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病毒学杂志是核心期刊吗(西农大张德礼教授病毒学各论第二讲课后思考题解答)

病毒学杂志是核心期刊吗(西农大张德礼教授病毒学各论第二讲课后思考题解答)2.逆转录病毒科如何分类? 病毒颗粒直径80~100nm,有囊膜,还具有独特的三层结构。最内层为基因组核衣壳蛋白复合物,包含反转录酶,螺旋对称。中层为20面体衣壳,直径约60nm。外层为源于宿主细胞膜的囊膜。反转录酶又称为依赖RNA 的DNA 聚合酶。1970 年Temin 等在致癌RNA 病毒中发现了一种特殊的DNA 聚合酶,该酶以RNA为模板,以dNTP为底物,tRNA( 主要是色氨酸tRNA) 为引物,在tRNA 3'-OH 末端上,根据碱基配对的原则,按5'-3'方向合成一条与RNA 模板互补的DNA 单链,这条DNA 单链叫做互补DNA反转录酶(Reverse transcriptase)是以RNA为模板指导三磷酸脱氧核苷酸合成互补DNA(cDNA)的酶。哺乳类C型病毒的反转录酶和鼠类B型病毒的反转录酶都是一条多肽链。鸟类RNA病毒的反转录酶则由两上亚基

李文欣:西农大张德礼教授病毒学各论第二讲课后思考题解答

动医1802李文欣2018010944

第三十章 具有反转录过程的病毒

1.阐述逆转录病毒及反转录酶的结构特点。

病毒颗粒直径80~100nm,有囊膜,还具有独特的三层结构。最内层为基因组核衣壳蛋白复合物,包含反转录酶,螺旋对称。中层为20面体衣壳,直径约60nm。外层为源于宿主细胞膜的囊膜。

反转录酶又称为依赖RNA 的DNA 聚合酶。1970 年Temin 等在致癌RNA 病毒中发现了一种特殊的DNA 聚合酶,该酶以RNA为模板,以dNTP为底物,tRNA( 主要是色氨酸tRNA) 为引物,在tRNA 3'-OH 末端上,根据碱基配对的原则,按5'-3'方向合成一条与RNA 模板互补的DNA 单链,这条DNA 单链叫做互补DNA

反转录酶(Reverse transcriptase)是以RNA为模板指导三磷酸脱氧核苷酸合成互补DNA(cDNA)的酶。哺乳类C型病毒的反转录酶和鼠类B型病毒的反转录酶都是一条多肽链。鸟类RNA病毒的反转录酶则由两上亚基结构。真核生物中也都分离出具有不同结构的反转录酶。

2.逆转录病毒科如何分类?

分七个属,两个亚科:

正逆转录酶亚科:甲型逆转录病毒属、乙型逆转录病毒属、丙型逆转录病毒属、丁型逆转录病毒属、戊型逆转录病毒属、慢病毒属

泡沫逆转录病毒亚科:泡沫病毒属

3.试述禽白血病病毒的亚型及致病性。

1.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病鸡精神萎顿,全身衰弱,进行性消瘦和贫血,鸡冠、肉髯苍白,皱缩,偶见发绀。病鸡食欲减少或废绝,腹泻,产蛋停止。腹部常明显膨大,用手按压可摸到肿大的肝脏,最后病鸡衰竭死亡。

2.成红细胞性白血病:增生型血液中存在大量的成红细胞,贫血型在血液中仅有少量未成熟细胞。两种病型的早期症状为全身衰弱,嗜睡,鸡冠稍苍白或发绀。病鸡消瘦、下痢。

3.成髓细胞性白血病:嗜睡,贫血,消瘦,毛囊出血,病程比成红细胞性白血病长。剖检时见骨髓坚实,呈红灰色至灰色。在肝脏偶然也见于其他内脏发生灰色弥散性肿瘤环节。组织学检查见大量成髓细胞于血管内外积聚。外周血液中常出现大量的成髓细胞,其总数可占全部血组织的75%。

4.骨髓细胞瘤病:与成髓细胞性白血病相似。由于骨髓细胞的生长,头部、胸部和跗骨异常突起。这些肿瘤很特别地突出于骨的表面,多见于肋骨与肋软骨连接处、胸骨后部、下颌骨以及鼻腔的软骨上。骨髓细胞瘤呈淡黄色、柔软脆弱或呈干酪状,呈弥散或结节状,且多两侧对称。

5.骨硬化病 在骨干或骨干长骨端区存在有均一的或不规则的增厚。晚期病鸡的骨呈特征性的"长靴样"外观。病鸡发育不良、苍白、行走拘谨或跛行。


4.比较猫白血病病毒与猫免疫缺陷病毒的致病特点。

猫白血病病毒传染源为病猫,其唾液、粪便、尿、乳汁、鼻腔分泌物均含有病毒,通过呼吸道、消化道传染到健康猫。此外亦可通过病猫的胎盘传给胚胎。

幼猫较成年猫易感染,无品种性别差异。潜伏期的猫可以通过唾液排出高浓度的病毒,进入猫体内的病毒可在气管、鼻腔、口腔上皮细胞和唾液腺上皮细胞内复制。

猫免疫缺陷病毒:FIV致病过程有三阶段:以淋巴结病及发热为特征的急性阶段,漫长的亚临床阶段,以退行性病变和机会感染为特征的终未阶段。在终未阶段常见口腔、牙周组织、颊部以及舌部发生细菌及霉菌的机会感染,约25 %的患猫表现为慢性呼吸道病,约5%为严重的神经性疾病,尸检做组织学切片可见的中枢病变比例更高。FIV的潜伏期可能持续数年,随着病程的延长,表现为CD4 T细胞的减少,淋巴细胞瘤发生率较高。患猫终生感染,血清抗体阳性的猫可从血液及唾液中分离到病毒。

感染猫潜伏几年后发病 表现一组免疫缺陷样复合病征(Th淋巴细胞选择性消耗和CD4 /CD8 淋巴细胞比率下降)和机会性感染.如果有协同因子如猫白血病病毒(FeLV)混合感染 则症状严重 潜伏时间缩短

5.牛白血病病毒如何传播?用什么方法检测?

本病主要是通过牛的相互接触而传播,同时也存在呼吸道感染的可能性。可进行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病毒可以通过胎盘感染胎儿,这种感染主要发生在母牛怀孕6个月以后,感染本病的母牛所生的犊牛有3%-20%在出生时已被感染。犊牛通过吸吮感染母牛的初乳也可被感染,但这种感染的发病率较低。

输血可能是本病传播最直接的途径。但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通过牛的精液、唾液、鼻腔分泌物和尿液传播本病的实例。吸血昆虫是传播牛白血病病毒的重要媒介,虻、蝇、蚊、蜱、蠓和吸血蝙蝠都可传播本病。另外注射、手术等也可机械性地传播本病。外科手术及打耳号等都可通过污染的器具把感染的淋巴细胞从一个动物传递给另一个动物。输血可能是本病传播的最直接途径。

诊断:国际贸易指定的方法是用琼脂凝胶免疫扩散实验或ELISA,检测血清中病毒gp51和p24的抗体,gp51的抗体出现较早,而且稳定。

病毒学杂志是核心期刊吗(西农大张德礼教授病毒学各论第二讲课后思考题解答)(1)

6.比较绵羊、山羊、马、猫等动物慢病毒的传播途径及致病特点。

维士纳/梅迪病毒:主要的传播途径是呼吸道,但也可通过奶传给羔羊。精子可携带大量病毒。患病毒血症的羊体液淋巴细胞含毒,吸血昆虫叮咬或手术处理等可造成机械传播。

只感染绵羊,潜伏期长达2~6年,维士纳病致绵羊脑膜脑炎,是食欲正常,但日渐消瘦。梅迪病则因间质性肺炎引致呼吸困难及渐进性肺炎。

山羊关节炎/脑脊髓炎病毒:主要传播方式水平传播,子宫内感染偶尔发生。感染途径以消化道为主。病毒经乳汁感染羔羊,被污染的饲草、饲料、饮水等可成为传播媒介。在自然条件下,只在山羊间互相传染发病,绵羊不感染。无年龄、性别、品系间的差异,但以成年羊感染居多,感染率为15-81%,感染母羊所产的羔羊当年发病率为16~19%,病死率高达100%。水平传播至少同居放牧12个月以上;带毒公羊和健康母羊接触1-5天不引起感染。不排除呼吸道感染和医疗器械接种传播本病的可能性。感染本病的羊只,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常不出现症状或症状不明显。只有通过血清学检查,才能发现。一旦改变饲养管理条件、环境或长途运输等应激因素的刺激,则会出现临床症状。

有两种表现形式,2~4月龄的羔羊发生脑脊髓炎,1岁左右的成年羊发生多发性关节炎,后者更为常见。可人工感染绵羊,但自然情况下仅限于山羊。初生羊羔通过初乳及乳感染。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病马和带毒马是本病的传染源 发热期的病马排毒量最大 隐性携带马传播病毒具有隐秘性 所以危害巨大。本病以地方性流行为主 在全世界广泛分布。

自然条件下 EIA主要由吸血昆虫叮咬传播 可包括鹿虻、马蝇、厩螯蝇和蚊子。多流行于低洼、潮湿地、沼泽地。吸血昆虫活动时流行 夏季高于其他季节 雨季高于旱季。使用污染的器械所带来的医源性传染已成为一些地区爆发EIA的主要原因。

EIA可能经胎盘传播 有文献记载患病母马和无临床症状的母马可产下已感染马传贫的马驹。虽然污染的初乳、牛奶有可能是潜在的传染途径 但是实验证明它们不具有感染性。根据已公布的数据 有人推测EIAV通过体细胞核转移 (SCNT) 方式经胎盘传播的风险比较小或者不存在。

表现为急性、亚急性、慢性及亚临床性4种类型。急性型症状最为典型,出现发热、严重贫血、黄疸等,80%患马死亡。急性或亚急性耐过的马可终身持续感染。病毒首先感染巨噬细胞,然后是淋巴细胞,所有感染马终身出现细胞结合的病毒血症。

猫免疫缺陷病毒第4题论述过了

7.举例说明动物慢病毒的检测手段和预防措施。

依据病史、病状和病理变化可做出现场诊断。病原学的诊断可采取病畜发热期或涉死期和新鲜畜尸的肝脏制备乳悬液进行病毒的分离试验,也可选用小鼠或仓鼠进行动物实验。血清学诊断主要应用琼脂扩散试验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确定隐性感染动物。应用免疫荧光抗体技术检测血清中的IgM抗体可以作为新发疾病的判定指标。

尚无有效疗法和疫苗。主要以加强饲养管理和防疫卫生工作为主。执行定期检疫,及时淘汰血清学反应阳性羊。引入羊只实行严格检疫,特别是引进国外品种,除执行严格的检疫制度外,入境后还要单独隔离观察,定期复查,确认健康后,才能转入正常饲养繁殖或投入使用。在无病地区还应提倡自繁自养,严防本病由外地带入。

8.试述嗜肝病毒的结构和复制特点。

病毒颗粒直径42~48nm,20面体对称的核衣壳(芯髓)直径27~30nm 外有囊膜。基因组为单分子环状(由黏性末端相连)的DNA 部分双股、部分单股。全长股为负链,大小为3. 0~3.3kb 另一互补的较短股为1.7~2.8kb 尚余有15%~50%的分子为单股状态。全长股在独有部位上具有一个缺口,两属不相同。负链的5'端有一个蛋白质分子共价相连,正链5'端有一19个核苷酸的帽

(课本P399)

病毒学杂志是核心期刊吗(西农大张德礼教授病毒学各论第二讲课后思考题解答)(2)

第三十一章 双股

1. 呼肠孤病毒科有哪些重要的属?

环状病毒属,轮状病毒属,正呼肠孤病毒属

2.哺乳动物正呼肠孤病毒与禽正呼肠孤病毒各有何致病特点?
哺乳动物正呼肠孤病毒:MRV有4个血清型,主要是1~3型。在家畜引致呼吸道感染或腹泻,Ⅰ型于牛,Ⅲ型于绵羊、猫和犬最常见。MRV感染猴可引致肝炎及脑膜炎。MRVⅢ型致病性对实验动物最突出,引致小鼠的“油毛综合征” (oily hair syndrome) 表现为黄疸、腹泻、矮小、毛皮油亮以及神经症状(如运动失调等。还可引致肝炎、心肌炎、肺炎及脑炎等,死亡率达50%。MRV对小鼠、大鼠还有致畸变作用。美国在患严重肠炎死亡的奶牛发现本病毒。

禽正呼肠孤病毒:病毒的感染在鸡群中普遍存在,由无症状感染到致死性病患,因毒株及宿主年龄而异,可表现为禽病毒性关节炎综合征或“暂时性消化系统紊乱”。VAS亦名禽病毒性关节炎及滑液囊炎,主要发生于5~7周龄肉鸡,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跛行,跗关节剧烈肿胀,趾及跖部肌腱及腱鞘发炎,发病率可达10%,死亡率-般低于2%。TDSD 又称为吸收不良综合征 特点为羽毛稀疏,生长迟缓、矮小化,腹泻,粪便中带肠黏膜以及未消化的饲料,饲料转化率降低。某些ARV毒株既能引致TDSD 又能引致VAS.ARV常见于鸡马立克病病毒、传染性囊病病毒等感染的病例,一般认为由 于它的混合感染,加剧了病情。火鸡感染ARV表现为肠炎,鹅的ARV可致肝炎等。

3.蓝舌病毒的病原及致病特点如何?

BTV引致蓝舌病,是绵羊的主要传染病之一,特征为高热,口鼻黏膜高度充血,唇部水肿,继而发生坏疽性鼻炎,口腔黏膜溃疡,蹄部炎症及骨骼肌变形。病羊舌部可能发绀,因此称之为蓝舌病。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为3~7d,人工感染因毒株毒力及绵羊易感性的差异在2~15d之间。患羔还可腹泻,致死率高者可达95%。牛和山羊易感性较低。野生反乌动物中鹿较易感。

BTV通过吸血昆虫(主要是库蠓)传播,湿热的夏季库蠓大量繁殖,此时感染高发。多种库蠓均可作为传播媒介,包括在非常干旱的地区的库蠓。雌性库蠓一生长达70d 每3~4d吮血一次,加上库蠓的密度较高,牛、羊每天可被叮咬数次。北纬40°C以南的广阔范围都是库蠓活动的区域。BTV感染可产生体液免疫应答,对某型病毒产生的型特异抗体虽不能完全抵抗其他血清型毒株的感染,但可使暴发性流行减弱为温和性流行。高滴度的中和抗体至少可维持2年以上,而补体结合抗体通常只能维持6~8周。通过母乳获得的被动免疫可维持2~6个月。

4.蓝舌病毒需与哪些病毒做鉴别诊断?如何进行?

诊断:必须结合临床症状与病毒分离才能确诊,抗体阳性只表明发生感染。国际通用的方法为补体结合试验、免疫荧光技术或琼脂扩散试验等,用以检测群特异抗体。其中以琼脂扩散试验最为方便实用,在感染后4d即可检出抗体,且可持续1年。琼脂扩散试验可与茨城病毒及鹿流行出血症病毒出现交叉反应,因此有必要应用群特异的单克隆抗体检测。

分离病毒应取急性发热期病畜的全血,离心取红细胞,洗去血液中可能存在的抗体,然后用超声波裂解红细胞使病毒释放,再用它静脉接种11日龄鸡胚,或接种2d以内的新鲜Vero细胞,分离的毒株做中和试验定型。(课本P406)

5.非洲马瘟病毒如何传播及检测?

病毒的贮藏宿主,目前尚未研究清楚。马、骡、驴、斑马是病毒的易感宿主。马尤其幼龄马易感性最高,骡、驴依次降低。大象、野驴、骆驼、狗因接触感染的血及马肉也偶可感染。本病主要通过媒介昆虫如库蠓、伊蚊和库蚊吸血传播。传染源为病马、带毒马及其血液、内脏、精液、尿、分泌物及所有脱落组织。马的病毒血症期一般持续4~8天,长的可达18天; 斑马、驴病毒血症期可持续28天以上。本病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性,多见于温热潮湿季节,常呈地方流行或暴发流行,传播迅速;厚霜、地势高燥、自然屏障等影响媒介昆虫繁殖或运动的气候、地理条件,将使本病显著减少。

检测:可取血清做补体结合试验或中和试验检测抗体。抗原检测的最佳材料是脾,含毒量最高,可用琼脂扩散试验或免疫荧光技术。确定血清型则应做病毒分离,可用Vero或MS细胞,产生CPE及细胞质包涵体,再用型特异血清做中和试验定型。也可用吮乳小鼠脑内接种分离病毒。用病毒多肽VP7免疫动物制取高免血清,建立的竞争ELISA法,敏感而又特异,既可用于检测血清的群特异抗体,也可用于直接检测组织中和抗原。VP3蛋白的L3基因,VP7蛋白的S7基因,NS2蛋白的S8基因和NS3蛋白的S10基因都可作为模板用于RT-PCR的检测。SailleauC等[16]利用VP2蛋白是AHSV的血清型特异性抗原,针对每一血清型的L2基因设计了9对引物,每对引物都是血清型特异性的,用它们可进行AHSV的鉴定和分型。经验证,此方法是快速可靠的对AHSV进行鉴定和分型的方法,对AHS暴发早期时选择疫苗和控制疾病传播有重要作用。

病毒学杂志是核心期刊吗(西农大张德礼教授病毒学各论第二讲课后思考题解答)(3)

6.分析轮状病毒的致病性、电泳及抗原性。

轮状病毒是借由粪口途径传染的。它会感染与小肠连结的肠黏膜细胞并且产生肠毒素,肠毒素会引起肠胃炎,导致严重的腹泻,有时候甚至会因为脱水而导致死亡。虽然轮状病毒于1973年就被由澳洲的露丝·毕夏普所发现,而且造成婴儿与幼儿总计超过50%以上因为严重腹泻而住院治疗的案例,但是在公共卫生社群中它仍然没有被广泛地重视,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更是如此。除了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之外,轮状病毒也会感染动物,是家畜的病原体之一。

7.轮状病毒是如何发现的?给人以何种启示?
1943年,雅各·莱特(Jacob Light)与荷瑞西·赫德斯(Horace Hodes)证明了在感染传染性腹泻的小孩身上有一种滤过性的病媒,这个病媒也会造成家畜腹泻。30年后,被保存下来的病媒样本证明此病媒是轮状病毒。在介入的年代里,老鼠身上的病毒表现出引起成腹泻的病毒有相关性。1973年,位于澳大利亚的露丝·毕夏普(Ruth Bishop)在儿童肠胃炎的研究报告上描述出类似的病毒。

8.试述科州蜱传热病毒的病原、宿主及主要致病特点。

是人畜共患病病原,发现于北美洲落基山一带。CTFV有两个血清型,加州野兔分离株S6-14-03代表了一种血清型。本病毒以安氏革等为传播媒介。带毒蜱的若虫吸吮松鼠等啮因动物的血,啮齿动物因此而感染,病毒血症可长达5个月,成为病毒贮主。成年蜱在春季及初夏叮咬人类及大型哺乳动物,使之感染并发病。人感染后突然发病,成人表现为严重的肌肉疼痛及白细胞减少,儿童发生脑膜脑炎及出血症。从病人的红细胞中可分离或检出病毒,红细胞缺乏核糖体,病毒不能在其内复制,但可在骨髓的红细胞前体中复制,然后在红细胞中存在10d之久,可免受抗体的清除。

9.草鱼出血病病毒的致病特点如何?怎样预防?
草鱼出血病发病季节长,每年6月下旬至9月底是主要流行季节,高峰在8月,水温25~30℃时最为流行;死亡率高,高密度饲养的鱼种池危害更甚,常发生全塘覆没,对提高淡水鱼产量是一个严重的威胁。人工感染健康草鱼,从感染到发病死亡,约需4~15d,一般7~10d。其病程有潜伏期、前趋期和发病期三个阶段。

预防:

1、清除池底多淤泥,关用生石灰进行彻底消塘,条件充许可干塘曝晒半个月为佳。

2、鱼种在放养时要用10ppm的聚维酮碘溶液浸泡6~8分钟,放养密度应控制在800尾/亩以下为宜。

3、加强饲养管理,定期加注新水,保证池水透明度大于30厘米,保持优良水质,投喂营养丰富,全价的配合饲料,提高鱼体抗病能力,在饲养期间,每月施用石灰一次,用量为每立方水体20克,维持pH值在7以上。

4、用出血病组织浆灭活疫苗或细胞培养灭活疫苗注射或浸浴鱼体,使鱼获得免疫力。

5、发病期间,全池均匀泼洒强氯精连续三天,每天一次,每立方水体用药0.4~0.5克,内服:100公斤鱼每天用0.5公斤大黄、黄岑、黄柏、板蓝根等中药及0.5公斤食盐拌饲投喂5~7天

6、 严格执行检疫制度,禁止将带有病毒的鱼苗、鱼种输出及运入。

病毒学杂志是核心期刊吗(西农大张德礼教授病毒学各论第二讲课后思考题解答)(4)

10.如何从病毒结构特点解释双RNA病毒的毒力易变及在环境中的高度稳定?

双链RNA(dsRNA)病毒因其核酸为互补的双链RNA而得名。dsRNA病毒有两个特点:一是病毒基因组多为10~12个节段的双链RNA分子;二是病毒具有双层衣壳,而没有包膜。病毒的双链RNA在病毒自身依赖RNA多聚酶作用下转录出mRNA,然后再翻译出早期蛋白或晚期蛋白。双链RNA在复制时,必须先以其原负链为模板复制出正链RNA,再由正链RNA复制出新的负链,构成子代RNA。

11.阐述传染性囊病病毒的致病机理及主要致病特点。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传染性疾病。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属于双RNA病毒科,包括两个血清型。以法氏囊发炎、坏死、萎缩和法氏囊内淋巴细胞严重受损为特征。从而引起鸡的免疫机能障碍,干扰各种疫苗的免疫效果。发病率高,几乎达100%,死亡率低,一般为5%~15%,是目前养禽业最重要的疾病之一。

12.如何控制传染性胰坏死病毒在虹鳟中的传播?

(1)加强综合预防措施,严格执行检疫制度,不将带有IPNV的鱼卵、鱼苗、鱼种及亲鱼输出或运人。

(2)发现疫情要进行彻底消毒,病鱼必须销毁,用浓度为200×10的有效氯消毒鱼池;在8~10℃时,工具用2%福尔马林或氢氧化钠水溶液(pH12.2)消毒10分钟。

(3)建立基地,培育无IPNV的鱼种,严禁混养未经检疫的其他种类的鱼。

(4)发眼卵用伏碘(Betadine,PVP-I,商品名为10%复方皮维碘溶液)水溶液消毒,浓度为50×10的有效碘水溶液,药浴15分钟;如水的pH高,须用(60~100)×10浓度。经该方法处理后的鱼卵孵出的鱼苗,有时仍发生IPN,可能IPNV还在卵内或药液难以到达的卵表面的某些部位。

(5)疾病早期用PVP—I拌饲投喂,每千克鱼每天用有效碘1.64~1.91g,连喂15天,死亡率可降低。

(6)一般在水温10℃以下可减少IPN发生和降低死亡率,因此可将病鱼放在低水温的环境中饲养,以控制疾病的发展,或在发病季节将易感幼鱼放在低水温中饲养,待发病期过后再迁回,但这方法较难推广。

(7)大黄等中草药拌饲投喂,有防治作用。

(8)2500尾0.4g仔鱼投喂6mg植物血球凝集素(PHA),分两次喂,间隔15天,据报道对预防IPN有一定效果。

病毒学杂志是核心期刊吗(西农大张德礼教授病毒学各论第二讲课后思考题解答)(5)

动医1802李文欣2018010944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