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把溥仪赶出了北京城(是谁把末代皇帝溥仪赶出紫禁城)
谁把溥仪赶出了北京城(是谁把末代皇帝溥仪赶出紫禁城)溥仪听后,万分惶恐。此事如暴雨来临,尤其突然,溥仪一家人根本无所准备,焦急得像是热锅上的蚂蚁。事到如今,溥仪还抱有幻想。他命令绍英继续往返斡旋,期待说服鹿钟麟。绍英频繁出入,汗流浃背地跑了好几趟。皇宫大乱,失去了往日的庄严。绍英见李石曾的口气强硬,毫无缓和的余地,于是快步往回跑向溥仪汇报:“不好啦!万岁爷!鹿钟麟带兵来赶人啦!他们不让咱们在这紫禁城里住了!”消息传进宫里后,清朝老臣绍英知道来者不善,火急火燎地跑出来迎接。鹿钟麟面无表情地向绍英递过去一份材料。绍英接过来一看,心里"咯噔"一跳,只见那份材料封面上写着《修改清室优待条件》。绍英压着狂跳的心翻阅这份文件,心里的不安越来越强烈。糟了!皇上要被赶出宫了!大清要完了!但是,绍英毕竟是一朝老臣,养气功夫很到位,他假装镇定自若的样子,彬彬有礼又绵里藏针地质问李石曾:“李将军,您可是我大清重臣李鸿藻的公子!你们李家,世代受我大
紫禁城
往事回眸1924年11月5日清晨,东方亮起一抹鱼肚白。整个紫禁城还在沉睡之中。
而紫金城外鹿钟麟、李石曾等“国民军”将领已经集结,他们奉冯玉祥之令,带着一份《修改清室优待条件》,气势汹汹,昂首阔步地进入紫禁城,宣称要将皇帝溥仪驱逐出宫!
消息传进宫里后,清朝老臣绍英知道来者不善,火急火燎地跑出来迎接。鹿钟麟面无表情地向绍英递过去一份材料。绍英接过来一看,心里"咯噔"一跳,只见那份材料封面上写着《修改清室优待条件》。绍英压着狂跳的心翻阅这份文件,心里的不安越来越强烈。糟了!皇上要被赶出宫了!大清要完了!
但是,绍英毕竟是一朝老臣,养气功夫很到位,他假装镇定自若的样子,彬彬有礼又绵里藏针地质问李石曾:“李将军,您可是我大清重臣李鸿藻的公子!你们李家,世代受我大清恩惠,如今怎么要做出这等荒唐事,为何要如此相逼?”
李石曾冷笑:“您说的没错,我是李鸿藻的儿子,大清朝的确对我们家颇有恩德,也真是因为这样,我才会站在这里跟你好声好气的说话,不然,我早就开炮赶人了!”
绍英见李石曾的口气强硬,毫无缓和的余地,于是快步往回跑向溥仪汇报:“不好啦!万岁爷!鹿钟麟带兵来赶人啦!他们不让咱们在这紫禁城里住了!”
溥仪听后,万分惶恐。此事如暴雨来临,尤其突然,溥仪一家人根本无所准备,焦急得像是热锅上的蚂蚁。事到如今,溥仪还抱有幻想。他命令绍英继续往返斡旋,期待说服鹿钟麟。绍英频繁出入,汗流浃背地跑了好几趟。皇宫大乱,失去了往日的庄严。
鹿钟麟等了很久,终于失去了耐心。于是,他当着绍英的面对手下的兵说:“你叫外边,再等二十分钟,就给我开火!”绍英一听这个,吓得哆嗦,他立即扭头往回跑,向溥仪大喊:“万岁爷!不好啦!鹿钟麟要开炮啦!”
溥仪一听要开跑?腿都吓软了,赶忙答应鹿钟麟出宫去。于是,溥仪皇室一家子,收拾细软就离开皇宫逃命去了。这一日,大清最后一位皇帝就这样被赶出来紫禁城,颜面荡然无存。但是对时代来说却有着进步的意义!
溥仪像
鹿钟麟是冯玉祥的部下,他动手也是得到了冯玉祥的授意,所以很多人认为这件事的始作俑者是冯玉祥。对于赶走溥仪这事,有人批判,也有人赞扬,各有各的道理,但是大家都忽略了,冯玉祥敢这么做,却是因为有人在背后给他撑腰!
冯玉祥
幕后黑手到底是谁?翻阅史料,我发现在冯玉祥的自传《我的生活中》有着这样一段记载:
“我率领国民军发动北京政变,在北京站稳脚跟之后,我开始想:在中华民国的首都之内,竟然还有一个前清的小朝廷,这真是民国的耻辱,留着这个小皇帝,等于给中外野心家留了一个可供利用的把柄,实在不妙。于是,我在征得摄政内阁的同意之后,下令鹿钟麟去执行了把溥仪驱逐出宫的任务。”
这段文字里出现了"摄政内阁"四个字,观其意,可明白冯玉祥在下令驱逐溥仪之前,向这个"摄政内阁"报备过,并且得到了这个组织的首肯!
那么这个"摄政内阁"是一个什么组织呢?
1920年7月,直系曹锟、吴佩孚,联合奉系张作霖,打败了皖系段祺瑞,把控北京政权。但是一山难容二虎,双方因为利益,矛盾日益加剧。
1922年4月29日,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张作霖败落,带领奉军退回东北,休养生息。北京则被曹吴二人控制在手。
1923年10月5日,曹锟经过贿选当上了总统。而此时的张作霖已经休养完毕,奉军愈加强大,于是,张作霖在1924年向曹锟致电,大骂曹锟,并于这一年的9月15日再次向直军宣战。这一次国民党、张作霖、段祺瑞三方势力组成了"三角同盟"共同对抗曹锟和吴佩孚。
曹锟立即任命吴佩孚为讨伐军总司令,同样分兵三路迎击奉军。这样,第二次直奉大战爆发。这场大战双方全力拼杀,殊死搏斗,在拉锯式的阵地战中,攻者强攻、守者死守,攻守交错,极其惨烈。
当吴佩孚正在前方指挥酣战时,作为讨奉第三路军司令的冯玉祥却在国民党、奉系势力的策反下于10月23悄悄率领军队班师回京。在孙岳、胡景翼的配合下,潜入京城,实行兵谏,一举扣押了总统曹锟。孙、冯、胡的倒戈,大大动摇了直军军心,吴佩孚终以失败告终,仓皇从海上南逃。
冯玉祥为了进一步表达自己对国民党的“效忠”,于是将自己原本属于直系的部队,改名为“国民军”,即国民党部队的意思。杀入北京之后,冯玉祥立即拥护了一群国民党人士,成立了一个临时中央政府,这个临时中央政府,当时称作“摄政内阁”。
摄政内阁成员:
国务总理:黄郛(国民党人);外交总长:王正廷(国民党人);财政总长:王正廷(国民党人);交通总长:黄郛(国民党人);内务总长:王永江(和国民党渊源较浅);海军总长:杜锡珪(和国民党渊源较深);陆军总长:李书城(国民党人);司法总长:张耀曾(国民党人);农商总长:王迺斌(和国民党渊源较浅);教育总长:易培基(和国民党渊源较浅);参谋总长:李烈钧(国民党人)
在这个“摄政内阁”里面,十分之六是国民党成员,而其中地位最高的职位国务总理黄郛就是国民党的人,很明显,所谓“摄政内阁”,实际上就是一个由国民党势力把持和操控的临时中央政府。
换言之,驱逐溥仪一案真正拍板的决策人,并不是冯玉祥自己,而是站在冯玉祥背后,以黄郛、王正廷、李烈钧等人为首的这一群国民党势力分子。
“摄政内阁”作出驱逐溥仪的决策之后,向溥仪签发了一份《修正清室优待条件》。这份《修正清室优待条件》的签署人,一共有四名:黄郛、王正廷、李书城、张耀曾,这四个人,全部是国民党的人。
黄郛
换言之,无论是从冯玉祥的证言来看,还是从《修正清室优待条件》这份历史文件来看,驱逐溥仪的,是"摄政内阁"的国民党势力,而冯玉祥,只是一个建议者和执行人。
但是清廷遗贵们却把这口大锅扣在了冯玉祥头上,还写信给孙中山告状。
孙中山
据《文史资料选辑》第十九辑记载,赶走溥仪不久之后,这群清廷遗贵们联合在一起,给孙中山写了一封信,指责冯玉祥撕毁《清室优待条件》,请求孙中山还他们一个"公道"。出乎他们意料的是,孙中山并没有维护他们,反而是进行了斥责!
“你们清廷皇室,在1917年的时候搞(张勋)复辟,就已经是违反《清室优待条件》在先了,你们现在有什么资格指责冯玉祥撕毁《清室优待条件》?”
由此可知,在背后默默给冯玉祥撑腰石国民党最高领导人孙中山!这也能很好地解释黄郛等人,为什么敢做出了撕毁《清室优待条件》这种违背承诺、震惊当时的大事!
欢迎关注@文史漫谈,一起读历史,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