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绳一分钟几个才算合格,跳绳标准越定越高有必要吗
跳绳一分钟几个才算合格,跳绳标准越定越高有必要吗女儿在普通公办小学读二年级,老师每天要求跳180个/分钟,家长拍视频一分钟发群里打卡。老师要求高对学生有好处,二年级应该比六年级跳的快,因为这个年龄体重轻,协调能力最强的时候。女儿现在是190。瑛:调查中,有位老师之前遇到过类似情况,但仍属个例,因为那孩子有早发育迹象,骨龄比同龄人要大,医生要求平时多跳多运动。“对二年级来学生来说,还是需要变化着练习方法,增加练习的趣味性,激励孩子为目标去努力。”这位体育老师说。家长们的观点却截然不同。支持派认为,标准提高点很正常,对小学生锻炼身体有好处,既可以帮助长高,还能为初中阶段的体育测试未雨绸缪。许多爸妈为证明观点,还晒出了自家孩子的跳绳成绩,表示坚持每天练习,每分钟185个甚至200个,都可以做到。
将120分的标准当成及格线,让一二年级小学生每天练习跳绳几千下,有必要吗?记者的“跳绳调查”,引发热议。
高标准或许能解释的通。但对于二年级学生每天跳绳几千下,不少体育老师认为“没必要”。
文澜实验学校的严老师说,跳绳主要是锻炼孩子的协调性和综合素质,每天跳几组练习速度和耐力即可。而且即便是体育课,也不光只练习体测项目,长时间练习一个项目,孩子容易枯燥乏味。
金教练也认为,每天跳绳几千下,对孩子的膝盖、脚踝并不好,特别是一二年级,骨骼还没发育完全,对关节的损伤会很厉害。
调查中,有位老师之前遇到过类似情况,但仍属个例,因为那孩子有早发育迹象,骨龄比同龄人要大,医生要求平时多跳多运动。“对二年级来学生来说,还是需要变化着练习方法,增加练习的趣味性,激励孩子为目标去努力。”这位体育老师说。
家长们的观点却截然不同。
支持派认为,标准提高点很正常,对小学生锻炼身体有好处,既可以帮助长高,还能为初中阶段的体育测试未雨绸缪。许多爸妈为证明观点,还晒出了自家孩子的跳绳成绩,表示坚持每天练习,每分钟185个甚至200个,都可以做到。
瑛:
女儿在普通公办小学读二年级,老师每天要求跳180个/分钟,家长拍视频一分钟发群里打卡。老师要求高对学生有好处,二年级应该比六年级跳的快,因为这个年龄体重轻,协调能力最强的时候。女儿现在是190。
Helen一掬山泉:
都靠练出来的,我娃能跳238个。
王小玲:
跳绳是长高、练耐力、练体能的最简单运动,而且初中还有跳绳测试。现在最轻便的时候打好基础,到时候还不是手到擒来!
流星雨:
跳绳是最基本的体育锻炼,学校规定这项作业我觉得挺好。现在有些孩子出早操都会晕倒,说明体质有多差,平时都不怎么体育锻炼。
Amy Dong:
跳绳是个不错的运动,据说对孩子长高都很有帮助,多锻炼没啥不好,有要求才有进步,没必要大惊小怪,等初中高中再锻炼那时间得用挤!
跆拳道猪猪:
我同事的女儿三年级有提前发育迹象,看了医生以后,医生就让他每天监督1000个跳绳,不让吃鸡,现在长的很高了。
持反对意见的家长则认为,孩子的身体素质本来就不一样,锻炼标准也应该因人而异,不能拿120分甚至更高的标准要求所有孩子,否则设置60分及格线还有什么意义。如果标准超过孩子的能力,甚至可能伤害身体。本来是锻炼身体的体育项目,都有点变味了。
欢颜:
一年级时候连跳三组,每组160个。当时直接把我家娃跳进了急诊,排查一天,结果是腰肌劳损。
嘉M:
想想我们跳绳从幼儿园大班开始一直哭到小学中段的这几年,真是我也想哭了。
wangcat28:
这么“高标准”干什么?中学180多个都是100分了,不要拔苗助长。
J'wei:
有必要吗?每个人身体素质都不一样,为什么要一刀切的标准。能跳到又怎么样?我非常不理解。
潘:
小孩子运动量要适量的,伤了韧带膝盖就不好了。
Sandra F:
让孩子们锻炼的初衷是好的,可是越来越高的标准和每天都要做的要求就让初衷变味了。问了上海北京的孩子,没有这样的要求。杭州小学阶段除了体育要求高,还动不动要求每门课都达到优秀,统考达到多少分数,这是要老师和家长培养全才吗?每一项要求看着都很好,全放在一起,老师、学生、家长的负担和压力就积累起来了。
如沐风行:
跳绳原本是为了强身健体,过了就本末倒置了。
王延定:
要根据小孩子的身体发育来锻炼,儿子五年级,我从不让他长跑,但是到了初二之后就要练习长跑了,锻炼整体体能、肺活量,因为初二身体开始长开了,各方面接受比较强,锻炼效果好,也不伤害身体。
文仙:
跳绳是我们小时候很开心运动,是为了锻炼身体。可现在变味了,非得一分钟跳几百个,要知道每个孩子的体质和生长发育是有差异的。跳绳为了加分,那也太功利了。
ZXY:
如果孩子喜欢这项运动那另当别论,如是硬性规定那就有点过了,体育运动项目很多,应该让孩子们自由选择。
有网友猜测,每分钟185个的要求来自中考满分标准。“这样违反孩子生长发育规律的要求都可以受家长追捧,那其他学科也咬牙努力一下吧。何必要九年义务教育,三年直升高中教育,多省时啊。”
建议:
这样练跳绳更合理
对于跳绳,是否有更合理的训练方式?金教练建议,低年级每天练习3组一分钟跳绳就足够了,但练习时可以稍微加大强度,还可以进行辅助练习,比如提踵(即抬起后脚跟)、轻轻跳跃,用来加快速度。
“平时让孩子回家训练,我们会让孩子自己分析,到底是速度还是耐力的问题。比如30秒之内跳的个数少于80个,说明是速度较慢,可以多练习30秒跳绳;如果总的一分钟或一分半钟的跳绳数少,就是耐力的问题,多练练一分半或者两分钟的跳绳;还有一种是跳绳容易被绊住,就要以量来稳定,保证一次能连续不断。”文澜实验学校的严老师给出建议。
说开去:
为什么跳绳那么受重视?
不得不说,跳绳这一体测项目,已经成为各家各户都离不开的话题。有读者报料:“我们全区都有跳绳要求的,整个小区9点开始哐哐哐跳绳,每天都要微信打卡的。”
前段时间,因为体测跳绳,还引起了杭州几家住户的邻里矛盾——
19楼网友@沁@
住在我家楼上的小孩每天晚上大概八点开始就在家里面跳绳,时间持续两三分钟左右。我听着真的很难受啊!砰砰砰砰砰砰,我们家孩子因为怕影响别人都是带绳子去楼下跳的。真不知道这家人是怎么想的……
我住的是10年的小区,两梯两户,电梯口的过道足够跳绳拍球。另外还有一个公共阳台也可以跳绳,而且走廊带门,雨淋不到,风吹不到,不想下楼的话也能在那里运动。而且,我们小区大部分有小孩的家庭,小孩都是在电梯口跳绳的。可是,我家楼上住着的就是喜欢在家里跳绳,不愿意开门在门口跳。
此帖一出,引来了很多网友的围观,不少人直呼自己也遇到了和楼主一样的情况。
有的人认为,反正也就两三分钟的事忍忍就过去了,而且小孩子跳绳也情有可原,能理解就多理解吧。还有网友笑言:“所以还是买学区房好,楼上楼下都住着要跳绳的小学生,大家一起跳,就不会有这样的矛盾了。”
但凡家里有孩子,都绕不开跳绳的话题。其实,跳绳作为体育达标中唯一有加分项的测试,重要性不言而喻。
“跳绳项目对低年龄段孩子的足弓形成很有帮助,练习久了足弓会越加明显,对爆发力训练也会有帮助,而且比较锻炼孩子的耐力和协调性,是个不错的综合性项目。”这位体育老师分析,这也就是为什么低段的老师和家长尤其重视跳绳的原因。
当然,也因为跳绳便于练习,对场地要求不高,即使在家也可操作,而且低段孩子刚从幼儿园升上来,或多或少都练过跳绳,家长又格外关注刚升学的孩子,重视程度也比高年级更明显。
总结:
引发家长焦虑的到底是什么?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包括陈玲在内,即便觉得每天打卡是件挺烦人的事,绝大多数家长还是挺愿意配合老师的,因为觉得加强体育锻炼没啥坏处,哪怕标准稍微提高一点,也是鼓励小朋友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出发点肯定是好的。点点读幼儿园大班的时候每分钟只能跳20个,现在每分钟170个,就是靠每天锻炼。
真正让家长感到不安,引发焦虑的其实是“攀比心”,不甘落于人后,你家孩子跳的多,我家孩子要跳的更多,大家都想争做第一,忽视了真正的体测标准。而在朋友圈里晒跳绳成绩的,往往都是跳绳小达人的家长,其他家长一看就更焦虑了。以至于体育锻炼被带歪了节奏,人为地将标准越定越高,甚至忽视了孩子的体质差异、身体极限和体育锻炼的科学性。
一位幼儿园家长向记者吐槽:“我们小区盛传大班需要每分钟158个。”
有网友为此专门写了一首打油诗:爹妈拼不过,只好拼儿子;奥数拼不过,钢琴服不服?钢琴拼不过,识字比一比;识字拼不过,跳绳求放过!
那些因为孩子每分钟没跳到185个、200个的小学生家长,不妨静下心来看看体测标准。有位爸爸如此做了以后,专门给儿子道歉了:“儿子每天跳得不好,我就会凶他,对不起儿子啊,对照这个要求,他可以拿满分啦。”
(原标题《跳绳标准越定越高有必要吗?家长吵起来了》。编辑 高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