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慢病管理方案:提升县域慢病管理能力
基层慢病管理方案:提升县域慢病管理能力四项创新提升县域慢病管理能力↓↓为提升慢病管理能力吴川市医共体都做了哪些努力?接下来与广东卫生在线一起了解
“医生,真是非常感谢您!”王村港镇谭女士紧紧握着吴川市人民医院医生的手激动地说。
5年前,谭女士确诊2型糖尿病,四处求医但一直效果不理想,出现了一系列并发症。今年7月,吴川市医共体总院人民医院药剂党支部到谭女士所在地开展“党员 村医通”的系列义诊活动。得知这一消息的村医马建宇,立即联系人民医院的相关专家为其进行规范治疗 。
经13天的住院治疗,谭女士康复出院。由于需要长期用药,医生为她办理特定门诊,享受每年6000元的医药费报销。
而这只是吴川市医共体建设慢病管理的缩影。
为提升慢病管理能力
吴川市医共体都做了哪些努力?
接下来与广东卫生在线一起了解
↓↓
四项创新
提升县域慢病管理能力
▍创新一:探索“互联网 物联网 慢病管理”模式
吴川市医共体总院人民医院搭建了适合县域的慢病管理系统,通过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信息技术,探索和实践“互联网 物联网 慢病管理模式”;建立的慢性病管理中心,由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心血管内科、肾病内科、老年病科等临床专家、专科护士和网络信息员组成,负责县域内慢性病统筹管理、日常技术指导等;建立慢性病辖区居民健康档案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据了解,目前通过慢病管理平台,实现了医共体各分院连通。总院已经了建立统一的远程心电诊断中心、远程影像中心、检验中心,创新实现“基层检查、基层收费、总院诊断”的模式,更好地提高分院的诊治能力,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资源共享。
▍创新二:开展“党建 村医通” 慢病服务
医共体总院人民医院将13个党支部分片“承包”全市15个镇(街)196个村(居)委会,每个村(居)委会建立一个“村医通”微信群,每名党员作为一个微信群管理员,同时配备1名医师进行医学指导,每户群众派一人加入微信群。目前已入群的群众3.6万户。
总院通过远程会诊协助治疗,让群众享受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的优质医疗服务。
▍创新三:“联合门诊和联合病房”实现双向转诊
2020年9月,市医共体总院在大山江试点实行“联合病房和联合门诊”制度,派出高水平的医生组成医疗团队进驻主持日常诊疗。其中,一名副主任医师任综合病区主任,负责门诊和病房管理,兼职护士长负责病区管理,一名副主任医师和两名医师参与病区值班和门诊坐诊。
据悉,综合科共设有37张病床,其中6张专门接收市人民医院进入康复期治疗的住院下转患者。医疗团队承担联合查房和诊疗工作,确保了联合病房的正常运转。
在大山江分院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总院又在5个分院实行“联合病房和联合门诊”,用“5G互联网+智慧医疗”的方式开展工作——总院专家线上接诊,指导分院医生实时为患者进行检查,实现市医共体内总院与分院在疑难杂症会诊、影像质控及教学培训等方面的互动与合作,确保患者在联合病房能享受与总院同质化的医疗卫生服务。
▍创新四:开展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服务试点
医共体总院首批选取合作社区——大山江社区山基华居委,建设“慢病健康管理站”、“健康小屋”、“健康长廊”、“慢性病健康教育专栏”等,并对示范点加强管理,完善相关工作资料。
大山江分院为辖区内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医养结合服务,推行“子女网上下单、老人体验服务”的新模式,为高龄、失能、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护士到家”服务;开展65岁以上失能老年人综合评估和健康指导,改善失能老年人生活质量。
此外,吴川市医共体还通过组织、机制、考核三项保障,为慢病管理夯实基础。
慢病管理覆盖面不断扩大
群众就医体验得改善
据了解,吴川市医共体的慢病管理覆盖面不断扩大。2021年7月至2022年9月,纳入慢病管理系统的院内患者档案数超15万人次,累计高危筛查超2万人次,累计药学服务提醒超20万人次,累计体征监测超7万人次,累计系统复诊提醒超2万人次,累计健康宣教超13万人次。
应用慢病管理信息化系统,开展慢病管理的“诊后服务”,助力90%的患者在本区域内就能得到专业、全面、完善的健康服务,减少患者远期不良事件的发生、降低社会负担,也能调动医院、社区、家庭多方资源,提升医生服务的针对性和效率。总院慢病管理中心入选国家级县域慢病管理中心建设项目,是10家典型建设案例单位之一。
另外,吴川市医共体应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持续优化医疗服务,实施医疗全流程、闭环式的管理手段,为人民群众提供连续性、可及性的医疗服务,整合医疗服务资源,人民群众就医体验得到改善,就医满意度不断提升。
记者 | 周艳梅
编辑 | 吴秋秋 责编 | 张秀丽
通讯员 | 王琪
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