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辣椒早疫病如何防治:辣椒疫病发病症状以及防治

辣椒早疫病如何防治:辣椒疫病发病症状以及防治田间发病表现出明显的发病中心 再侵染主要来自病部产生的孢子囊 借气流和雨水不断扩展 再次侵染频繁发生 病害发展十分迅速。病菌可直接侵入或从伤口侵人 有伤口存在则更有利于侵人。辣椒疫病的发生与气候温湿度条件关系密切 病菌发育适宜温度20℃~30℃时 适温高湿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疫病一般在降雨后或大水漫灌后3~7天病情便突发性上升。土壤湿度95%以上 持续4~6小时 病菌即完成侵染 病害潜育期为2~3天。土壤中或病残体中的卵孢子是主要的初侵染源。条件合适时萌发并侵染寄主植物的根系或地下部分 此外 当温度24℃- - 27℃ 相对湿度为95%以上 可产生游动孢子囊 并释放游动孢子 经雨水或灌溉水传播到植物地上茎、叶及果实上引起发病。 果实失水干燥 形成僵果 残留在枝上。叶片感病 病斑圆形或近圆形 直径2~3厘米 边缘黄绿色 中央暗褐色。【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和厚垣孢子在土壤中或残留在

辣(甜)椒疫病

辣椒疫病是辣椒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流行速度快 侵染主茎造成死秧 侵染果实造成烂果。几天内可导致整块地发病。

【症状】辣椒从苗期至成株期均可被侵染 茎、叶和果实都能发病。苗期发病 首先在茎基部形成暗绿色水渍状病斑 迅速褐腐缢缩而猝倒。有时茎基部呈黑褐色 幼苗枯萎死亡。成株期茎秆和枝条多从主茎基部、枝杈处开始发病 水渍状暗绿色 后呈现环绕表皮扩展的褐色或黑色条斑 病部以上枝叶迅速凋萎

辣椒早疫病如何防治:辣椒疫病发病症状以及防治(1)

辣椒早疫病如何防治:辣椒疫病发病症状以及防治(2)

。果实发病 多从蒂部开始 水渍状、暗绿色 边缘不明显 扩大后可遍及整个果实 呈软烂状 潮湿时表面产生白色稀疏的粉状霉层

辣椒早疫病如何防治:辣椒疫病发病症状以及防治(3)

果实失水干燥 形成僵果 残留在枝上。叶片感病 病斑圆形或近圆形 直径2~3厘米 边缘黄绿色 中央暗褐色。

【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和厚垣孢子在土壤中或残留在地上的病残体内越冬 是典型的土壤习居菌。卵孢子在土中病残体组织内越冬 一般可存活3年。

土壤中或病残体中的卵孢子是主要的初侵染源。条件合适时萌发并侵染寄主植物的根系或地下部分 此外 当温度24℃- - 27℃ 相对湿度为95%以上 可产生游动孢子囊 并释放游动孢子 经雨水或灌溉水传播到植物地上茎、叶及果实上引起发病。

田间发病表现出明显的发病中心 再侵染主要来自病部产生的孢子囊 借气流和雨水不断扩展 再次侵染频繁发生 病害发展十分迅速。病菌可直接侵入或从伤口侵人 有伤口存在则更有利于侵人。辣椒疫病的发生与气候温湿度条件关系密切 病菌发育适宜温度20℃~30℃时 适温高湿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疫病一般在降雨后或大水漫灌后3~7天病情便突发性上升。土壤湿度95%以上 持续4~6小时 病菌即完成侵染 病害潜育期为2~3天。

【防治方法】

防治辣(甜)椒疫病应采取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措施。

1.农业防治可选用都椒1号、沈椒3号、苏椒2号、甜杂1号、西杂7号、牛角椒、湘研5号等品种或品系;及时清除病残体;与十字花科或豆科蔬菜实行轮作;雨后及时排除积水 严禁浇大水 以防高湿条件的出现;拔出中心病株。

2.化学防治预防为主 雨后用药。登记的药剂有嘧菌酯、烯酰吗啉、代森锰锌、氟啶胺、唑醚 代森联、双炔酰菌胺、申嗪霉素、氢氧化铜、烯酰 吡唑酯、甲霜◇锰锌、霜霉威。20%丁吡吗啉悬浮剂有效成分用量450克/公顷 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每667米²制剂用量120克 250克/升嘧菌酯悬浮剂有效成分用量180克/公顷(折合每667米²制剂用量约48克) 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用量300克/公顷(折合每677平方米制剤用量 40 克) 60% 唑醚 代森脈水分散粒剂有效成分用量600克/公顷(折合每677米²制剂用量约67克) 1%申嗪霉素悬浮剂用量75毫升/667米²。采用喷雾法防治

欢迎下方评论点赞转发 谢谢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