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肉和癌症哪个更可怕?息肉是癌症的敲门砖
息肉和癌症哪个更可怕?息肉是癌症的敲门砖临床治疗中,腺瘤和胃肠道息肉发病率最高,不过从理论上来说,只要被黏膜包裹的组织都有可能发生息肉,比如:鼻腔、肠胃、声带、子宫、膀胱等等,那么,哪个部位的息肉最危险?是否任何部位长了息肉都要切除?切除后是否就万事大吉了呢?小艾以常见的5种息肉为例,给大家具体。息肉的生长主要受到基因遗传、炎症反应、激素水平等3大因素的影响,当人体组织局部黏膜长期受到基因突变、炎性刺激或激素影响时,就会导致局部组织增生,在黏膜表面形成肿块。如子宫内膜组织增生和雌激素水平有关,直肠组织的长期慢性炎症会导致增生,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通常由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导致,。在体检中查出息肉已不是什么稀奇事儿,有人胆战心惊,认为息肉是癌症“敲门砖”,心急火燎地找到医生要求切除;也有些人不当回事儿,查出息肉后依旧保持着原来的生活坏习惯,结果却让息肉发展成了癌症。那么,体检查出息肉,到底应该如何处理呢?哪些部位的息肉最危险呢?今天小
公园里,经常一起跳舞的刘阿姨和王阿姨一碰面就寒暄:“王姐,郑姐怎么没来跳舞啊?”
“嗐,你没听说吗?她得了癌症!好像是肠子里长了个肉疙瘩,当时她没当回事儿,结果一直拉肚子、便血,才到医院检查,结果就被查出是肠癌。”
“啊?真是吓人!我上周体检也查出胆囊上长了息肉,会不会也变成癌症啊?我得赶紧去瞧瞧。”
“你赶快去瞧,都说这息肉是癌症的敲门砖,一不留神就会坏事儿。我过几天也得做个体检去。”
在体检中查出息肉已不是什么稀奇事儿,有人胆战心惊,认为息肉是癌症“敲门砖”,心急火燎地找到医生要求切除;也有些人不当回事儿,查出息肉后依旧保持着原来的生活坏习惯,结果却让息肉发展成了癌症。
那么,体检查出息肉,到底应该如何处理呢?哪些部位的息肉最危险呢?今天小艾就详细给大家讲讲。
一、人为什么会长息肉?息肉,指的是人体部位表面的一类肿块,现代医学里将人体黏膜表面长出原本没有的异常肿块命名为息肉。临床上,通常会根据息肉生长的部位加个“定位前缀”,比如:声带息肉、胃息肉,如果同一部位息肉超过2个,则叫做多发性息肉。此外,息肉根据病理性质的不同,也有炎症性、增生性、腺瘤、错构瘤、其它肿瘤等区别。
息肉的生长主要受到基因遗传、炎症反应、激素水平等3大因素的影响,当人体组织局部黏膜长期受到基因突变、炎性刺激或激素影响时,就会导致局部组织增生,在黏膜表面形成肿块。如子宫内膜组织增生和雌激素水平有关,直肠组织的长期慢性炎症会导致增生,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通常由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导致,。
二、哪个部位的息肉最危险?临床治疗中,腺瘤和胃肠道息肉发病率最高,不过从理论上来说,只要被黏膜包裹的组织都有可能发生息肉,比如:鼻腔、肠胃、声带、子宫、膀胱等等,那么,哪个部位的息肉最危险?是否任何部位长了息肉都要切除?切除后是否就万事大吉了呢?小艾以常见的5种息肉为例,给大家具体。
1、鼻息肉
鼻息肉多是由于鼻腔黏膜长期发生炎性反应引起的组织水肿,导致患者可能出现持续鼻塞、头晕头痛、面部不适、流脓涕、嗅觉消退甚至缺失等症状。
那么,鼻息肉是否有癌变的可能呢?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耳鼻喉科汪湘勇主任解释,大多数鼻息肉是长期炎症的结果,属于良性病变,不必过分担心,不过极少数情况下也有恶变的可能。
此外,鼻息肉若治疗不及时,可能越长越大,直至填满整个鼻腔,最终导致鼻子变形,鼻背变宽,形成“蛙鼻”。而鼻息肉还可能导致鼻塞、鼻分泌物增多,也会影响鼻炎、鼻窦炎等疾病的治疗。因此,发现鼻息肉后,一般建议手术治疗。
2、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一般是由胆囊壁向内生长,其发病原因主要是胆固醇代谢障碍和长期慢性炎症,也和情绪不良、缺乏运动和不良饮食等有一定的联系。临床发病率为1%-9%,患者通常无明显症状,极少数有消化不良和腹部疼痛(胆绞痛)的表现。
胆囊息肉患者有80%都属于胆固醇性息肉,其息肉往往偏小,生长缓慢,属于良性息肉。医学界认为胆固醇性息肉癌变风险极低,几乎不会癌变。相反,罕见的腺瘤性息肉却存在癌变风险,由于其生长迅速,但是病灶不大,早期胆囊癌难以诊断。
四川省肿瘤医院胃肠外科中心赵平主任表示,若胆囊息肉单发最大直径达到1厘米、短期生长迅速最大直径达到1厘米、合并慢性胆囊炎等,符合这3种情况之一就要立即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
而息肉若直径小于1厘米,说明癌变风险较低,定期检查即可,一般6个月一次。
3、胃息肉
胃息肉的发生主要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胆汁反流、遗传因素等有关,和长期服用抑酸药物、吸烟酗酒等也有一定联系。患者有时没有明显症状,有时有腹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轻微症状,严重时却可以引起消化道出血、幽门梗阻、上腹部疼痛等症状。
胃息肉绝大多数都是良性的,癌变风险较低,大致可分为肿瘤性和非肿瘤性,其中非肿瘤性息肉,如:炎性纤维性息肉、错构瘤、增生性息肉、胃底腺性息肉等,需要定期体检,做好监测,无需特殊处理。但是肿瘤性息肉,如家族性息肉综合征、腺瘤等具有一定癌变风险,需要手术切除。
胃息肉病理性质的判断必须经由活检,对有癌变倾向和癌变证据的息肉有多种方法处理,小息肉可用电凝治疗、活检钳钳除术、氩离子凝固术等处理,大的息肉可在内镜下用黏膜切除术、黏膜下剥离术等处理,如果息肉大到普通方法难以处理,就要求助于外科手术了。
4、肠息肉
肠息肉可分为腺瘤性和非腺瘤性,其中增生性息肉、炎症性息肉等非腺瘤性都属于良性息肉,几乎没有癌变风险。数据显示,腺瘤性息肉发病率占肠息肉总体的50%-67%,其癌变风险也相当高,要警惕。
医学研究发现,肠息肉一旦达到1厘米,癌变风险10%,达到2厘米癌变风险增至50%。还有广积息肉,和一般息肉不同,它是沿着黏膜表面横着生长的,危险性同样高,要积极考虑手术。
健康人士如果第一次检查无肠息肉,往后3-5年做一次检查,如果发现了没有癌变风险的肠息肉1年1查即可,但是有癌变风险的肠息肉切除后要注意了。医学调查结果显示,国外结直肠腺瘤术后3-5年复发率高达20-50%,国内1年复发率也达到38.1%,2年复发率飙升至78.2%,由此可见,肠息肉复发率之高,术后定期体检防复发也是一定不能省!
5、宫颈息肉
宫颈息肉通常因炎症反应、病原体感染、内分泌紊乱而起,患者会有白带异常、下体不规则出血等症状,少数患者有阴道口肿块脱出的情况。
宫颈息肉绝大多数情况都是良性的,临床统计发现,其癌变几率不足1%,如果息肉本身没有引起任何异常症状,只需定期体检,进行监测即可,如果息肉太大引起了上述几种异常症状,可以通过微创手术稍微处理并且做病理检查。
注意,若符合备孕时期出现宫颈息肉、息肉外观异常或超出3厘米、严重出血这三种情况之一,都建议患者进行手术切除息肉。
需要强调的是,虽然大部分息肉都是良性的,即使是腺瘤性息肉,演变为癌症也可能需要几年、十几年之久,但有种息肉的癌变率却几乎为百分百,即家族性息肉病。
家族性息肉病也是医学界公认的癌前病变,其特征为多发、多形、高癌变率。其中,胃息肉和肠息肉最常见,若不及时治疗,中年以后几乎100%的病例会发展为胃癌或结肠癌。
因此,四川省肿瘤医院胃肠外科中心胃癌病区主任赵平教授提醒,家族有消化道癌症病史的高危人群,一定要警惕息肉,发现后及时切除,做到早预防、早治疗。
三、不用切的息肉,日常也要注意护理息肉毕竟是人体长出的异常赘物,虽然从病理性质来说是良性的,但是其本身的存在就意味着人体出现了不可控的异常,要及时调理身体,查明病因。不用切的息肉也要和医生沟通好定期体检的周期,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和护理,将疾病风险扼杀在摇篮里。
此外,如果有家族癌症遗传经历的,要进行筛查体检,身体有炎症的要消除体内炎症,同时改善自己的生活习惯。有很多患者在将有癌变风险的息肉切除后,掉以轻心,导致息肉恶变、癌症复发的情况令人遗憾。希望大家能够提高重视,学会保护自己的健康。#人人能科普,处处有新知#
参考资料:
[1]《身体这6大地方发现的息肉,一定要小心!》.健康时报.2021-12-05
[2]《体检发现胆囊息肉怎么办?》.人民政协报.2021-09-06
[3]《科普| 您一定要知道的“胃息肉的那些事儿”》.消化界.2021-12-17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