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得了抑郁症就会毁了自己一生(抑郁症不是个人的病而是社会文化的病)

得了抑郁症就会毁了自己一生(抑郁症不是个人的病而是社会文化的病)认知疗法和人际关系疗法治疗单相抑郁症的效果最好这个误区包括两部分内容,一个是混淆双相抑郁症(躁郁症)和单相抑郁症,一个是对非药物的认知疗法冷嘲热讽。双相抑郁症(躁郁症)的遗传度非常高,没有药物治疗是没办法治好的。单相抑郁症则并非如此。单相抑郁症的数量是双相抑郁症(躁郁症)的10-20倍,疗效最好且不易复发的方式就是认知疗法和人际关系疗法。当基本的温饱问题解决之后,为了推销商品,市场会自动进入制造焦虑的模式。消除焦虑的方法通常有两种,一种是采取行动,一种是抑郁。行动很好,不管做些什么,都能够缓解焦虑。可是,那些销售致富课程、成功学的人会写文章告诉你,瞎忙、穷忙没有用!怎么办?努力很久还是没办法财富自由,反而相对来说越来越穷了,非常无助,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做了,——长期这样,人怎么会不抑郁呢?现代社会,让人焦虑的事情太多了。感到疲倦,焦虑;觉得自己比别人表现差,非常焦虑;感觉人生没有什么意义,特

关于抑郁症的认知存在很多误区,这些误区导致了抗击抑郁的工作进展缓慢甚至误入歧途。

误区一:只看到了抑郁看不到焦虑

2019年2月,中国首次全国性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公布调查结果。调查显示,焦虑障碍患病率为4.98%,心境障碍患病率为4.06%。本次调查由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作为项目承担单位,联合全国43家精神专科医院及高等院校共同完成。

从上述调查可见,焦虑要比抑郁普遍。从临床诊断的角度看,焦虑是抑郁的常见伴随症状。抑郁症的典型症状是三低,情绪低落、思维活跃度降低、意志活动减退,同时,抑郁症患者常常失眠、终日忧虑。而失眠、忧虑常与焦虑相伴随。焦虑是抑郁的常见诱因。抑郁的流行来自于焦虑的流行。焦虑的流行来自于商业文化制造出来的完美主义假象。

得了抑郁症就会毁了自己一生(抑郁症不是个人的病而是社会文化的病)(1)

当基本的温饱问题解决之后,为了推销商品,市场会自动进入制造焦虑的模式。消除焦虑的方法通常有两种,一种是采取行动,一种是抑郁。行动很好,不管做些什么,都能够缓解焦虑。可是,那些销售致富课程、成功学的人会写文章告诉你,瞎忙、穷忙没有用!怎么办?努力很久还是没办法财富自由,反而相对来说越来越穷了,非常无助,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做了,——长期这样,人怎么会不抑郁呢?

现代社会,让人焦虑的事情太多了。感到疲倦,焦虑;觉得自己比别人表现差,非常焦虑;感觉人生没有什么意义,特别焦虑;没有实现财富自由,一直焦虑;不断攀比,不断筹划未来,永不满足永不知足,永远活在焦虑当中。这其实是这个时代我们的社会文化的问题。

得了抑郁症就会毁了自己一生(抑郁症不是个人的病而是社会文化的病)(2)

误区二:开启对心灵鸡汤的群嘲模式

这个误区包括两部分内容,一个是混淆双相抑郁症(躁郁症)和单相抑郁症,一个是对非药物的认知疗法冷嘲热讽。双相抑郁症(躁郁症)的遗传度非常高,没有药物治疗是没办法治好的。单相抑郁症则并非如此。单相抑郁症的数量是双相抑郁症(躁郁症)的10-20倍,疗效最好且不易复发的方式就是认知疗法和人际关系疗法。

得了抑郁症就会毁了自己一生(抑郁症不是个人的病而是社会文化的病)(3)

认知疗法和人际关系疗法治疗单相抑郁症的效果最好

心理学诞生之前数千年人类就已经对人的心理有了很多洞见,这些世俗化的教导虽然不够精确,却都包含了人生的至理。这些教导通常被称为心灵鸡汤。治疗单相抑郁症的很多方法听起来和心灵鸡汤没什么区别。这一点也不奇怪。心灵是相通的,美好总有相似之处。

对心灵鸡汤的鄙视、嘲讽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我们能够知道的是,所有人都迫于压力想要和心灵鸡汤划清界限。是的,所有人。

然而,说句公道话,宣扬爱、接纳、包容、宽恕、享受生活的心灵鸡汤没有犯错!如果非要说心灵鸡汤犯了错,只能这样定罪:心灵鸡汤鼓励我们无视现实的残酷,鼓励我们自我陶醉,鼓励我们接受现实不求上进。这叫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是的,心灵鸡汤不能解决现实的问题。但是,心灵鸡汤能够为我们解决现实问题创造条件。解决现实问题的第一步是接受现实,第二步是接纳自己,然后才是寻找问题、解决问题。没有管理好自己的情况下总想着把问题给解决了,本末倒置不说,必然徒劳无功。

在此我特别要提醒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心理咨询师等与人类心灵有关的从业者,一定要勇敢地同那些嘲讽心灵鸡汤的现象作斗争!不要这样说:我这不是鸡汤,我这是科学。科学就能解决人的心灵问题了吗?不能的。经过科学验证的事实和方法并不能改变人的观念。改变人的观念的只能是那些普遍流行的观念。心灵的问题只要心灵有所感悟就够了,没必要求诸于外。

得了抑郁症就会毁了自己一生(抑郁症不是个人的病而是社会文化的病)(4)

凯•雷德菲尔德•杰米森

误区三:过于强调抑郁症患者的脆弱

抑郁的时候当然很痛苦。然而,谁没有痛苦过呢?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但没有人是和别人完全不同的。抑郁症患者普遍存在的误区是过于关注自身感受,看不到这种感受其实在每个人身上都普遍存在着。社会对待抑郁症患者的普遍误区是把他们看作脆弱无力的病人,看不到他们蕴藏着改变的力量。

即便是躁郁症患者,服药控制病情之后也能够正常工作。《躁郁之心》的作者凯·雷菲尔德·开米森既是躁郁症患者,又是躁郁症的研究者,她取得的荣誉有:

1995年,美国心理卫生协会(NMHA)威廉斯蒂伦奖;1996年,美国自杀预防基金会研究大奖;1999年,精神健康社区领袖奖;2001年获选麦克阿瑟奖;2002年获选哈佛大学杰出学者;2003年获选牛津大学利奇菲尔德学者奖。曾入选“全美最佳医生”行列,被《时代周刊》评为“全球最具影响力100人之医界英雄”。

当然,躁郁症被称为天才病,梵高,海明威都是躁郁症患者。崔永元就是躁郁症患者,财新网记者、渡过组织张进也是躁郁症患者。躁郁症患者服药治疗之后往往会焕发活力,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创作活动。单相抑郁症患者数量更多,却往往长期处于低迷状态,人生道路越走越窄。为什么?因为单相抑郁症的疗愈离不开患者的积极行动,而服药并不能帮助他们做到这一点。

对于单相抑郁症患者来说,最重要的是重拾自主权。我们当然没办法直接控制自己的感觉,没办法通过对自己说“我不想这么难受”来缓解痛苦,但是,我们完全可以通过一些行为来改善改变我们的感受!比如,正念冥想,有氧运动,与人聊天,欣赏音乐、美景,等等。我们并不是无能为力的病人,我们低估了自己!

社会文化当中存在着普遍的低估、贬低抑郁症患者的倾向。这很糟糕。请务必记住,那种糟糕的感觉是不受抑郁症患者控制的,但是,抑郁症患者完全有能力掌控局面。

如果抑郁症患者认为自己无力改变自身状态,那么,改变就真的不会发生。抑郁症的典型思维是习得性无助,如果社会文化宣扬(单相)抑郁症难以治愈,那么,(单相)抑郁症就会越来越流行越来越难以治愈。根源在于错误的信念,无助的信念。

社会的流行不在我们的控制范围。我们能做的事是改变自己的信念,坚定信心,掌握自身命运。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