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病都是阳气不足引起:不断耗损你体内的阳气
所有病都是阳气不足引起:不断耗损你体内的阳气中医学上认为,阴气和阳气处在一个动态的平衡中。疾病的发生是由于机体受到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这种双方消长失去了平衡,从而出现偏盛、偏衰、互损、亡失等多种病理变化。因此只有维持人体内动态的阴阳平衡,才能保持健康。人体的功能状态,功能兴奋者为阳,功能抑制为阴,功能亢奋者为阳,功能减退为阴。人体的阳气,向外,具有护卫内部组织器官的功能。阴精在内,为储存恢复阳气不断地供给能源。阳气是抗击病邪的“军队”,而阴气则是“粮草”。气极其微小,存在于各处,处在时刻运动的状态,能够构成万物,因为气无形且变化莫测而又被称之为精。宇宙万物代谢的动态平衡过程都离不开这种微小物质的作用,比如生成、变化、强盛和衰退。人体的气,因为它的功能的不同分为阴气和阳气。阳气主兴奋、推动、温煦、升发。阴气是具有抑制、滋润、凝聚、沉降特性的气。阴阳二气在人体内相互影响,对人体内物质与物质和物质与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产生作用。对人的生命进程
大家肯定都看过《倩女幽魂》的影视剧,剧中的男性角色因为贪恋女色,被吸光了“阳气”,然后就一命呜呼了。养生的人都知道,阳气是我们体内重要的物质,保证我们人体的生命健康。虽然现实生活中没有“小倩”,但是这五个行为,却在悄悄偷走你的“阳气”。
阴阳,最早始于古代哲学范畴,认为大千世界中处于对立面的两方都可以用阴阳来进行划分。
比如人类可以分为男女,其中男性就被划分为阳,女性就被划分为阴。再比如,干燥的湿度是阳,湿润的湿度就是阴。
在医学上,认为人体中具有中空、外向、弥散、推动、温煦、兴奋、升举作用得更加积极的物质或现象称为阳;具有实体、内守、凝聚、宁静、滋润、抑制、沉降等特性的更加沉重的物质或现象称为阴。
何谓气?气极其微小,存在于各处,处在时刻运动的状态,能够构成万物,因为气无形且变化莫测而又被称之为精。宇宙万物代谢的动态平衡过程都离不开这种微小物质的作用,比如生成、变化、强盛和衰退。
何谓阳气/阴气?人体的气,因为它的功能的不同分为阴气和阳气。阳气主兴奋、推动、温煦、升发。阴气是具有抑制、滋润、凝聚、沉降特性的气。
阴阳二气在人体内相互影响,对人体内物质与物质和物质与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产生作用。对人的生命进程中起到推动、调节、控制的作用。
人体的功能状态,功能兴奋者为阳,功能抑制为阴,功能亢奋者为阳,功能减退为阴。人体的阳气,向外,具有护卫内部组织器官的功能。阴精在内,为储存恢复阳气不断地供给能源。阳气是抗击病邪的“军队”,而阴气则是“粮草”。
中医学上认为,阴气和阳气处在一个动态的平衡中。疾病的发生是由于机体受到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这种双方消长失去了平衡,从而出现偏盛、偏衰、互损、亡失等多种病理变化。因此只有维持人体内动态的阴阳平衡,才能保持健康。
警惕这五个行为,偷走你的阳气!《黄帝内经》中,对养生之道进行了叙述,以下这五个行为,将会导致机体阴阳失衡。
1、不法阴阳
这里的阴阳和上文说到的机体的阴阳不同,此处的阴阳是指自然界的寒来暑往。
中医学上认为,人体自身的完整与外界的环境具有统一性。认为人体与自然界是密不可分的,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要适应外界的环境。
《黄帝内经》里明确指出“春夏养阳”,指出春夏更是保养阳气的重要时刻。春天阳气开始升发,多出现乍暖乍寒的情况,故衣着方面不要顿减。
副主任中医师黄晓青就指出:夏季就应该顺应季节温度的变化,热着过。当夏季人们在用“凉”来对抗“热”的过程会使人们的虚寒、寒湿体质的问题越来越多,即使有的人以为自己怕热就是“热”的体质,但事实上他们大部分都有虚寒、阳气不足的问题,不能过分贪凉。
石家庄市第一医院中医科副主任王皓提示:夏至是自然界阳气最盛的一天,过了夏至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秋季为肺气当令,因此在秋季养生时要注意以养肺、润肺为主。
冬季气候仍以“燥”气为主,而“寒”气则日渐趋盛。日常通过增添衣物来保暖防寒,顾护阳气,按照“先躯干,后四肢”的原则。
此外《摄生月令》中指出“孟冬,谓之闭藏……勿犯冰冻,温养神气”,此处的神气就是阳气,温养指用温性的食物和药物补养。建议适当进补。补品应以温养气血、补肾填精且阴阳平和的中药复方为主,如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之名方当归生姜羊肉汤。
2、食饮不节
不节指的是不节制和不洁。
不洁想必我们都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吃了不干净的食物会导致疾病,西医认为这是肠道内的炎症和菌群的失调。而中医上则认为,这是外来病邪导致了机体阴阳的失衡。
而更重要的是,不节制。
营养学者认为:人体需要的脂肪、蛋白质、无机盐、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等各种营养要素既能够达到数量充足又能够使得比例适当,才能称为饮食合理。而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吃得越来越好,对饮食的不加节制导致了多种疾病的发生,如高脂血症、痛风、肥胖症、脂肪肝等。
中医上强调饮食物不可偏嗜。人体的脏腑阴阳存在平衡,如过食酸性食物,会使肝气偏旺。肝属木,木克土,脾属土,脾受肝的影响会导致脾需,导致脾气虚衰。
3、起居无常
起居有常,是指日常作息时间的规律化,起居作息要符合自然界阴阳消长的规律及人体的生理常规,其中最重要的是昼夜节律,否则,会引起早衰与损寿。
人体的生发之机从子时开始。子时(23 时~1 时)“一阳生”,是阳气发动、万物滋生的关键时刻;而午时(11 时~13 时)则是“一阴生”的阴阳相交时刻。子时是肾所主时,
此二时辰,能充足睡眠,入睡静养,使心肾相交,水火相济,阴阳协调,人自精力充沛。所以,人除了晚上睡觉以外,还应顺着天道自然的规律,于午间小睡,不仅可以储存精力,而且不干扰阴阳相交,自可使人健康长寿。
4、过度劳累
《黄帝内经》提出“不妄作劳”,意思是要注意劳作的程度,不要过于劳累,要适度。因为过劳致死的新闻报道数不胜数。“过劳死”也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西医上通过检查发现, “过劳”会诱发冠状动脉疾病、主动脉瘤、心脏瓣膜病、心肌病等疾病而危害生命健康。
中医上认为,在劳作的过程中会消耗阳气,而劳作过度将影响阳气的恢复,致使产生疾病。有一个形象的比喻,人体正如“ 皮筋”,过劳是施加在上面的力,当外力足够大,皮筋就会断掉。
5、情志不畅
中医认为人的五种主要情绪和五脏之间存在关系: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五种不同的情绪过极会损伤脏腑之气,导致疾病。现代的研究也表明,失眠、身体部位的疼痛、腹胀等临床症状与情绪存在很大的关系。
我们要提高自身的防病保健意识,保养自身的阳气,更重要的是兼顾人体内的阴阳平衡,在日常生活中尽力做到顺应自然节气的变化,饮食均衡,按时起居,工作张弛有度,善于劳逸结合,保持心情舒畅。
参考文献:
1、《夏天养生 就该热着过-每天晒两次太阳,不能过分贪凉》.广东科技报 2019-7-30.
2、《生活起居》.中国中医药报 2010-4 -15.
3、《要想少生病情绪必须调好》.中山日报 2009-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