红尖椒、海花王小红尖椒、茂椒6号、黄金606、新丰五号、洛椒4号、朝天椒等。

3.2 种子消毒

种子消毒与病毒病发生的轻与重关系重大。这是近几年来笔者亲自参与田间调查总结的,首先把种子在阳光下晒1~2 h,目的是在阳光下杀菌,解除休眠期,提高种子内部温度,然后用55 ℃温水预浸30 min(温水有杀病菌的作用),捞出洗净,再用10%磷酸三钠溶液浸种20 min,用清水洗净后,在清水中再浸6 h,最后捞出洗净在30 ℃恒温下进行催芽。

3.3 农业栽培措施

文昌市已有30多年的辣椒种植历史了,不断总结经验,应用新成果、新技术是防治的关键,如应用塑料薄膜覆盖的新技术,争取早定植、早结果,进入病毒病盛发期时,辣椒已植株健壮,根系发达,抗病能力增强。另一方面,在大田管理时,结合天气情况,及时防治蚜虫、蓟马等。

3.4 物理防治蚜虫

笔者在2011年参加实施海南省冬季瓜菜绿色防控项目中,在会文镇赤坎洋33.3 hm2连片的辣椒地悬挂黄、蓝诱虫板,效果非常显著,值得作为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现简单总结:在移植辣椒大田1个月时间,667 m2悬挂25~30块黄、蓝诱虫板(各一半),每7 m悬挂一块(黄、蓝交替),黄色板主要诱杀蚜虫,兼杀其他成虫;蓝色板以蓟马为主,也兼杀其他成虫。每2个月更换黄、蓝板1次,使辣椒整个生长期至收获完为止,农药使用量减少50%,每667 m2农产品增产25%左右,每667 m2节本增效360元,目前文昌市正在推广应用。

3.5 化学防治

从苗期开始,使用2%好普AS 600倍或2%宁南霉素WP 300倍,叶面喷施2~3次,诱导辣椒产生免疫能力。

发病初期,可用20%病毒A WP 500倍液喷雾,或用50%菌克毒克WP 200倍液加欧姆丰收SC 500倍液喷雾,每隔7 d喷1次,连续2~3次。防治蚜虫:可用10%吡虫啉WP 1 500倍液或用3%啶虫脒EC 1 500倍喷雾;防治茶黄螨:可用15%哒螨酮EC 8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EC 3 000倍液喷雾。

辣椒病毒病的识别与防治方法(辣椒病毒病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方法)(4)

图:辣椒病毒病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