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托管班怎么提升品质?定制温暖的教育
小学托管班怎么提升品质?定制温暖的教育不仅老师和孩子参与到学程周中,家长们也在学程周期间颇有收获。四年级学生家长祁智表示,学程周让学生、老师、家长共同面对一个未知的世界,在探索和摸索的过程中形成一个成熟的教学方案,很有价值。“学程周的可贵在于,所有人都面临着未知,所有人都在一起匍匐前进。在‘读城’学程周期间,孩子们跟着老师在南京城墙上奋力狂奔的画面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让我非常感动。”祁智说。在农业学程周现场,孩子们寻访农田、花卉市场,了解水培植物,并亲手尝试种植蔬菜。“我们尝试用各种比例加入水和营养液,但是好多比例并不适合蔬菜的生长。最后,我们调研发现以6:1的比例调和水和营养液,种出来的菜味道更好,更有营养。”五年级学生印力熹说。在四年级上学期的学程周项目“读城”当中,孩子们从历史、人文、建筑、民俗、艺术等多个维度,对南京这座古城进行了调研式的解读。“‘读城’也就是读我们的南京城。我们的孩子生于斯、长于斯,但他们对这座城
新华网南京6月29日电(庞雪汀)小学生一周不上课,走出课堂,在社会生活中追寻知识的本真——这样的教学课程设置看起来是不是有些不可思议?在南京市拉萨路小学,一组名为“学程周”的定制课程正在践行着这种“返璞归真”的教学精神。6月29日下午,在拉萨路小学举行的“学程周”课程发布暨表彰大会上,拉小师生和教育专家们齐聚一堂,共同分享、探讨了基于这一课程的收获与思考。
孩子们走进工厂,亲手参与到工业产品的制作中
学程周,是为拉萨路小学不同年级的学生定制的课程。每学期集中利用一周学时(六年12周),以项目化的课程组织,引导儿童回到知识发生的现场,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综合运用多种学习方式,亲历知识的发生和应用。“扑流萤望星空”、“非遗小传人”、“读城”、“走进工业4.0”……拉小的老师们根据一到六年级孩子们的特点,设计了十二个各具特色的“学程周”主题;孩子们在大的主题之下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小主题,五到六人为一组,进行实践调研,变身小调查员、小寻访者、小手艺人、小创业者……
“在学校里,符号化的教学比较多一点,而在学程周中,知识通过真实的社会场景传递出来。”拉萨路小学副校长刘宁说,“我们努力把拉小‘慧学慧玩慧生活’的理念真正融合,真正落地,使‘学程周’成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有益补充,让每一个孩子受益。”
在四年级上学期的学程周项目“读城”当中,孩子们从历史、人文、建筑、民俗、艺术等多个维度,对南京这座古城进行了调研式的解读。“‘读城’也就是读我们的南京城。我们的孩子生于斯、长于斯,但他们对这座城市的认识却往往只停留在书本中的刻板知识,或生活中浮光掠影的了解。我们希望通过“读城”系列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对话中知晓南京城的建城史,了解她的风土人情,感受她的精神内涵。”四年级老师武立华说。除了“读城”这样的人文调研项目,学程周中也不乏对现代工业的思考。“工业4.0”学程周中,学生们走进中国工业设计博物馆、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等单位,追溯工业历史,了解工业现状,展望工业未来,用心感悟工业带来的点滴改变。他们在动手中探索,在思考中研究,感悟工业发展的奇妙。
孩子们走进古生物博物馆,聆听专家诉说远古的故事
学程周的开展得到了孩子们的普遍欢迎。“我原来不喜欢京剧,脸谱的样子有点儿恐怖,也听不懂!”四年级学生许庄明皓说,“自从在非遗学程周期间参加了京剧脸谱课程小组之后,我就喜欢起各色各样的脸谱来。”“这个面具颜色带一点粉色,勇猛中带点小妩媚,跟我心目中的李逵形象很符合;而项羽的面具则显示出他是一个勇敢但失败的英雄。”提到脸谱,小许滔滔不绝。
在农业学程周现场,孩子们寻访农田、花卉市场,了解水培植物,并亲手尝试种植蔬菜。“我们尝试用各种比例加入水和营养液,但是好多比例并不适合蔬菜的生长。最后,我们调研发现以6:1的比例调和水和营养液,种出来的菜味道更好,更有营养。”五年级学生印力熹说。
不仅老师和孩子参与到学程周中,家长们也在学程周期间颇有收获。四年级学生家长祁智表示,学程周让学生、老师、家长共同面对一个未知的世界,在探索和摸索的过程中形成一个成熟的教学方案,很有价值。“学程周的可贵在于,所有人都面临着未知,所有人都在一起匍匐前进。在‘读城’学程周期间,孩子们跟着老师在南京城墙上奋力狂奔的画面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让我非常感动。”祁智说。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郝京华对拉萨路小学的“学程周”创举给予了高度评价。郝京华说:“从点到面,从零散活动到系统课程,拉小都做得很好。‘学程周’已经有了系统的思考和完整的评价机制,接下来,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程主题设计当中。”
据了解,“学程周”课程已在拉萨路小学推行两年。在此期间,拉小的老师们努力创新课程的学习内容和方式,寻找最佳的学程周方案,力求为孩子们定制温暖的、有温度的教育。目前,学校已成立“学程周”课程研发中心和教学改革专业委员会,旨在将“学程周”课程更加科学、有序地推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