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来佛山必吃的美食10种(佛山人舌尖上的变化)

来佛山必吃的美食10种(佛山人舌尖上的变化)“每逢周末或者节假日,我们一家人就喜欢来这酒楼喝早茶,除了可以吃到粤菜之外,一家人还可以聚在一起聊天,非常开心。”正在顺德一家餐饮店与家人聚餐的良志刚说道。 下馆子成时尚周育贤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大部分家庭餐桌上的菜肴都是相似的——白粥、萝卜、青菜是主角。改革开放后,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票证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市场日益活跃,商品逐渐丰富,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这时候,人们的菜篮子也越来越丰富,温饱问题渐渐解决。原来只有过年过节时才可以吃上肉,现在鸡鸭鱼肉已进入平常百姓的餐桌上。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周育贤家的餐桌也开始变得丰富。“家里的菜单逐渐丰盛起来,三天两头可以吃上一顿肉了,一年四季都能吃上各种各样的蔬菜水果。”周育贤说。不仅如此,随着改革开放深入,腰包逐渐鼓起来的人们对吃的需求越来越高,鲍参翅肚开始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而周育贤自己家的餐桌上也更加注重荤素搭配,都会去市场

民以食为天,吃是人们生活的头等大事。从过去的食材单一匮乏,到现在随处可见的山珍海味;从过去的“解决温饱”,到现在吃出健康、吃出品位、吃出文化;从过去的凭票供应、到如今的到店用餐……随着时代的变迁,佛山人的餐饮内容、餐饮消费结构和消费方式已悄然发生了巨变。

来佛山必吃的美食10种(佛山人舌尖上的变化)(1)

从满足温饱到追求健康

家住顺德容桂上佳市社区的周育贤今年71岁。每天早上起床后,他步行到他家附近的菜市场采购一天的食材。周育贤选购食材有他自己的一套标准:蔬菜水果要新鲜的、鸡鸭鱼肉要活蹦乱跳的、五谷杂粮更要品质好的。采购完后他就会来到云里大街里的早餐店坐下,喝一碗刚出炉的顺德生滚粥。

而这在50年前,周育贤是想都不敢想的。提起那时候人们的饮食生活,他仍然记忆犹新。“那时,各种票证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无论买米、买油还是买米,都必须出示粮票、油票、肉票。而且这些票还不是想换就能换的,每个人都有额度。那时物资匮乏,粮食短缺,常常食不果腹。”

周育贤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大部分家庭餐桌上的菜肴都是相似的——白粥、萝卜、青菜是主角。

改革开放后,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票证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市场日益活跃,商品逐渐丰富,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这时候,人们的菜篮子也越来越丰富,温饱问题渐渐解决。原来只有过年过节时才可以吃上肉,现在鸡鸭鱼肉已进入平常百姓的餐桌上。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周育贤家的餐桌也开始变得丰富。“家里的菜单逐渐丰盛起来,三天两头可以吃上一顿肉了,一年四季都能吃上各种各样的蔬菜水果。”周育贤说。

不仅如此,随着改革开放深入,腰包逐渐鼓起来的人们对吃的需求越来越高,鲍参翅肚开始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而周育贤自己家的餐桌上也更加注重荤素搭配,都会去市场挑选新鲜食材等。曾经食不果腹的经历不免让周育贤有些感慨,“改革开放前想吃一顿好的很难,现在不能仅仅满足于吃饱吃好了,我们开始更多的琢磨如何吃得更健康了。”

下馆子成时尚

“每逢周末或者节假日,我们一家人就喜欢来这酒楼喝早茶,除了可以吃到粤菜之外,一家人还可以聚在一起聊天,非常开心。”正在顺德一家餐饮店与家人聚餐的良志刚说道。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吃的方式也发生了巨变,大家不再局限于在家吃饭。越来越多的市民通过下馆子、外卖等服务解决吃饭问题。

在顺德容桂,有一家店,从最初在容桂白马商场27.5㎡的小小的糖水铺,到现在越做越大、陆陆续续开出了多家分店。这家店叫百草堂广式新派茶餐厅,在当地屹立了25年。它的主人何剑生是顺德容桂餐饮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近年来他还成功打造了味可道餐饮品牌。

从见证者到参与者,回忆起二十年来顺德餐饮行业的变化,何剑生颇为感慨。“吃不饱的时候就谈不上什么餐饮行业了,改革开放后,大家能吃饱饭了,各种小餐馆开始渐渐出现,有做传统甜品的,有做粤菜、西餐等等。这些店也深受市民欢迎,能走出家门吃一顿好的就是最美好的事情。”

随着经济发展,何剑生察觉到市民的消费习惯的改变,在2002年左右,他开了一家专业的西餐厅,后来又接手了附近一家咖啡西餐厅,将传统甜品与西餐一起放在菜单上。让何剑生开心的是,这样的餐厅,由于本地化、接地气,价格亲民,街访们也是非常捧场,市民也常叫外卖。

如今,走在佛山的街头,从地道的粤菜到精致的农家小菜;从各具特色的小吃到格调高雅的咖啡厅......饭馆酒店如雨后春笋,特色店、品牌店百花齐花,美味佳肴琳琅满目,名师大厨层出不穷。人们现在想的不是“吃什么”,而是“去哪儿吃”。

何剑生说,如今市民的餐桌,已经不是简单的饭菜了,大家要吃得有特色、吃得有文化。“这对我们餐饮从业者来说,无论是食材的选择还是菜肴的制作都要更贴合市民需求。以传统为基础,又有别于传统,让人眼前一亮,带给食客更多惊喜。”

从吃饱到吃好再到吃得健康,从粮票到下馆子,佛山人饮食的变迁记录着市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折射出人们生活品质的转变。

文/佛山日报 记者杨婷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