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多宝王老吉商标之争感触:商标拉锯战中的加多宝
加多宝王老吉商标之争感触:商标拉锯战中的加多宝此前,王老吉的销售主要集中于广东、浙南,2003年开始,陈鸿道开始布局全国,并不断扩大广告营销费用。据报道,仅一年时间,王老吉销售额从2002年的1.8亿元跃升至2003年的6亿元。2000年,加多宝与广药签订商标许可主合同,将商标的使用期限延长至2010年。2002年,加多宝接纳咨询公司的建议,删去王老吉“清热解毒祛暑湿”的宣传口号,改为“预防上火”,将王老吉的定位从药品调整为功能性饮料。从1996年推出第一罐罐装凉茶,加多宝曾一路高歌猛进,收获无数高光时刻。近年来加多宝则是负面缠身,除了和广药集团旷日持久的官司,加多宝还曾面临断供、陷入财务数据“罗生门”。资料显示,加多宝集团由东莞人陈鸿道在香港创立,原名鸿道发展公司,于2000年改名加多宝集团,在内地拥有昆仑山文化传媒、加多宝饮料等数家子公司。1995年,加多宝从广药集团取得红色易拉罐装王老吉凉茶在内地的独家经营权,并于1996年首创
7月1日,加多宝发布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就“王老吉”商标侵权纠纷案裁定的公告。加多宝在公告中表示,最高人民法院就加多宝与广药集团“王老吉”商标侵权纠纷案裁定,裁定书中认定一审判决采信的证据在内容与形式上均存在重大缺陷,不能作为认定本案事实的依据,裁定撤销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2014)粤高法民三初字第1号民事判决,本案发回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重申。
加多宝公告。
对此,广药集团旗下王老吉大健康产业有限公司于7月2日发布声明,表示“发回重审并不意味着最终的判决,我们将配合广药集团继续全力做好案件重审的各项工作”。
王老吉大健康产业声明。
7月2日,广药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广州白云山医药集团也发布公告,宣布已与1日收到最高法关于“王老吉”商标法律纠纷诉讼案件二审《民事裁定书》,最高法裁定撤销广东省高院(2014)粤高法民三初字第 1 号民事判决,本案发回广东省高院重审。
公告和声明提及的案件,是指广药集团向加多宝索赔其在2010年5月2日后继续使用“王老吉”商标的商标侵权案,广东省高院一审判决加多宝公司赔偿广药集团14.4亿元,后双方不服上诉至最高法。根据最高法裁定,该案件将发回重审。
从1996年推出第一罐罐装凉茶,加多宝曾一路高歌猛进,收获无数高光时刻。近年来加多宝则是负面缠身,除了和广药集团旷日持久的官司,加多宝还曾面临断供、陷入财务数据“罗生门”。
租赁品牌后一路高歌猛进
资料显示,加多宝集团由东莞人陈鸿道在香港创立,原名鸿道发展公司,于2000年改名加多宝集团,在内地拥有昆仑山文化传媒、加多宝饮料等数家子公司。
1995年,加多宝从广药集团取得红色易拉罐装王老吉凉茶在内地的独家经营权,并于1996年首创并推出了第一罐罐装凉茶,从此王老吉可以像可口可乐一样被摆在货架售卖。
2000年,加多宝与广药签订商标许可主合同,将商标的使用期限延长至2010年。2002年,加多宝接纳咨询公司的建议,删去王老吉“清热解毒祛暑湿”的宣传口号,改为“预防上火”,将王老吉的定位从药品调整为功能性饮料。
此前,王老吉的销售主要集中于广东、浙南,2003年开始,陈鸿道开始布局全国,并不断扩大广告营销费用。据报道,仅一年时间,王老吉销售额从2002年的1.8亿元跃升至2003年的6亿元。
2008年5月18日,央视举办的汶川大地震赈灾晚会总共募资15亿元,加多宝捐款1亿元,成为国内单笔最高捐款,引发广泛关注。王老吉当年销售收入增至150亿元。
王老吉品牌在加多宝的经营下不断升值,“怕上火,喝王老吉”这句广告语随着铺天盖地的投放,也逐渐深入人心。
2010年10月,广药集团与北京名牌评估公司联合发布一条消息——王老吉品牌估价达1080亿元,为中国第一品牌。这让此前的极低的品牌租赁费用显得更加不合理。
与广药反目,官司持续九年
广药集团于2010年向鸿道集团发出律师函,申诉此前签署的两个补充协议无效。但双方并未就此达成和解,广药集团于2011年向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递交“王老吉商标”仲裁申请。
随后几年,加多宝和广药就商标、红罐、广告三个层面打了持续八年的官司,加多宝在诉讼中几乎节节败退。
商标案拉锯时间最久。2012年5月,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裁决加多宝停止使用“王老吉”商标。2014年,广药集团向广东省高院提起诉讼,要求判令广东加多宝在内的六家加多宝公司因侵害 “王老吉”注册商标造成广药集团经济损失10亿元,后又将原10亿元赔偿金额变更为29亿元。四年后,2018年7月,广东省高院判处加多宝集团相关6家公司自判决发生法律效力起十日内,赔偿广药集团相关经济损失及合理维权费用14.4亿元。
判决发布当日,加多宝于2018年7月25日发布声明,表示“加多宝不服该一审判决 并立即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该一审判决不会生效。”
加多宝关于商标纠纷判决结果的声明。
直到一年后的2019年7月1日,加多宝终于在公告中表示,最高人民法院裁定撤销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2014)粤高法民三初字第1号民事判决,本案发回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重申。
红罐包装之争中,加多宝则经历了一审败诉、终审扳回一城的险境。
2012年加多宝开始生产、销售两面均标注有“加多宝”红罐包装的凉茶产品,广药集团授权全资子公司大健康公司也开始生产、销售红色易拉罐装王老吉凉茶,双方就此引发红色罐装包装归属之争。
2012年7月广药集团和广东加多宝分别向广州中院和北京一中院提起诉讼,互诉对方侵犯其知名商品特有包装装潢。2014年12月,广东高院一审判决认为加多宝凉茶外包装已构成对广药的侵权,驳回加多宝的全部诉讼要求,判决加多宝赔偿广药1.5亿元经济损失及合理维权费用26万余元。
2017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在终审判决中认定广药集团和加多宝都对涉案“红罐王老吉凉茶”包装装潢权益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把涉案包装装潢权益完全判归一方所有,都有失公平,并可能损及社会公众利益,双方可在不损害他人合法利益的前提下,共同享有“红罐王老吉凉茶”包装装潢的权益。至此,红罐包装之争落下帷幕。
广告之争始于2012年,加多宝一路败诉。2012年11月,广药集团以加多宝“全国销量领先的红罐凉茶改名为加多宝”等广告语涉及虚假宣传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为由,向广州中院提起诉讼。2013年12月,广州中院做出一审宣判,加多宝相关广告被认定为虚假广告,构成不正当竞争。
除此之外,加多宝的“中国每卖10罐凉茶7罐加多宝,怕上火更多人喝加多宝,配方正宗当然更多人喝”等三条广告在2015年被广州中院判定为虚假广告,并被判决向广药赔偿500万元,还要在多家媒体公开声明。该案在2016年二审中被广州高院维持原判。
二次创业、开源节流:加多宝的艰难时刻
除了和广药的官司,2018年中粮包装和中弘股份分别给了加多宝重击。
2018年7月6日,中粮包装发布公告称,因王老吉公司(加多宝于香港注册的王老吉公司,非广药王老吉)未按增资协议履行其应向清远加多宝草本注入商标作为实物出资的承诺,中粮包装已于当日向香港国际仲裁中心就相关事宜对王老吉公司、智首(清远加多宝草本全资股东)以及清远加多宝草本提出仲裁申请。
中粮包装在2018年中期业绩公告中表示,受清远加多宝股权项目中其他相关合作方未能如约履行增资义务的影响,中粮包装自2018年二季度中止对加多宝集团的两片罐供应。
中粮包装2018年中期业务报告。
2018年加多宝总裁李春林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今年销售旺季那几个月,中粮包装把我们断供了,这就等于把加多宝的血液断了。中粮占我们产能超过90%,其他几个小厂才占了10%左右。所以说,不管尽多大的努力,我从6月份开始到10月份,我的产能就组织不起来。我一旦没有产能,没有产品,经销商一定是不敢打款,就会陷入恶性循环。所以断供对我们是致命的。”
2019年年初,加多宝和中粮包装签订供罐合作协议,中粮包装恢复对加多宝的供应。
但就在双方关系缓和之时,2019年6月24日,中粮包装发布公告,称公司于6月21日收到一份文件,据此获悉智首向香港国际仲裁中心申请回购中粮包装投资于清远加多宝草本中持有的30.58%的股权,并愿归还中粮包装投资对清远加多宝草本作出的现金及实物注资总额。中粮包装和加多宝的合作恐又生变。
加多宝在2018年还和已退市的“仙股”中弘股份曾有过一出闹剧。2018年8月27日,中弘股份发布关于签署《债务重组及经营托管协议》的公告,公告中表示,中弘股份、中弘集团、加多宝和银谊资本共同签署了《债务重组及经营托管协议》,并披露了加多宝近三年的主要财务数据。
数据显示,2015年、2016年、2017年连续三年加多宝的净利润分别为-1.89亿元、14.8亿元、-5.83亿元。而加多宝在这三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100.4亿元、106.3亿元和70.0亿元,2017年主营收入同比减少34.1%。
中弘股份在公告中披露的加多宝财务数据。
在中弘股份公告的《经营托管及债务重组协议》中,加多宝授权代表为黄伟清。
随后,加多宝于2018年8月28日发布声明表示,加多宝从未与中弘股份签署《经营托管及债务重组协议》,对协议所述内容全不知情,也从未对黄伟清先生出具任何授权,中弘股份在公告中所述有关加多宝集团的经营情况及财务数据与实际情况完全不符。
加多宝集团关于澄清中弘股份《债务重组及经营托管》公告中不实内容的声明。
中弘股份则在2018年8月28日发布公告回应,“协议在各方见证下签署,需要公司和中弘卓业集团有限公司签章的部分经协议各方同意以传签的方式进行,公司认为协议的签署合法合规、真实有效”,同时“加多宝集团经营情况和财务数据由加多宝集团提供给公司,公司已在公告中如实作出披露。”
由此,中弘股份披露的加多宝财务数据是否真实陷入“罗生门”,但这份并不好看的财务数据确实给加多宝带来一定影响。
李春林曾对媒体表示:“中弘股份的公告出来之后,银行给我们很大压力,所有银行都把我们列入高度关注名单,大量贷款要我们提前还。经销商更担心。更不敢打款。”
加多宝曾在2018年3月于官网发布加多宝集团2018-2020年中期发展规划,规划中宣布加多宝的未来战略目标:二次创业,开源节流,整合优势资源,三年内实现公司成功上市。但2018年的加多宝却身陷负面传闻之中。
2018年11月,李春林对媒体表示,加多宝必须有计划退出价格战。他透露自己从9月20日至 10月10日,拜访了所有的供应商,并在巨大舆情压力之下,如期还上银行贷款。加多宝整个产能也已经达到历史最高,18条线,82万的产能,24小时。
“加多宝要解决现金流问题,你说难也很难,你说不难也不难。为什么?第一,这个品牌,市场是认同的;第二,企业口碑是在的。所以说只有你有了一笔资金,能够把生产组织起来,流水就不会有问题了。当下我们遇到这么多舆情,与银行建立正规经营渠道没有那么快,回到最终就是信心问题,你能不能得到你的客户、供应商对你的信任?信任是最重要的,大家对你认同,对企业的认同,所有问题就能够解决。”李春林表示。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就“王老吉”商标侵权纠纷案的裁定,无异于是对加多宝的一剂强心针。
采写:南都实习记者 汪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