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怎么给老师教小学生做美食?郑州中小学劳动教育

怎么给老师教小学生做美食?郑州中小学劳动教育文化路一小的学生在老师带领下,到“知行苑”劳动实践基地里察看萝卜长势这片香菜地不是别人家的,正是三(九)班的“责任田”。当天下午,三(九)班的50多名学生在班级“责任田”里,正在上一节劳动教育课,他们的老师李瑶和师梦凡在一旁给予指导。12月1日到3日,河南青年时报·东风新闻记者走访了郑州市金水区文化路第一小学(简称“文化路一小”)多个校区、郑州市第五十八中学(简称“五十八中学”)、郑州市中原区郑上路小学(简称“郑上路小学”)等多所学校,实地探访学校劳动教育课情况。菜地变“乐园”“该施肥了。” 12月3日下午,文化路一小翰林校区的一片菜地上,三(九)班学生吴雨涵和王译晨正蹲在一片香菜地里,不停地疏松土壤。

11月22日,河南省教育厅公示第二批河南省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学校评审结果,郑州13所中小学入选其中。

在这些学校里,劳动教育融入课堂内外,学生既可以在课堂上学习劳动技能理论知识,还能走到校园农耕园,种菜收麦子,和面擀面条也被老师搬到了课堂。从校园到社会,学生体验着劳动教育的乐趣。

早在一周之前,11月14日,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下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其中规定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培育“德智体美劳”的全面人才,河南出“实招儿”。

郑州13所中小学出圈,被认定为河南省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学校,这些学校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

12月1日到3日,河南青年时报·东风新闻记者走访了郑州市金水区文化路第一小学(简称“文化路一小”)多个校区、郑州市第五十八中学(简称“五十八中学”)、郑州市中原区郑上路小学(简称“郑上路小学”)等多所学校,实地探访学校劳动教育课情况。

菜地变“乐园”

“该施肥了。” 12月3日下午,文化路一小翰林校区的一片菜地上,三(九)班学生吴雨涵和王译晨正蹲在一片香菜地里,不停地疏松土壤。

这片香菜地不是别人家的,正是三(九)班的“责任田”。当天下午,三(九)班的50多名学生在班级“责任田”里,正在上一节劳动教育课,他们的老师李瑶和师梦凡在一旁给予指导。

怎么给老师教小学生做美食?郑州中小学劳动教育(1)

文化路一小的学生在老师带领下,到“知行苑”劳动实践基地里察看萝卜长势

“种植之前,要先了解蔬菜适合什么季节,需要怎么施肥等知识。” 师梦凡不仅是一名数学老师,她与班主任李瑶,共同负责班里的劳动教育课。上课前,师梦凡会先给学生讲讲种植的植物,讲不同种子播种时的注意事项,使用农具时怎么做好自我防护,讲完后再带学生进入“责任田”。

师梦凡说,翰林校区从建校之初就设置了3000㎡的“知行苑”,作为学校的农耕试验田,每个班级分配相应的“责任田”。文化路一小党总支书记、校长侯清珺介绍,文化路一小翰林校区基于3000㎡的劳动实践基地,按照“春种、夏耘、秋收、冬藏”四季农事设置课程内容,采取“知—行—创”的学习模式开展农事劳作课程。除种菜外,每年六七月份,“知行苑”里会种满小麦,学生们在农田里收割麦子。

前不久,教育部基教司公布了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典型案例名单,文化路一小劳动教育案例《“乐享生活 知行合一”——“知行苑”劳动教育课程研发与实施》入选。

师梦凡说,每周二的课后延时是学校的劳动教育课,每个年级都会派一个班级到试验田里,固定上劳动教育课,而平时各班级自由安排时间,来管理各班试验田。

侯清珺介绍,文化路一小四校区统一将劳动教育课纳入课程规划、纳入教学任务,自主研发课程资源包,周五下午保证学生每周1课时的劳动必修课时间,围绕“生活自理爱劳动”“生产劳动我爱学”“服务他人我能行”三个主题,一、二年级侧重于做好生活自理,学会整理书包、包书皮儿、叠衣服、剪指甲等简单的生活小技能;三、四年级侧重在动手实践中热爱劳动,感受创造之美,如制作排箫、种植蒜苗和蒜黄、自制树叶标本等;五、六年级注重实践与创造,让劳动服务于生活,如种植多肉、废旧衣物制作沙包、制作毕业纪念册等。

怎么给老师教小学生做美食?郑州中小学劳动教育(2)

文化路一小校园劳动实践岗位“午餐值勤小帮手”

文化路一小不同校区的劳动教育既有相似之处,也有各自的特色。

在文化路一小金桂校区,二(一)班的同学们认领了学校动物乐园。

他们算了一笔账:“如果一只兔子30元,加上笼子及各种维护费用,养10只就得上千元。学校有这么多钱吗?”在讨论之后,他们想到了解决办法:以学校代养的方式“众筹”小动物,谁家有小动物就带到学校代养。

二(一)班的问题解决了,二(三)班的同学们又发愁了:“我们只有两个‘农具角’,如果每天劳动都要自带农具的话,那‘农具角’岂不是要‘爆炸’了?”于是,经过师生的共同商量,“共享农具”的解决方法出现了……

侯清珺介绍,学校在进行空间设计、种植养殖的实践中,正是为了解决时间分配、场地协调、农具共享、资金来源、物料消耗等真实问题,同学们尝试运用多领域知识技能,以“众筹管理”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劳动的质量和效率。

七年级学生做面点 八年级学生学炒菜

不仅劳动教育课程内容丰富,不同层次的学生劳动教育也有区分。侯清珺介绍,对于低年级学生,主要是培养劳动兴趣和劳动习惯,除了一些项目化学习之外,学校还给孩子设置了劳动岗,如收纳整理、洗红领巾等,侧重于个人简单的生活起居;对中高年级则更侧重于家庭劳动和校园劳动,以及适度的社会志愿服务。

一年前,五十八中学八(16)班学生赵梓林学会了做人生第一道菜——西红柿炒鸡蛋,这是她在学校劳动教育课上学到的。赵梓林说,在课堂上,他们还学习怎么和面和发酵,“觉得劳动课很有意思,能亲手去做饭,很有成就感”。

“学校设置了指尖智慧、美食文化、校园责任田、职业启蒙、校园CEO五大课程模块,每一主题模块分必修和选修内容,必修主要通过每周1课时来实施。必修课内容的设置结合了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年龄特点,选修以每周一至周四社团课来实施。”五十八中学副校长张琼介绍,必修课有8个劳动老师,1个老师带5个班,一周一次课,给学生讲一些容易操作的内容。而选修课上,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报社团。为了科学有效地规划劳动课程,学校特选取一部分优秀教师担任劳动专职教师,并分批次进行劳动教育教学专项学习培训。

张琼说,学校利用校园基础设施和资源,开发了“绿地承包”和“体味餐厅”志愿服务类劳动课程。在学校农耕园里,种植的石榴树、山楂树经过学生们悉心的养护,硕果累累。在场地方面,五十八中学特装备了专用的劳动教室,配备的教学用具能满足烹饪、电工、木工、风筝制作等课程开展。在学校主教学楼建设了用于花草种植的空中花园。

怎么给老师教小学生做美食?郑州中小学劳动教育(3)

郑州市第五十八中学学生在劳动功能室上传统与创意木工课

根据五十八中学劳动课程设置,在烹饪方面,学生每学期学做一道菜,七年级学生要学会做锅贴、饺子等食物,八年级学会四种豫菜和四种川菜的做法。

“学生处有一个综合素质评定,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都融入进去。”张琼说,劳动教育课参与学生每学期的素质测评。

劳动运动会、丰收节 传统节日里的劳动教育

文化路一小教导处主任王玉平说,学校依托“知行苑”开展了劳动运动会和丰收节。

今年5月,文化路一小首届劳动运动会开启,四个校区全体师生和家长代表在春日里邂逅“劳动 运动”的特别定制。捡豆子、剥花生、剥蒜瓣儿,对着采购单找准芹菜大葱莴笋大南瓜,扛起20斤大米往前冲,河南各地特产,劳动工具也走出时装秀,垃圾分类知识“变身”体育游戏……

王玉平介绍,劳动运动会基于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采用“实景化劳动运动场”模式,模拟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三大场景,设计了趣味劳动和运动相结合的比赛项目,进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实施。

运动会上,很多农作物被搬到赛场上。

“咯嘣”!什么声音?中年级的剥花生比赛开始了,选手们在赛道上奔跑至裁判员老师处,开始专注地剥花生。有的同学轻轻一捏花生壳的头部,花生壳就裂开了;有的同学干脆从花生壳中间掰开,一分为二;有的同学小手力气不够,张嘴来凑,咬开外壳,抠出花生米。

在欢庆丰收年项目中,有同学分不清苦瓜、黄瓜。在“运粮过河”游戏中,同学们要搬运实实在在的粮食,有20斤的大米,有10斤的花生,怎么办?合作力量大!有的是两个小伙伴合作,有的是和爸爸妈妈合作,他们一起通过搭建的木桥,穿越山洞,将粮食成功运到对岸。

低年级学生做简单的劳动,高年级学生的标准就会高一点。

高年级同学表演起创意草帽秀,一顶普通的草帽,如何在同学们的自备材料中变废为宝、华丽变身呢?瞧,妈妈的丝巾、爸爸的酒瓶盖、奶奶的毛线团……都成为草帽的装饰,看着一顶顶创意十足的草帽,同学们感受到创造性劳动的魅力。

除了劳动运动会外,文化路一小翰林校区以“知行苑劳动教育实践课程”为载体,开展了“校园丰收节”。

每年10月份,是学校的校园丰收节,一到四年级的同学们摘黄豆、摘南瓜、采山楂……忙得不亦乐乎, 五年级的同学在丰收节里尝试用废旧的物品,开动脑筋动手制作劳动工具。

从课堂到社会 劳动教育赋能“双减”

在记者走访中,这些学校都积极地将劳动教育从课堂上带到社会上,利用校外实践丰富学生的劳动课。

五十八中学副校长张琼说,学校为每个年级规划了校外老师实践活动,根据学校劳动课程规划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未来将分别组织学生到中棉试验田、宇通零部件厂等单位参与活动。

在郑上路小学,学校每学期组织3~4个研学团队到张仲景国医馆和本草国医馆进行研学,学校积极构建“豫见仲景 本草生智”劳动教育课程,融合中医药文化,建设劳动体验园区、劳动工坊,指导学生种药草、习药性、研药理、制药膳,传承中医药精华。

侯清珺介绍,文化路一小金桂校区在建设初期,很多设施还不完善,为了让校园变得更美,在老师带领下,学生走进绿博园考察了场景设计,为校园建设提建议。

郑州市内的学校,场地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办好劳动教育课?侯清珺说,要么利用有限的土地,要么走出去与校外结合,借助校外的平台。“我们与河南轻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合作关系,解决师资、场地、实践教学等问题,学生走到大学里,可以体验面点师、酿酒师等职业。” 侯清珺介绍。

“双减”背景下,劳动教育如何为学生成长“赋能”?侯清珺说,12月初,学校刚给孩子发布了家庭劳动任务的清单——技能大比拼,“‘双减’了,回家没有作业了,让孩子在一个月的时间,去练一道菜,到2022年元旦晚会时,进行劳动技能大比拼” 。

“我们课后延时根据家长需求,第一个时段让孩子完成作业,第二个时段让孩子全部动起来。”王玉平说,学校还充分利用延时,让学生到“知行苑”劳作,其余时间,学生可在午饭后,来“知行苑”看看农田浇浇水。

在五十八中学,张琼说,学校通过增加社团的类型和数量,将“双减”和劳动结合起来。木工社的指导老师张宪波说,为发挥学校劳动教育传承非遗文化的作用,在劳动教育选修课程中,先后开设了剪纸、刺绣、木工、钧瓷等手工类课程。

2021年,由张琼主持的“非遗手创”荣获郑州市劳动教育名师工作坊,老师王娜设计的“剪纸——蝴蝶”一课荣获劳动教育必修课优秀教学设计,郑萌萌老师设计的“永远跟党走——手工刺绣党徽”荣获郑州市学科渗透劳动教育优秀教学设计。

怎么给老师教小学生做美食?郑州中小学劳动教育(4)

五十八中学师生在劳动功能室开展非遗剪纸手工课

郑上路小学严格执行“双减”政策,以“双增”促进“双减”,以工坊的建设和发展为抓手,增加学生课后劳动的机会,增加学生美育方面的学习时间和机会,学生的审美力、创造力和生活力等综合素养都得到了提高。

来源 河南青年时报·东风新闻

记者 弯文奎/文 赵墨波/图

编辑 杨阳

校对 王冰

审核 田震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