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告诉癌症病人真实的病情:一个癌症患者的自白
不要告诉癌症病人真实的病情:一个癌症患者的自白癌症,很多时候是一个家庭事件。与癌症斗争这条路,有伴就不怕,路就不会太黑。没有经历过癌症的人,可能很难感同身受。作为家人、作为亲友、作为患者身边的一员,我们能做的可能就是鼓励与支持,理解,或者努力理解他们的决定。迈克尔·吉利克几乎不用知道过到了哪一天,需要的时候他看看他的药盒就行。它有一个小手提包那么大,分成七个区,每区对应一周中的一天。一个区又被分成几格,每天迈克尔要取五次药:早上七点,正午,下午三点半,八点半和晚上十一点。每周,迈克尔或者他的母亲例行地补充手提包中的药品,这仿佛是将他们用药片做成的沙漏翻转了一次。每周,他要数出一百三十八片药:粉色小药片是吗啡,用来止痛;黄色的类固醇,调节免疫系统;白色的苯巴比妥,抑制癫痫;蓝色椭圆形抗组胺,抑制头晕和恶心。另外还有抑制烧心的兰索拉唑、降压药萘多醇、调节消化不良的乳酸菌素片。看到这里,很多人禁不住想问,从被确诊为癌症那天开始,一个癌症患者
在美剧#绝命毒师#里,被确诊为肺癌的老白一开始并没有打算告诉家人,他一个人面对医生,“听”对方长篇大论的向自己解释病情。实际上,他什么都听不到了,耳鸣、大脑一片空白,精神恍惚,他呆呆的盯着医生领口上的污渍,当医生问他是否明白了自己的病情时,他却平静地说,“大夫,您的白大褂上有吃饭时不小心溅上去的酱汁。”那个时候的老白,已经不知道说什么了。
被确诊为癌症后,每个人的反应都是不同的,有默默无语独自承受的,有哭得撕心裂肺的,有害怕到说不出话的,有紧握双拳准备好面对病魔的,有决定一个人孤军奋战的,也有像老白一样从一开始就要放弃的......他们的束手无措,他们的惶恐不安是正常的。一切不确定让患者和家属害怕。恐惧来源于未知。
曾经有位癌友在接受采访时说,当被确诊为癌症后,自己一个人回家,把一切都如实告诉了爱人,他当时几乎很确定,得了癌症就相当于绝症,脑海浮现出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自己活得也差不多了,只有一件事还没有办——写遗嘱。但他没有完全放弃,提前写好遗嘱,然后去医院接受治疗,这个故事的结局还不错,他现在还活着,而且活得还不错。“当时,我真的认真考虑过,如何安排后事。”
在《汤姆斯河:一个美国癌症村的故事》这本书中,开篇是这样写的:
迈克尔·吉利克几乎不用知道过到了哪一天,需要的时候他看看他的药盒就行。它有一个小手提包那么大,分成七个区,每区对应一周中的一天。一个区又被分成几格,每天迈克尔要取五次药:早上七点,正午,下午三点半,八点半和晚上十一点。每周,迈克尔或者他的母亲例行地补充手提包中的药品,这仿佛是将他们用药片做成的沙漏翻转了一次。
每周,他要数出一百三十八片药:粉色小药片是吗啡,用来止痛;黄色的类固醇,调节免疫系统;白色的苯巴比妥,抑制癫痫;蓝色椭圆形抗组胺,抑制头晕和恶心。另外还有抑制烧心的兰索拉唑、降压药萘多醇、调节消化不良的乳酸菌素片。
看到这里,很多人禁不住想问,从被确诊为癌症那天开始,一个癌症患者需要吃多少片药?承受大多痛苦,他们经历过什么,等待他们的又是什么。
没有经历过癌症的人,可能很难感同身受。作为家人、作为亲友、作为患者身边的一员,我们能做的可能就是鼓励与支持,理解,或者努力理解他们的决定。
癌症,很多时候是一个家庭事件。与癌症斗争这条路,有伴就不怕,路就不会太黑。
来“中国网”(CIIC_China)官方微信,回复“部位”,告诉你一个减肥小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