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的孩子都有精神问题:这种病会让孩子成为
爱因斯坦的孩子都有精神问题:这种病会让孩子成为我是第一次听说这个病,查了下相关信息,原来“阅读障碍症”(Dyslexia),是大脑综合处理视觉和听觉信息不能协调而引起的一种阅读和拼写障碍症。电影里的这个小男孩,他之所以怎么都学不好,不是因为懒,也不是因为调皮捣蛋,真正原因是他患有“阅读障碍症”。小男孩平时所表现出的叛逆反抗,只是为了掩饰自己面对学习时的无能为力。想想在我们身边,是不是也有这种“学渣”?面对这些孩子,绝大多数的家长和老师,给出的意见总是出奇的统一——懒、笨、不开窍。可事实真是这样吗?有没有其他的可能?有的。
前两天看了一部印度电影,片名叫《地球上的星星》,讲的是一个“学渣”的故事。
这位“学渣”出身于一个印度中产家庭,爸爸负责赚钱养家,妈妈全职照顾孩子,家里有一个品学兼优的哥哥,“学渣”是弟弟。
弟弟画画很棒,但成绩很差,差到什么程度呢?他认为3*7等于3。弟弟不仅成绩差,肢体动作方面也不好,他没办法把球扔到准确的位置,他也没办法把鞋带、领带系好。
所以,弟弟的日子不好过,老师抱怨,同学嘲讽,爸爸不理解,妈妈无奈。
想想在我们身边,是不是也有这种“学渣”?
面对这些孩子,绝大多数的家长和老师,给出的意见总是出奇的统一——懒、笨、不开窍。
可事实真是这样吗?有没有其他的可能?有的。
电影里的这个小男孩,他之所以怎么都学不好,不是因为懒,也不是因为调皮捣蛋,真正原因是他患有“阅读障碍症”。小男孩平时所表现出的叛逆反抗,只是为了掩饰自己面对学习时的无能为力。
我是第一次听说这个病,查了下相关信息,原来“阅读障碍症”(Dyslexia),是大脑综合处理视觉和听觉信息不能协调而引起的一种阅读和拼写障碍症。
患有“阅读障碍症”的人,通常认字、记字困难,刚学的马上忘记,难以理解所读文字,阅读时容易跳行、漏字;写字时容易左右颠倒、大小不一、超格、没空格;此外,常伴有多动,注意力不集中,辨析方向距离有困难,平衡感不好;在系鞋带、用筷子等方面也不够灵活…………
所以,学习对于患有“阅读障碍症”的孩子来说,非常非常难。
>>>>好消息是,往往患有“阅读障碍症”的孩子,智商超群,对图形和空间维度更敏锐。他们只是沟通无法通过文字符号完成,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与世界对接的方式。此外,患有“阅读障碍症”的孩子,最难的阶段是在小学,只要小学阶段找到了克服的办法,后面就可以顺利发挥自己的特长。
大名鼎鼎如爱因斯坦、爱迪生、贝多芬、肯尼迪、乔布斯、丘吉尔等,都曾患有“阅读障碍症”。通过他们各自取得的成就,可以知道他们克服了阅读障碍,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与世界对接的方式,他们是幸运的,没被“差生”的标签束缚住。
电影里的小男孩也是幸运的,碰到了一位懂他的美术老师,帮助他克服了阅读障碍,引领他走向了适合自己的艺术之路。
现实生活中,我知道有一位女士,同样患有“阅读障碍症”,同样遇到了懂自己和帮助自己的好老师。
她就是派翠西亚.波拉蔻,美国著名的图画书作家。派翠西亚从41岁开始创作图画书,已出版百余本,获奖21次,她的作品大多取材于真实经历,配图传神,让人身临其境,又令人赏心悦目。代表作有《蜜蜂树》、《雷公糕》、《谢谢您,福柯老师》、《芭芭雅噶奶奶》、《三重溪水坝冒险记》、《丘老师的艺术课》等。
其中《丘老师的艺术课》写的是作者自己患有“阅读障碍症”时,遇到了一位好老师的经历。
在这本书里,作者的阅读障碍症其实不算很严重,因为能正常阅读,也能正确拼写,只是速度很慢。结合作者的其他书来看,才知道,作者在遇到丘老师之前,已经在另一位老师的帮助下,学会了阅读,详情可以看《谢谢您,福柯老师》。
在查资料时,发现,在象形文字国家里,“阅读障碍症”的发生率高达10%,按这个比例算的话,我们国家有将近1500万的儿童正受到“阅读障碍”的困扰。1500万啊,多庞大的一个数字。
更糟糕的是,我们很多人,根本不知道“阅读障碍症”的存在,面对这些怎么都学不会的“学渣”,依然习惯性给出负面评价,就像电影里的那些大人,也像《丘老师的艺术课》里的斯波尔丁老师。
该怎么帮助这些孩子呢?
我想,第一步可以广泛科普有关“阅读障碍症”的知识,让老师和家长们知道“阅读障碍症”的存在,刷新老师和家长们对“学渣”孩子的认识,不再一味批评,而是多一份理解。在理解孩子的前提下,再带孩子去寻求专业帮助。
这也是《丘老师的艺术课》这类读物存在的最大意义,作者通过真实的故事和富有艺术感的画面,巧妙展现新知识,悄悄刷新阅读者的旧认知。
所以,我要把《丘老师的艺术课》推荐给每一位关心孩子成长的大人们。它可以提醒我们记得,在面对“学渣”孩子时,不要人云亦云,不要随意贴标签,而是要去看到学不好的真正原因。
当然不管是电影还是绘本,出于创作的考虑,呈现出来的画面都比较简练,大家如果想了解更多阅读障碍孩子的日常状态,可以看一下《我不是笨小孩》这个纪录片。
此片子是由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中心与心理学部联合制作的,对三个阅读障碍儿童家庭,进行了长达三年的系统追踪跟拍。
纪录片里真实而深入地反映了阅读障碍儿童的生存困境和成长变化,以及家长、教师和孩子们的不懈努力。
最后,希望每一位“学渣”都能被理解,都能得到帮助,像《丘老师的艺术课》里的派翠西亚一样,跨过“阅读障碍”,走向属于自己的光明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