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高产栽培的技术措施有哪些(玉米种植新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方法)
玉米高产栽培的技术措施有哪些(玉米种植新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方法)优化田间管理,科学施肥,合理灌溉,对优化玉米生长环境,增强长势效果不错。另一方面,控制合理的播种密度。建议适当密植,控制垅距在55 cm,用苗在3 800~4 000株/667m2间,控制株间距在30~33 cm。同时,注意缩垄增行,有效增加土壤通透性。后期,间苗在3叶期间,定苗在5叶期,及时剔除弱苗、畸形苗、病苗等等,做到每穴留壮苗一株,有缺苗通过借苗或移栽的方式补苗。选种是基础,预处理是保障。通过晒种、浸种、阴干等措施,增强出苗耐病性,降低病虫害造成的减产。晒种工作,各地根据日照条件而定,本地平均日晒时间长,为玉米晒种创造得力的条件。一般时间,选早九点至晚四点,平均晒种2~3天即可,对提升产量缩短周期效果不错。浸种工作,将种质浸泡特定药液,对保护种子增强抗病性效果不错。浸种要先晒种,激发种子内酶活性,增强种质的通透性,浸泡药液提升玉米成活率。断垄缺苗,是影响高产的首因。在此,规范播种管
实现玉米高产,推广高产种植技术,优化病虫害防治技术,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由此而展开论述,从遴选高产良种,为高产奠定基础;用种做好预处理,为培育壮苗做准备;严格播种管理,降低断垄缺苗率;加强水肥管理,增强植株抗病体质;做好病虫害防治,为稳产高产做准备等几个方面做系统阐述,要点性知识以供参考和借鉴。受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影响,优化改良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应响应机械化作业、高密度栽种的要求,合理调整株距、行距,注意优化田间种植环境,做好防倒伏,以期提升玉米栽种效益。详情如下:
一、遴选高产良种,为高产奠定基础良种是高产的基础上,好的玉米品种,应具备抗倒伏、耐虫害、耐密植等特点,为此后期能降低成本投入,为实现高产奠定基础。同时,还应兼顾地域特点而定。
山西本地丘陵、山地居多,境内多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降水量降低。为此,耐旱性强应作为首要考虑对象。大量的试种实践显示:先玉335、陕科6号等等,在耐密性、耐旱性、抗倒伏等方面,均表现出优良的栽植效果。
二、用种做好预处理,为培育壮苗做准备选种是基础,预处理是保障。通过晒种、浸种、阴干等措施,增强出苗耐病性,降低病虫害造成的减产。晒种工作,各地根据日照条件而定,本地平均日晒时间长,为玉米晒种创造得力的条件。一般时间,选早九点至晚四点,平均晒种2~3天即可,对提升产量缩短周期效果不错。浸种工作,将种质浸泡特定药液,对保护种子增强抗病性效果不错。浸种要先晒种,激发种子内酶活性,增强种质的通透性,浸泡药液提升玉米成活率。
三、严格播种管理,降低断垄缺苗率断垄缺苗,是影响高产的首因。在此,规范播种管理,保证苗齐、苗全、苗壮、苗匀,对实现高产而言极为重要。
一方面,选择合适的播种时机。考虑到本地气候特点,4月下旬~5月中旬,是春玉米播种最佳季节;7月中旬,则是秋玉米播种最佳季节。具体到各个地方,应综合气温、降水、低温等等情况,适当浮动调整。一般,耕地层5~10 cm处,温度恒定在10~12℃;土壤中水分含量,控制在15%以上,手纂泥土可握成团,跌落地上散开,为播种的最佳时机。
另一方面,控制合理的播种密度。建议适当密植,控制垅距在55 cm,用苗在3 800~4 000株/667m2间,控制株间距在30~33 cm。同时,注意缩垄增行,有效增加土壤通透性。后期,间苗在3叶期间,定苗在5叶期,及时剔除弱苗、畸形苗、病苗等等,做到每穴留壮苗一株,有缺苗通过借苗或移栽的方式补苗。
四、加强水肥管理,增强植株抗病体质优化田间管理,科学施肥,合理灌溉,对优化玉米生长环境,增强长势效果不错。
科学施肥,要结合生长周期情况而定,适量追施有机肥。施肥后,酌情灌清水,降低烧苗的情况。春玉米和夏玉米吸肥情况不同,春玉米苗期吸氮占总吸收量的2.1%,中期(拔节至抽穗开花)占51.2%,后期占46.7%;而夏玉米苗期吸氮占9.7%,中期占78.4%,后期占10.5%;玉米吸收磷素,从占干物重的百分比来看,各生育期比较平稳,而累积吸收量则逐渐上升。春玉米吸磷量,苗期占1.1%,中期占63.9%,后期占35.0%,夏玉米苗期吸磷量占10.5%,中期占80.0%,后期占9.5%;玉米吸收钾素,春、夏玉米均以苗期占干物重的百分比最高,以后随植株生长逐渐下降,其累进吸钾量,均在拔节后迅速上升,至开花期已达顶峰,以后吸收很少。
合理灌溉,准确掌握玉米需水规律。通常情况下,开花期的玉米,每天需水在2 kg,折合到每天需3~4 m3/667m2,整个生长发育期需水控制在250~350 m3,此外,处于不同生育期,需水情况各有差异,一般要浇水3~4次。抽雄前后10天,此时玉米需水最大,应加大灌溉量。具体灌溉的方法,有沟灌、畦灌、喷灌、滴灌等等。其中,后两种既节水、又灌溉均匀,值得推广普及。另外,玉米怕涝,遇到雨季应做好排水工作,避免涝害。
五、做好病虫害防治现阶段,玉米市场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病虫害防治期间,注意综合多种防治措施,避免高药物残留,推行绿色植保技术极为重要和关键。
农业防治是基础,通过优化田间管理,起到增强株体抗病性能,降低病虫害威胁的目的。除种子、土地等的优化,还应注意:避免同一品种,大面积连片栽种;同一地块合理轮作,调换茬口,避免重茬或迎茬;做好中耕除草,增加土壤通透性,破坏虫害生存空间,切断传染源;加强水肥管理,增强植株长势,提升抗病性能,降低病虫害感染几率;收获后,清理田间杂草、杂物,破坏细菌、虫卵等宿主环境,同样有利于病虫害防治。
生物防治是主流导向,生物技术的应用大大提升病虫害防治的质量,比如:细菌制剂、病毒制剂,不仅用量少、活性高,而且使用污染小,不形成毒性,是理想的病虫害防控措施。此外,要利用好生物链间的竞争关系,注意保护并能利用天敌益虫防控,比如:赤眼蜂是玉米螟的天敌,为此,部分地块玉米螟高发,可尝试定点释放赤眼蜂的方式,会形成不错的防控效果。
物理防治是保障措施,利用各种物理元素防控病虫害,可用简单工具、光热电、放射线、声波等等。也有徒手抓捕、清除病株等等。其中,徒手抓捕、清除病株,这样的操作费力、效率低,但是,对环境污染小,可以尝试应用。
化学防治是补充,化学防治潜在的隐患很大。但是,彻底不用,当前的条件还不能实现。文中建议将化学防治前移,用化学药剂兑水配置一定的浓度通过拌种浸种的方式起到预控的目的。此外,还应注意应用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同时,在使用剂量和方法上加以控制,以便取得利用的防控效果。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种植户可以多参考参考,或者说大家想了解哪方面的,三农知识及技术都可以留言评论,小编会根据情况来为大家解惑。也希望大家能关注一下小编以及积极留言评论转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