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人应该知道的十个常识:一部针砭时弊追求健康
健康的人应该知道的十个常识:一部针砭时弊追求健康在学术上,究竟什么是扯淡呢?该书一经出版就风靡全球,成为畅销书。可见它确实是个严肃的哲学命题,很有必要上升到学术层面来一探究竟。三是,扯淡的危害性。其实,扯淡的原字是扯蛋,赵本山曾经在小品里提到过。只是碍于“蛋”字不太文雅,中文才把它翻译成同音的“淡”字。但不管用哪个字,中国老百姓还是能理解其中的含意,无非是胡说八道的意思。
《论扯淡》的作者是外国人,名字叫法兰克福,是个哲学家。
他在书里主要说了三件事:
一是,什么是扯淡。
二是,为什么要扯淡。
三是,扯淡的危害性。
其实,扯淡的原字是扯蛋,赵本山曾经在小品里提到过。只是碍于“蛋”字不太文雅,中文才把它翻译成同音的“淡”字。
但不管用哪个字,中国老百姓还是能理解其中的含意,无非是胡说八道的意思。
该书一经出版就风靡全球,成为畅销书。可见它确实是个严肃的哲学命题,很有必要上升到学术层面来一探究竟。
在学术上,究竟什么是扯淡呢?
作者首先把扯淡和撒谎作了比较。
一般情况下,扯淡和撒谎十分贴近,也很容易被混淆,但二者却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撒谎者是知道事件真相的,如果他不知道真相也就不叫撒谎了。他是故意把真相隐瞒或者篡改,通过撒谎来掩盖真相。以假相欺骗听众,达到瞒天过海之目的。
而扯淡者却恰恰相反,他根本就不在乎真相,也不在意别人是否知道真相。他说的话,哪怕与真相有十万八千里没有半毛钱关系,也要信口开河去说,从而达到其别有用心之目的。
很显然,撒谎是要承担被揭穿的风险,而扯淡却不承担任何责任。
这就是扯淡与撒谎的区别,也就是扯淡的本质。
谈到具体情况,作者也说出了一个生动的例证:
他说,一个人因为扁桃体发炎住进了医院。因为特别不舒服,就抱怨说,自己感觉像“一只被车轧过的狗一样”。
由于他根本就不知道被车轧过的狗是什么感觉。属于随意性很强的臆想,所以这就是典型的扯淡!
由此可见,扯淡就是一些空洞的言辞,没有任何实质性内容。
以此类推,反应到当下,我们也可以随便举出现实的例证:
有专家说,收入低的群体,可以把家里闲置的房产出租,还可以在业余时间开家里的轿车出外拉活儿,通过出租房产和拉活儿来增加收入。
说到这儿,就不得不提起我们老祖宗发明的一个典故:《何不食肉糜》。
说古代有个皇帝,听说老百姓没有粮吃,不得不吃草根树皮时,他很不理解,诧异地问:既然没有粮吃,为什么不吃肉呢,吃肉不是也可以充饥吗!
古代的皇帝高高在上脱离群众,所以才说出这不食人间烟火的话来。
但如今的某些专家并不是封建皇帝,他们也是现实中人,为什么也会说出“何不食肉糜”之类的话呢?
作为低收入群体,如果有钱去买闲置的房产,有钱去买代步的轿车,他还是低收入的人吗?面对三岁孩子都知道的常识,专家却要反其道而说之,这不就是典型的扯淡吗!
难怪有网友说,按照专家这个逻辑,低收入的人要想增加收入,可以把他在银行里的一亿元存款取出来买房子轿车,用来出租和拉活儿。
这虽然是笑谈,却和专家的话有异曲同工之妙。
可见扯淡就是不顾事实,抛弃真相,信口开河,胡言乱语的代名词。
于是便涉及到了第二个话题:为什么要扯淡?
关于为什么要扯淡,作者把它分成了几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下意识的没有恶意的扯淡。比如“被车轧过的狗的感觉”。他本来没有那样的感觉,不过是发泄一下心中的郁闷,并不关心内容是否准确,也不想通过扯淡来影响他人。
这就和我们没事闲聊天一样,天南海北,东拉西扯,随意性很强,不过是消磨时间,聊以自慰。
这个层次的扯淡,显然无关痛痒,无伤大雅,无甚用心,更无甚危害。
第二个层次,是想通过扯淡来操纵听众的心理这问题就严重了。
在这里,作者给出了一个事关政治的例证。为了避免敏感词出现,故不做介绍。
但现实的例证却比比皆是:
例如,高房价已经是秃头虱子明摆的事。国家也在大力调控,并提出“房住不炒”的原则。
但某位房地产专家仍然说:中国的房价并不高,年轻人买不起房是因为不够努力。
甚至还有相当级别的人士号召:要买了一套买两套,买了两套买三套,买了三套买四套。
一边是房价过高,大多数低收入人群买不起房。一边却说房价并不高,一个人要买三四套。
姑且不说房价高买不起,只说一个人买三四套房子干什么用呢?
难道买来的房子闲置着就能发展当地经济?
难道违背国家“房住不炒”的大政方针就能算GDP的政绩?
这不是扯淡又是什么呢?
这种扯淡的观点,到底是为开发商着想,还是为广大人民群众着想?到底是为了个人或小集团利益着想,还是为了国家大局着想?
他究竟意欲何为,岂不是一目了然了吗!
什么是形势所迫,作者又给出了一个例子:
比如去相亲,没看好对方,又不宜马上离开,尴尬之余就会言不由衷,说一些自己都闹不清是啥意思的话。
这无疑是在形势逼迫下做出的反应。
这种例证,在现实中也能找到。
比如某房地产专家说:农民可以到县城里买房,每天可以开车回乡下去种地。
这种明显违背常识的话,是因为他作为房地产专家,面对房子卖不出去的窘境毫无办法。在形势逼迫之下,只好弄出让人啼笑皆非的扯淡来。
只要你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说的显然就是这一层级的扯淡者。
但这种胡言乱语又有着强烈的,混淆视听的弊病,所以才给予其禁言的处理。
既然扯淡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那么,它都有哪些危害呢?
作者在此给出了两个答案,
一是,对哲学和科学的危害。
二是,对公共生活的危害。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作者先提出一个疑问:
若问撒谎和扯淡哪个危害更大,十有八九的人,可能会说撒谎的危害更大,因为它违背真相违背事实。
而如果闲着没事儿扯扯淡、吹吹牛,显然无伤大雅,甚至还能起到调节气氛放松心情的作用。
但作者却认为恰恰相反。
因为撒谎的本质上是欺骗,由于有真相在佐证,我们可以戳穿他的谎言,把真相重新揭示出来。
而扯淡由于是没有实质内容的空洞言辞,也就是我们最反感的空话套话废话。它不在意真相的存在,久而久之就主导了人们的日常观念,失去了与真相的联系,所以就具有更大的欺骗性。
从这个意义上讲,扯淡比撒谎具有更大的危害性。
由此可见,一旦扯淡风气占了上风,成为人们的日常行为,就会沉溺于虚无飘渺的幻觉中,失去对真相和真理的追求,是对主客观世界的颠倒认知,对哲学和科学发展形成强烈的危害。
除此之外,扯淡对公共生活的危害更加严重。
因为扯淡就是一种充满夸张的表演,它让人缺乏自控,对真相毫无尊重,不关心自己是否误导了他人。
这样说话的人,还不用对破坏真相负责任和付出代价。这显然是每一个负责任的公民都不愿看到的事。
在《论扯淡》一书的影响下,美国媒体把特朗普总统的言行比作了扯淡的代名词。说他从竞选到施政,说话从来不过脑子,具备了扯淡的典型特征。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这种危害也同样存在。
比如疫情导致广大低收人群体生活困难,于是便有了发放补助金的声音。但有的知名大咖却持反对意见,认为“都发钱了就等于没发钱”。
大咖的观点可能是说,人人都发了钱,钱多了,就会导致通货臌胀物价上涨,到头来等于没发钱。
但不发钱物价就不上涨了吗,不是同样在上涨吗,这种逻辑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当然,发钱对于马云等先富起来的少数人来说,那几个小钱确实没什么作用,真就等于没发一样。
但对于众多的,低收入的困难群体来说却是雪中送炭。他们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瓣花,怎么能说等于没发呢?
这不就是典型的扯淡吗,它势必会给公共生活造成实实在在的危害。
作者最后指出:扯淡不仅仅是反真相的,更是反价值的。
扯淡会消磨掉人们正确的价值观,蚕食人们对真理的信心,不再相信通过努力来判断真伪。这才是扯淡的最大危害。
在这样的态度中,我们看到了一位哲学家对于全人类的一份责任,一份贡献!
同时也看到,《论扯淡》确实是一部震聋发聩的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