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女子养生过度(过分养生反而残害生命)

女子养生过度(过分养生反而残害生命)老子认为,人的生死状态有3种情况:“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十有三。”长寿的人数占总人数的十分之三;由于身体原因而短命的人也占总人数的十分之三;本该长命却因为自己的行为走向死亡的人,同样是占总人数的十分之三。高士对于生死的达观,不代表所有的人都是这样想的,相反很多人更愿意长命百岁,不愿意过早离世,因为人的寿命是不一样的,有的长,有的短。生死皆自然,一些高士能坦然地对待生死,对生既不欢喜,对死也不恐惧,生时自由自在地活着,当生命该完结时也不觉得遗憾。庄子的妻子死了,他不但不悲伤,而且还敲着瓦盆唱着歌,别人觉得他太过分了。庄子说,她活着是大自然赋予她形体和生命,她死后又回归大自然,生与死不过是存在的状态不同罢了。这就是道家,看淡生死。宋代大儒长载说:“存,吾顺事;没,吾宁也。”活着的时候,我顺从事理;死的时候,我安宁而逝。这是儒家,对于生死同样豁达。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避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道德经》第49章

01 生死皆自然

生与死是任何人都不可回避的问题,自然而生,自然而亡,人生就是由生走向死的过程,这是生命的自然而然的规律。

生死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从王公贵胄到平民百姓,从白发老翁到黄毛孺子,谁也阻挡不了,每个人都要从出生走向坟墓。

生死皆自然,一些高士能坦然地对待生死,对生既不欢喜,对死也不恐惧,生时自由自在地活着,当生命该完结时也不觉得遗憾。

女子养生过度(过分养生反而残害生命)(1)

庄子的妻子死了,他不但不悲伤,而且还敲着瓦盆唱着歌,别人觉得他太过分了。庄子说,她活着是大自然赋予她形体和生命,她死后又回归大自然,生与死不过是存在的状态不同罢了。这就是道家,看淡生死。

宋代大儒长载说:“存,吾顺事;没,吾宁也。”活着的时候,我顺从事理;死的时候,我安宁而逝。这是儒家,对于生死同样豁达。

02 过分享受反而降低生命力

高士对于生死的达观,不代表所有的人都是这样想的,相反很多人更愿意长命百岁,不愿意过早离世,因为人的寿命是不一样的,有的长,有的短。

老子认为,人的生死状态有3种情况:“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十有三。”长寿的人数占总人数的十分之三;由于身体原因而短命的人也占总人数的十分之三;本该长命却因为自己的行为走向死亡的人,同样是占总人数的十分之三。

前两类人属于自然而亡,死得其所,无所遗憾。第三类人为什么应该长寿反而过早死亡呢?老子说,“以其生生之厚”。“生”,第一个是养生,第二个是生命;“生生”,就是保养生命,也可以说是求生;“厚”,是多,养生太过分了。因为求生心太切,保养生命做得太过分了,违背了自然规律,反而加速了自己的死亡。

女子养生过度(过分养生反而残害生命)(2)

许多人将生命看得过重,太注重享受生活了,觉得生活越舒坦越好,放纵自己享乐,反而让生命力下降。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寒冷的冬天,赵员外和陈老夫子正在玩乐,一个穿着单薄的乞丐前来行乞。赵员外请他吃了一顿饱饭,对他不怕冷很好奇,就与他打赌,如果他能露天待一夜不被冻死,就送他500亩田地。当晚,乞丐在外边不停跑步,第二天居然活得好好的,赵员外就兑现了诺言。

5 年后的一个寒冷的冬夜,发了财的乞丐去赵员外家做客,陈老夫子陪着。赵员外对乞丐说:“你现在富了,不过还是没有我富有,你敢再赌一次吗?”乞丐受不了成为首富的诱惑,就接受了。

赌局仍然同上一次一样,乞丐依然跑步,但没过多长时间,他气喘吁吁,四肢也不灵活,越跑越慢,寒冷不断侵蚀着他。第二天,人们发现乞丐冻死了。陈老夫子对赵员外说:“5年以前他之所以能赢你,是因为他过着忍饥挨饿的生活,有很强的抗冻能力;后来他整天锦衣玉食,抗冻能力也就失去了,所以被冻死了。”

孟子说:“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整天身处富庶优裕的生活中,太安逸了,太过于娇生惯养,人的生存能力反而变弱,一旦遭遇变故,其适应能力便远远低于贫困之人。

现代人的生活,冬有暖气,夏有冷气,人体耐冷耐热的机能下降了许多,离了暖气、空调觉得难以忍受。

女子养生过度(过分养生反而残害生命)(3)

有的人想延长生命,总担心营养不够,整天大鱼大肉,吃大量的补品,同样导致各种各样的疾病。现代人的“三高”,就是吃出来的病,因为生活不节制,又不爱运动,营养消耗不掉,造成营养过剩。

老子说,“为腹不为目”。生活要单纯朴素,但求安饱,以物养己。

03 过度养生反而会伤及生命

而老子认为,人的生命也是一个自然体,对待生命也应该本着因任自然的原则。

追求生命的长度成了许多人的人生目标,人们越来越注意养生,以延长生命,因为方法不当,而断送了性命。

有的人炼丹求仙,服用大量的保健药。古代不少统治者为了长生不老求仙食药,后来不是送了自己的命就是害了自己的身体。英明如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迷信长生不死药,服用丹药,促进了他们的死亡的速度。

从古到今,中国有养生的传统,希望通过养生延年益寿。战国时期的梁惠王从庖丁解牛中悟出了养生之道,就是养生要顺应自然规律,自然而然,自然而为。养生如果违背自然,就会适得其反。

如今,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人们的养生意识越来越强烈,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养生行列,出现了许多指导人们养生的所谓养生大师。

女子养生过度(过分养生反而残害生命)(4)

2019年,51岁养生大师林海峰却猝然离世,令人唏嘘。为什么养生大师反而没有长寿呢?没有做到真正的养生。他鼓吹“断食排毒”,推崇只吃蔬菜和水果,认为人的身体能够自行排毒,很多时候没必要去医院。他甚至知道自己身体出问题了,还不愿意去就医,非常坚定地贯彻“自然疗法”,结果断了命。

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养生方式其实也应该是有所差异的,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自己的体质,还要有科学的方法,遵从自然的规律,不能挑战身体的极限。

有的人相信“生命在于运动”,就让自己的身体超负荷运动,结果造成了身体的损伤。

虽然生死无选择,但通过养生,实现以终天年是完全可能的。重视养生,更要懂得如何养生。

04 爱惜生命,远离死地

老子说:“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避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这段话的意思是,据说善于养生的人,在陆地上行走时,不会遭到犀牛和猛虎的攻击,在战争中也不会受到兵器的伤害。因为犀牛对他无法使用它的角,老虎对他无法使用它的爪,武器对他则无法施展它的利刃。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他从不使自己置身于死亡的境地。

女子养生过度(过分养生反而残害生命)(5)

懂得养生的人,并不是说什么特异功能,有什么特殊的奇门遁甲,而是爱惜自己生命,能够顺应自然,不随意妄动,不会随意去冒险。

犀牛、老虎在山里,不向虎山行,就遇不到它们,老虎爪子和牙齿再尖利,犀牛的角再尖锐,也伤不到你。到野生动物园,明文规定不让下车,非要下车看稀奇,结果被老虎所伤,这不就是“人之生,动之死地”吗?

上阵打仗讲究策略,要做好防护,尖锐的兵器也没有办法发挥它的作用。孔子反对“暴虎凭河”,教育子路有勇无谋是鲁莽,不是真正的勇敢。鲁迅先生也教育青年人斗争要讲策略,不要学《三国演义》中的许褚赤膊上阵。

即使处于危险的境地,也不要把自己暴露在危险的位置上,不要让自己冒无谓的凶险,任人宰割。简单地说就是不要“作死”,自己不要找死。所以,不作不死。

生与死本来是自然现象,有着它自己的运行规律,如果胡作非为,哪有不夭折的?多数不该死却死了的人,究其原因 更多的是来自于自己,由于自己的妄为、折腾,被犀牛、猛虎、甲兵攻击,至少是不小心。

其实,老子用犀牛、猛虎、甲兵等是指外在可能给人带来的危险,除了妄为,还有太多的杂欲、参与纷争,同样可以把自己置于死地。

女子养生过度(过分养生反而残害生命)(6)

沉湎于各种物欲中,缤纷的色彩让人眼花缭乱,杂乱的音乐使人耳朵发聋,贪吃美食使人味觉迟钝,纵情狩猎使人五脏六腑骚动不宁,奇珍异宝使人丧心病狂。欲望让人的精神苦闷烦躁,诱发焦虑症。

而善于掌控自己命运的人,守淡泊之志,戒淫逸之欲。当欲望蠢蠢欲动的时候,会清楚地意识到与之相伴而生的危险,从而降低自己的欲望,不为满足欲望所在地,从而保全自己。

结束语

孔子说:“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君子要预先觉察潜在的危险,防患于未然,一旦发现自己处于危险境地,要及时离开,以防危险发生。

老子提醒世人,爱惜生命,就要远离危险之地;用养生以延长生命,但不要做过了头,反而危害了生命。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