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毕业卖猪肉20年后的样子,他30年前毕业北大
北大毕业卖猪肉20年后的样子,他30年前毕业北大2003年,一则“北大毕业生“沦落”街头卖猪肉”的新闻报道,让陆步轩原本平静的生活掀起了惊天巨浪。为了谋生被迫卖起了猪肉,本想默默无闻做一个普通的小商贩,却被媒体关注,又在舆论中被迫出了名。不过在学习方面,班里里没有人对他不服气的。毕业的时候往讲桌上一站,各项水平都超过老师。一出题,数学英语老师都考不过自己。30年前,他从北大中文系毕业,怀着一腔热血,立志要干出一番事业。他先后做过多种职业,开过化工厂,做过小生意、创过几次业,均以失败告终。亏到兜里连100块钱都没有。
他可以说是最具有争议的屠夫了,在他身上有两个反差很大的标签。一个是高考文科状元,一个是北大毕业卖猪肉的屠夫。
他就是陆步轩。
在陆步轩的前半生围绕着考上北大、卖猪肉成屠夫、被迫出名这三个转折点。
读书时陆步轩因为学习好,心性就极高,还被同学取了个外号,夜郎。原因是因为同学都觉得他有些狂妄自大。
不过在学习方面,班里里没有人对他不服气的。毕业的时候往讲桌上一站,各项水平都超过老师。一出题,数学英语老师都考不过自己。
30年前,他从北大中文系毕业,怀着一腔热血,立志要干出一番事业。
他先后做过多种职业,开过化工厂,做过小生意、创过几次业,均以失败告终。亏到兜里连100块钱都没有。
为了谋生被迫卖起了猪肉,本想默默无闻做一个普通的小商贩,却被媒体关注,又在舆论中被迫出了名。
2003年,一则“北大毕业生“沦落”街头卖猪肉”的新闻报道,让陆步轩原本平静的生活掀起了惊天巨浪。
一夜之间,陆步轩成为众人嘲讽的对象。“北大毕业照样卖猪肉,这书是白读了?”更有人借此大肆宣扬读书无用论。
开始不断有人喊陆步轩“北大屠夫”,这四个字,硬生生地刺痛了他。
当初有多骄傲,卖猪肉时就有多自卑。
再一次重回大众视野,是他在北大“官方”的邀请下,他回到了母校做创业演讲,开口说的第一句话仍旧是:“我给母校丢了脸、抹了黑。我是反面教材。”
言谈间,几度哽咽。
彼时的陆步轩,虽然在事业上风生水起,但曾被世俗偏见和闲言碎语伤得体无完肤,让他始终觉得抬不起腰板。
如今,他创立的猪肉品牌销量超过10亿,成为国内响当当的土猪肉品牌。
再谈起“北大屠夫”这个身份,陆步轩释然多了,说:“应该也不算给母校丢人了。”还调侃自己是“最有文化的猪肉佬。”
从广受批评的“北大杀猪佬”逆袭为“最牛北大屠夫”,一路上他到底经历了什么?
01
1966年,陆步轩出生于西安市长安县的一个小山村,年幼丧母,且家境贫寒。作为家中长子的他,很早就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与不易,吃不饱穿不暖是常有的事。
一家六口的生活全靠父亲种地干农活谋生,在陆步轩的记忆中,父亲常常扛着一把沾满泥的锄头,迎着朦胧的夜色,佝偻着身子缓缓的朝家的方向走来。
一家人在围着桌子,映着煤油灯昏暗的光,一人一个馒头就着白开水就是晚饭了。
父亲有着庄稼人坚信子女读书改变命运的朴素信念,他时常教导几个孩子,要好好读书,才能走出大山。只要孩子们能继续读书,哪怕他砸锅卖铁也要供他们读。
贫穷困苦没有影响少年的心性,陆步轩反而在读书方面很有天分,从小学习成绩就比同龄孩子要遥遥领先许多。他立志长大后成为一名科学家或者是文学家,要在一定领域有造诣。这样才能换门庭,光耀门楣。
高考那年,他考上了西安师范大学,他心性高,不想当老师,只想进最高学府。结果通知书刚拿到手就被他撕了个粉碎,他铁了心要考北大。
1985年,如陆步轩所愿,以长安区文科状元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
拿到通知书那天,父亲坐在堂屋的门槛上,拿着北大的录取通知书看了一遍又一遍,嘴里不断念叨着“我家轩娃有出息了,真好咧!”
陆步轩则骑着自行车在村子里挨家挨户地高喊“我成功了,我成功了。”乡亲们也都竖起大拇指夸赞“了不得、了不得......。”再有文化点的就说是“文曲星下凡。”
高官俸禄、出人头地是村民们一致的期许,从来都是一分钱掰着两分钱花的父亲,也阔绰的大摆宴席庆祝。
进入北大的第一天,同学们见到陆步轩的第一眼就以为他是送学生到学校的农村亲戚。他把香烟夹在耳朵上,盘腿随意地坐在下铺床上,怎么看怎么不像北大学生该有的样子。
陆步轩到了北大,才发现北大里处处都是人才,同学们除了学习好,在其他方面更是出色。相比之下,陆步轩则显得有些平庸。
为了追赶上其他人,他几乎不去参加任何社交活动,一门心思的在图书馆潜心学习。
他读了很多书,也让陆步轩渐渐有了“惟有读书高”的文人之心。毕业那年,他和其他人一样对未来有着无限憧憬。天子脚下,最高学府高材生,怎么不算是天之骄子。
但这份骄傲很快就被无情地现实打碎。
02
毕业后原本有一所学校邀请陆步轩去教书,但教书并非陆步轩所愿,他心性高,觉得委屈,“如果要当老师,当初考上的师专就能去了,何必还要上北大?”
于是甩手而去,他还是想干点更大的事业出来。
可毕业分配的形势并不好,祖上几代都是务农。没有背景、没有关系。想分配在北京的单位,几乎不可能,他从来也不知道领导家的门往哪边开,也羞于做这种抹不开情面的事。
结果阴差阳错被分到一个快要破产的长安县柴油机配件厂,上午去报道,下午就离开了。
最后被分配到了家乡长安县计委,一份无编制的临时工。
当时的中国正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中,计划经济已然走到尽头,他没别的选择。只能在单位里端茶倒水打杂。
陆步轩还是坚持着自己文人的“小清高”。不懂圆滑,也接受不了世俗中的那点事,所以在在县计委的那几年,实在不好过。没有编制,也分不到房子,只能和妻子挤在一个六平方米的小房子里。工资也只有正式工的一半。
不过陆步轩也从来没想改变过自己的性格,他想成为一个“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人,要活出真实的自我。
一次他发表了一篇文章得了奖,却发现有领导的名字写在了陆步轩的前面。这让陆步轩愤怒不已,觉得自己的成绩被“剽窃”,口诛笔伐一番后,他丢了工作。
为了生计,他决定下海经商,放手一搏。他办过工厂,做过装修、也在零售行业涉足过。可没有哪一样是做成功的。
不仅如此,还欠下了一屁股债。
在最艰难的时候,妻子与他离了婚。妻子对外人说,当初选择嫁给他就是看中了他的文凭,可现在文凭不顶用,他让自己丢尽了脸面。婚姻自然没有继续下去的必要了。
事后陆步轩上节目时回忆,人其实能坚持下去无非是因为有个精神支柱,精神垮了。就什么都垮了。
那是陆步轩最消沉的一段时光,他开始破罐子破摔,甚至做了一段时间职业赌徒。牌桌上轮流坐庄,规则人人公平,这让他心中多了些安慰。
他每日睡到大中午,再胡乱煮碗面填饱肚子。冲上牌桌上厮杀到半夜,回家再蒙头大睡。就这样过了几个月。直到遇到了现任妻子,才结束了他那段“兵荒马乱”的颓废日子。
03
以前是光杆司令一个,日子过得再糟糕那也是一个人的事儿。
现在再婚有了家庭,可不能再任性。何况现任妻子是在他最困难的时候跟了他,不图财不图名。这又让陆步轩重新有了信心。
妻子鼓励他,事业不分贵贱。没有所谓的放下身段,靠勤劳双手干活的人,都是值得尊敬的人。
那个耿耿于怀自己是读书人,是“体面”文人的陆步轩也学着向生活妥协,他向亲戚借了几万块作为启动资金,开了一家副食店。
进了一批电池,可批发的5号电池全是假的,他不愿以次充好,只能把所有的电池都放在家里自己用。前后三个月,亏了将近一万元。
万般无奈之下,妻子提出去卖猪肉。原因是成本低、回钱快。于是在菜市场的一个角落里,一个戴眼镜卖猪肉伙计开的小摊悄然而生。
陆步轩也觉得干这一行脸上无光,他不敢告诉乡里乡亲,就连家中的老父亲也被蒙在鼓里。他穿着白背心大马褂和黑色大短裤、踏着人字拖,在肉铺的案板上刀起肉落。手上是常年洗不干净,后来就索性不洗的粘稠猪油。
街坊邻居没人知道他是北大毕业的高材生,他和其他卖猪肉的摊贩也没什么区别。要说唯一的区别,就是在鼻梁上的那副破旧眼镜。
陆步轩也索性说自己就是个文盲,这样一来至少不会遭人耻笑。然而一次村里的熟人在集市上闲逛认出他后,消息很快就传到了父亲那里。
父亲得知消息后,从乡里直奔到儿子的肉铺,看着儿子挂着油腻的围裙,在摆满肉的案板前熟练的剁肉称重,气得流眼泪。
父子俩面面相觑,回到房里陆步轩倒了一杯酒给父亲,父亲一口闷下后,绝望地离去。
不过陆步轩即使是做小本生意也秉承着读书人该有的正直。他卖的肉从不缺斤少两,肉新鲜实在。长期下来,积累了不少回头客,钱也赚了不少,还了债,日子也有些奔头了。
别的档口一天猪只能卖出一两头猪,他的档口每天能卖出十几头猪。
一直到2003年,北大才子沦落为一介屠夫”的消息将37岁的陆步轩推到了镜头前,记者问“你以后想干什么,”他的回答也很是直接,“ 我不敢说,命运基本上不掌握在我手里 。”
记者再问,“如果十年后你还在卖肉,你会不会难过?”
“那也没什么难过的,我本来就是卖肉的 ”。
经过媒体一报道,在社会引起了广泛的谈论。有骂声,也有同情,也有人向他抛来了橄榄枝。
有政府部门主动向陆步轩提供进入编制的机会。文化人渴望多年的身份认同感在这一刻得到了实现。
2005年,他把肉铺交给了妻子管理,去了长安县的档案馆做起了地方县志编辑工作。他编撰的地方志还获得了国家级奖项。
闲暇时还会去自家猪肉档口里转转。
无论是从文还是从商,陆步轩都有着读书人的轴劲。做一件事,想尽办法把它精耕细作做到极致。
04
2008年在广州,陆步轩认识了北大师兄陈生。陈生的经历和陆步轩颇为相似,两人都是单亲家庭,从北大毕业后分配到了广东办公厅当秘书。
那时的市场经济才初显苗头,他写了篇支持市场经济的文章,被领导狠狠的批评了一顿。他暗暗下决心等找到了新的路子,就辞职。
但不同的是陈生毕业于经济系,陆步轩毕业于中文系。这在他们两个人身上也呈现出了截然不同的心性。
一个有着商人的圆滑灵活,哪里有赚钱的机会就往哪里冲;一个有着文人宁折不弯的书生傲骨,丢了什么都不能丢了文化人的真性情。
那会儿广东沿海刚刚开放,陈生白天就在办公室里当公务员,晚上就去灯光夜市摆摊卖衣服做点兼职。一天能赚30块,那时他一个月工资才80块钱。
市场人人来人往,没有人认识他,他也不在乎。
后来靠着帮朋友做房地产发家,在没有一分钱投资的情况下,陈生在三年里挣到了一个亿。后来创建了天地食品集团,一家包含售卖土鸡的公司,因为遭遇禽流感,就开始尝试做猪肉生意,这才和陆步轩有了交集。
陆步轩从来没想过要把自己的猪肉生意做大做强,他自认为没有那个经济实力,守着自家档口好好经营就行。
他骨子里有着知识分子对做事极致的认真,也仍保留着传统文化人的那一份保守。
都是做猪肉生意,陈生讲究的是规模化经营,而陆步轩则讲究精细化经营。
两位高材生碰撞,直接碰撞出了一所“培训职业屠夫的学校”,陆步轩则作为校长,负责讲课和编辑教材。
2009年两人还一起创办了猪肉品牌“土猪壹号”,在创业期间,陆步轩和陈生一起被邀请登上了母校北大的职业演讲讲座。
陈生在上台之前,还多次劝导陆步轩一定别卑屈,等真正上台时那句“我们都是北大的丑角”,无不体现着另类创业者面临的社会舆论压力。
2016年,互联网之风席卷而来。“壹号土猪”品牌进军电商领域,而陆步轩也因此遭到了质疑,公务员与经商身份同时兼顾,被批违法经营。
也是这时,已经50岁的陆步轩在深思后决定辞职,专心做起猪肉品牌生意。
如今,公司在广东、广西等几十个城市建立了养殖基地,每年的销售额更是高达十几个亿。成为行业内有名的土猪肉品牌。
陆步轩的身价更是飙升,无疑从当年那个小摊贩上挥刀卖肉的屠夫逆袭成为名副其实的企业家。
回望过去,陆步轩用了几十年才与“北大”和解。
在以前的陆步轩看来,北大是中国最高的学府,这在思想上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你做得好,别人会觉得是应该的。倘若稍有差池,人家就会嘲笑你,你北大的什么水平?
而现在的陆步轩看来,能上北大只能说明学习比别人好,脑袋比别人灵活。在学习上有天赋,其它并不能证明什么。社会上的知识还有很多,需要不断去摸索学习。
而关于传言他为北大捐款9亿,对此,他也表示震惊:卖猪肉没有那么暴利,纯属子虚乌有。
农村孩子考上北大,屡屡碰壁,最后困于体制,困于世俗多年,抑郁不得志,生活艰难,为了糊口才去卖猪肉。
哪怕是从天之骄子跌落神坛,变成猪肉案上的屠夫,他也能绝处逢生,逆风翻盘。小小肉案,方寸天地,成就了人生。
他用自己另类的人生,向我们诠释了读书无用论,是最大的谎言。也正是印证了陆步轩说的那句话,读书不一定能改变命运,但读书一定能改变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