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江湖上有传说:说说江湖上传说中的

江湖上有传说:说说江湖上传说中的茉莉花根在民间记载:“以酒磨根,内服能使人昏睡。”用茉莉花根一寸磨酒服用,可使人昏迷一日才醒。凡跌打损伤骨关节脱臼等,用此药,则不知痛。其实,茉莉根这种特殊的麻醉效用在李时珍著的《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一旦误服中毒昏迷,可以用复方甘草汤,绿豆汤等解毒。茉莉花根为古代流行常用的麻醉药,属木犀科植物,分布江苏、福建、广东、四川等江南一带。药用其根、性味苦、温、有毒,含有生物碱和甾醇等有毒成分。具有麻醉、止痛、活血等效果,也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曼陀罗花(洋金花)茉莉花根茉莉花

蒙汗药是麻醉药的古代称呼,指服用后使人暂时失去知觉的药物。“少服用于止痛、多服用于蒙汗”。蒙汗,相当于全身麻醉作用。三国时期著名医学家华佗继承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发明了人类史上最早的麻醉药——麻沸散,并用之为病人进行手术。

近几十年来,国内医药专家为继承和发掘祖国宝贵的医药遗产。对蒙汗药和麻沸散等进行了全面而深入地探索和研究。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得出了真实可靠的结论:蒙汗药主要由曼陀罗花、川乌、草乌组成,而麻沸散主要由曼佗罗花、茉莉花根、菖蒲、川芎等组成,二方均同样由具有麻醉止痛的草药组成,其中以曼佗罗花为主。

曼佗罗花

江湖上有传说:说说江湖上传说中的(1)

曼陀罗花(洋金花)

曼陀罗花(洋金花)

茉莉花根

江湖上有传说:说说江湖上传说中的(2)

茉莉花

茉莉花根为古代流行常用的麻醉药,属木犀科植物,分布江苏、福建、广东、四川等江南一带。药用其根、性味苦、温、有毒,含有生物碱和甾醇等有毒成分。具有麻醉、止痛、活血等效果,也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

茉莉花根在民间记载:“以酒磨根,内服能使人昏睡。”用茉莉花根一寸磨酒服用,可使人昏迷一日才醒。凡跌打损伤骨关节脱臼等,用此药,则不知痛。其实,茉莉根这种特殊的麻醉效用在李时珍著的《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一旦误服中毒昏迷,可以用复方甘草汤,绿豆汤等解毒。

江湖上有传说:说说江湖上传说中的(3)

茉莉花

祖师麻

江湖上有传说:说说江湖上传说中的(4)

祖师麻

祖师麻又名大救驾、金腰带,为瑞香科植物,有麻醉止痛活血之功,药性辛、苦、温。据说在古代江湖中的一些盗贼,在行窃被发现时,常免不了遭皮肉之苦。于是,找到一种能在挨打时减少痛苦,或根本不痛的草药,这种不怕打的药就是著名的止痛药——祖师麻。江洋大盗之所以不怕打,是在行窃之前用了祖师麻,或是将此药粉藏于衣领口或口牙内,一旦被逮住挨打时便咬药一口,一经全身麻醉了,自然就不知道痛了。古代人们将采集剥取的祖师麻根、茎皮稍晒,用手搓成绳索,套在手臂上或系在腰上,令汗侵润百日后,取下漂洗晒干,切丝或研末供药用。

由于祖师麻含祖师麻毒素,生品直接用有强烈的刺激性局部皮肤起泡,发炎,起疤,此作用可被生姜、甘草消除,一旦将祖师麻毒素祛除,其镇痛、镇静作用不变,而刺激性显著下降。但由于祖师麻对皮肤黏膜穿透力强,可用于风湿病、关节炎、四肢麻木、跌打损伤、胃痛等。大剂量内服祖师麻可引起运动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解毒的主要方法是洗胃、导泻、输液。

江湖上有传说:说说江湖上传说中的(5)

祖师麻

乌头

江湖上有传说:说说江湖上传说中的(6)

乌头

乌头主要指川乌、草乌的块根。乌头被称为大辛大热大毒之品,有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的功效,草乌毒性较川乌更甚。古人用草乌做箭毒,“飞鸟触之坠,走兽遇之僵,中人亦死。”

乌头主要有成份为乌头碱,可经消化道或从破损皮肤处被吸收。因为吸收快,可迅速引起中毒。对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麻醉作用,并可抑制呼吸中枢,使呼吸变慢,对局部皮肤粘膜的感觉神经末稍先兴奋、后麻痹。对心血管系统,可出现心悸,胸闷等症状,血压下降,心律失常。对胃肠道迷走神经可产生兴奋作用,引起吞咽困难、恶心、腹痛。对呼吸系统,可致使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减少,继而被麻痹休克。

乌头碱有耐受性,长期服用可使中毒量提高。不同地区产的乌头毒性差别很大,曾有报道称,江浙地区的乌头用量为每次一到九克,而云南地区的一次用量可达三十克以上。也有饮用乌头药酒两口或仅服生药两片中毒的,也有饮乌头药酒6两 ,甚至有的一次煎煮内服生药近100克,才引起中毒的。这说明对乌头中毒剂量个体差异之大。

江湖上有传说:说说江湖上传说中的(7)

乌头

雪上一枝蒿

江湖上有传说:说说江湖上传说中的(8)

雪上一枝蒿

雪上一枝蒿为毛文科植物皱叶乌头,短柄乌头的块茎。有祛风除湿,消肿镇痛,活血散淤,麻醉之功效,多用于风湿骨痛、神经痛、跌打损伤、毒虫毒蛇伤。

临床实验证明,雪上一枝蒿总生物碱的镇痛作用为吗啡的几倍,麻醉作用为可卡因、普鲁卡因的十几倍。常用量为10克左右泡酒服用,生品内服3克左右可引起中毒,用量过大,可致死亡。中毒后可引起肌体的伤害,神经系统,中枢神经和末梢神经先有兴奋麻痹的作用及口唇、舌肢、四肢活动受限,说话不清,视力模糊下降、头晕、烦躁不安、抽搐神志不清及昏迷等。

此药一旦中毒,早期迅速催吐,可用1:5000高锰酸钾液,2%食盐液或浓茶反复洗胃,也有药书记载雪上一枝蒿中小毒时,用生甘草、绿豆,煎水连服九次,可解。

江湖上有传说:说说江湖上传说中的(9)

雪上一枝蒿

蟾酥

江湖上有传说:说说江湖上传说中的(10)

蟾酥

蟾酥为癞蛤蟆的耳后腺所分泌的白色浆液,经收集加工干燥而成的块状物。蟾酥性味苦、辛、温、有毒。主要成分含甾体化合物,另外含有吲哚类生物碱,主要有蟾酥碱,肾上腺素,甾醇等。具有解毒消肿,强心开窍,止痛的功效。中毒后,在半小时到2小时内出现症状。开始时上腹不适,然后恶心呕吐、口唇和四肢麻木、头晕想睡,流涎、口腔、粘膜有白色斑块,并有心悸,心跳慢,心律不齐,和洋地黄中毒相似,严重的可表现烦躁不安、抽搐、昏迷等症状。

此外,蟾酥用于外科麻醉,有很强的局部麻醉作用,单用有效,局部麻醉作用要比可卡因,普鲁卡因强几十倍,也可与生川乌、生草乌、天南星等配伍浸于95度的酒精中,外用于麻醉手术。

如果蟾蜍引起中毒,早期先催吐,或用1;5000高锰酸钾液洗胃,也可以用硫酸阿托品抑制心律失常。如果蟾酥误入眼中,可致眼损伤,应先用大量冷水冲洗,再用紫草汁洗涤和点眼,也可以用生理盐水冲洗。

江湖上有传说:说说江湖上传说中的(11)

蟾蜍

闹羊花

江湖上有传说:说说江湖上传说中的(12)

闹羊花

闹羊花又名“羊踯躅”,为杜鹃花科野生落叶灌木。具有麻醉、止痛、活血、祛风湿之功效,花、果、根有大毒。花为麻醉药、即使一朵花也可以中毒。少量使用有镇痛、镇静作用,多量则致死。

在古代江湖中曾有“一杯醉、一杯倒”的神酒,其实是加入了闹羊花的浓汁。在民间常以闹羊花鲜品搞烂外敷,治神经性头痛、偏头痛、跌打损伤。无论酒剂、散剂服用,都有止痛功效。根和果实都有类似于花的麻醉止痛作用。闹羊花的普遍中毒量为10-20克,小剂量能使动物安静催眠,大剂量呈麻醉,对呼吸系统有抑制以及对呼吸中枢麻醉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先兴奋后抑制表现麻醉作用等。轻中毒表现为恶心、腹泻、胸闷不适,心跳先快后慢,酒醉样步态蹒跚,动作失调,严重时昏迷,不醒人事。

据说可用绿豆汤解之,或是催吐、洗胃。严重时可静脉滴注葡萄糖盐水,或给吸氧,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另外,利用现代的医药手段,可从闹羊花中直接提取麻醉素成份,这样药效更强且用量小。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