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原因黄瓜得细菌性角斑病(黄瓜得了细菌性角斑病)
什么原因黄瓜得细菌性角斑病(黄瓜得了细菌性角斑病)病原菌为丁香假单胞杆菌黄瓜角斑病致病型,属于细菌。二、病原菌病斑呈多角形后期病斑呈灰白色,空气干燥时,病斑容易开裂。田间湿度大时,叶背病斑处溢出白色菌脓。背面菌脓
有瓜农反映,黄瓜得了细菌性角斑病,不知道怎么防治?今天小编带你看看都有哪些防治药剂。
一、症状识别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主要为害叶片,在黄瓜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生。
叶片受侵染时,初期产生水浸状浅绿色后变淡褐色病斑,病斑近圆形呈凹陷状,病斑扩大时,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
病斑呈多角形
后期病斑呈灰白色,空气干燥时,病斑容易开裂。田间湿度大时,叶背病斑处溢出白色菌脓。
背面菌脓
二、病原菌
病原菌为丁香假单胞杆菌黄瓜角斑病致病型,属于细菌。
三、发病规律
病原菌随植物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在温室内,可全年侵染。土壤中的病菌可借助灌水、风雨、气流、昆虫及田间操作进行传播蔓延。北方露地种植的黄瓜,一般在每年的7月份发生较重,温室种植的在4-5月发生较重。
病原菌在气温20-28℃,相对湿度大于70%时,容易发生,在昼夜温差大,露水时间长,会加重发病。湿度愈大,病害愈重,暴风雨过后病害易流行。
黄瓜田连年种植、偏施氮肥、种植密度过大、田间湿度大时,易发病。棚室内有积水时,往往会形成发病中心,进而传播蔓延。
四、防治措施
1、加强栽培管理:瓜田最好与非葫芦科作物进行3年以上的轮作。种植时,选择健壮、无病抗性和适应性强的幼苗,增强植株抗性。高垄栽培、合理密植,便于田间排水及灌溉,还要保证田间的通风透光性。
2、科学水肥:黄瓜种植前,要施足底肥,底肥以有机肥为主,合理搭配平衡性复合肥。生长过程中,要及时追肥,追肥时根据各阶段的需肥特性,补充氮磷钾肥料和钙镁等中微量元素肥,也要注意补充有机肥,调节作物生长。科学搭配氨基酸叶面肥或海藻肥,增强植株抗性。田间浇水时,要小水勤浇,避免大水漫灌。
3、化学防治:根据农药信息网信息,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登记信息有102条,主要药剂有:
单剂:中生菌素、王铜、喹啉铜、大蒜素、解淀粉芽孢杆菌 QST713、春雷霉素、硫酸铜钙、噻霉酮、溴硝醇、氢氧化铜、琥胶肥酸铜、噻森铜、四霉素、枯草芽孢杆菌、噻唑锌、多粘类芽孢杆菌KN-03、松脂酸铜、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LW-6、香芹酚等
复剂:春雷·中生、春雷霉素·噻菌铜、春雷·喹啉铜、氢铜·王铜、春雷·寡糖素、春雷霉素·松脂酸铜、氨基寡糖素·喹啉铜、氨基寡糖素·辛菌胺、春雷·噻唑锌、春雷霉素·四霉素、喹啉铜·四霉素、琥铜·霜脲氰、琥铜·乙膦铝、琥铜·甲霜灵、琥·铝·甲霜灵、精甲·王铜、甲硫·噻唑锌、中生·四霉素、中生·丙森锌、春雷·溴菌腈、辛菌·四霉素、春雷·壬菌铜、春雷·王铜、春雷·噻霉酮、王铜·代森锌等
(注意,上面列举的药剂,不是说一次性都用,而是根据当地的病菌抗性和用药习惯,选择其中的2-3种药剂进行防治)
药剂防治时,一定要在病害发生初期科学用药,及时防治,配制药剂时,禁止随意加大药量,最好选用复配制剂,或者2-3种单剂防治,不建议使用一种单剂防治,还可以跟防治虫害的药剂混用,打药时,一定要做好安全防护,选择晴朗无风或微风天气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