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在线教育的发展问题:这些问题有得治了

在线教育的发展问题:这些问题有得治了一些教育机构为了追逐利润,往往都打出名师的幌子。实际上所谓的名师有可能就是一个大专的学生,经过包装成为了具有三五年经验的名师。记者随机挑选了几家线上培训机构,其官网上一般能看到较详细的课程介绍,在教师介绍一栏中,多用“有亲和力”“教学严谨”“对孩子充满爱心”等词汇描述,最关键的信息——教师资格证号却看不到。不少在线教育平台在招聘时仅需老师提供在职证明、大学生提供学生证即可,而不去审查教师资质。从互联网兴起以来,在线教育便搭上了快车,资本的进入加速了进程,但无资质办学、师资滥竽充数、APP夹带黄色广告、卷款跑路、机构说消失就消失……在线教育的乱象,似乎从未停止。线上教学、教师资质问题被严整近年来,“外教授课”受到家长们的追捧。而在外教市场火爆的背后,一些幼托机构所聘请外教的基本资质、教学能力却备受非议,而雇佣标准竟然低到“只要是张外国人的脸就行”。

最近,85后的张兴明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他是一家k12在线教育机构负责人,撑着一个不大的团队已经4年了。晚上10点办公室内灯火通明,市场、运营、产品部门已经开了一整天的会。

这一年,教育政策不断,在线教育迎来大洗牌,下一步该如何应对?在这个小小的公司里已经探讨了许久。

在线教育的发展问题:这些问题有得治了(1)

学生正在使用智能教学应用学习。未来网记者张冰清摄

互联网兴起以来,在线教育便搭上了快车,资本的进入加速了进程,但无资质办学、师资滥竽充数、APP夹带黄色广告、卷款跑路、机构说消失就消失……在线教育的乱象,似乎从未停止。

线上教学、教师资质问题被严整

近年来,“外教授课”受到家长们的追捧。而在外教市场火爆的背后,一些幼托机构所聘请外教的基本资质、教学能力却备受非议,而雇佣标准竟然低到“只要是张外国人的脸就行”。

记者随机挑选了几家线上培训机构,其官网上一般能看到较详细的课程介绍,在教师介绍一栏中,多用“有亲和力”“教学严谨”“对孩子充满爱心”等词汇描述,最关键的信息——教师资格证号却看不到。不少在线教育平台在招聘时仅需老师提供在职证明、大学生提供学生证即可,而不去审查教师资质。

一些教育机构为了追逐利润,往往都打出名师的幌子。实际上所谓的名师有可能就是一个大专的学生,经过包装成为了具有三五年经验的名师。

2018年11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健全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整改若干工作机制的通知》,将线上教育纳入了监管范围。其中明确提到,线上培训机构所办学科类培训班的名称、培训内容、招生对象、进度安排、上课时间等必须在机构住所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必须将教师的姓名、照片、教师班次及教师资格证号以及外籍培训人员的相关信息在其网站显著位置予以公示。

今年7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意见》规定,在培训内容、培训时长、培训人员、信息安全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文件的出台给野蛮生长的校外线上培训“降温”,使其回归正常轨道。

对于规范整个在线教育市场,维护学生家长利益来说,明确的师资规定无疑是最好的消息。

严查教育类app内含涉黄、游戏、广告

“让我没有想到的是,9岁的女儿的作业软件里居然还有低俗留言,言语更是露骨……这太可怕了。”去年3月,江苏的李女士发现了藏匿在孩子使用的教育app里的色情留言。

一些在线教育APP夹带色情广告、游戏、非法采集学生个人信息则是在线教育行业的另一大乱象。

据央视此前报道,深圳的赵先生反映,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每天都在使用一款名为“一起小学学生”的手机App,老师会在APP上布置家庭作业。但他发现孩子在完成作业后继续抱着手机不放,他仔细查看后发现,App中出现了网络游戏的界面。

今年8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引导规范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有序健康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国家层面发布的首个全面规范教育APP的政策文件出台,覆盖各学段教育和各类教育APP。

《意见》共20条,从多个方面提出了规定要求。《意见》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明确教育App监管的标准,从内容管理、数据规范和安全保障等方面划出了红线、指明了方向。

其中意见要求面向各教育阶段实施培训的教育移动应用应当对提供服务的主体进行审核、登记,向机构住所地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教育业务备案。而且,明确说明不得向学生及家长收取任何费用,不得植入商业广告和游戏。

另外在用户个人信息获取方面,要求教育App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要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用户同意。收集使用未成年人信息应当取得监护人同意、授权。

在今年9月关于《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引导规范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有序健康发展的意见》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司长雷朝滋指出,《意见》以促进教育App的发展作为政策出发点。鼓励推荐优质教育App树立行业标杆,发挥头雁效应。鼓励购买优质教育App服务创新供给模式,促进产业发展。

这似乎是给在线教育行业释放了又一利好信号。同时,对具有良好信用记录的教育APP减少检查次数,对存在不良信用记录的教育APP增加检查次数,让守信者万事皆顺,失信者时时不安,强化了正向激励。随着相关举措落细落实,教育APP的发展必将迎来新的机遇,打开新的天地。

“预付款规定”避免教育机构“霸单

除了内容和师资之外,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在线教育经营规范问题。

对于报名线上课程的家长和学生来说,常常遭遇机构虚假宣传和乱收费现象。当面临对课程质量不满意的情况,退费难也成为摆在他们面前的一大难题。

据半月谈报道,2018年2月,禁不住客服人员热情推销,深圳市民曹女士在阿卡索外教网上购买了为期半年的英语学习套餐——180节课共3388元。

该机构承诺由欧美外教授课,不满意可以换外教、换课程、退费,然而上课的却是菲律宾外教。

随后曹女士提出退款,客服却回复退款可以,但要扣除300元档案费,以及每节课按40元课时费扣除。

同样的遭遇也发生在北京的刘先生身上。他在嗨学网上报了二级建造师班,客服人员称,“考前做三套试卷、包含90%的考点”“考不过退费”。刘先生没通过考试,打电话去问客服却已无法接通。

“扯大旗”忽悠、诱导式消费、机构卷款跑路等问题频发,为这个“风口”上的行业蒙上一层阴影:2018年8月,网络在线培训公司“乐知英语”停止授课;2018年10月,主打在线1对1培训的上海理优教育停课跑路……

近几年在线教育火爆的同时,却频频发生机构大规模停业、关门甚至跑路的事件,不少学员及家长预付了培训费,到最终却投诉无门,无法挽回损失。

某些在线教育机构和金融机构合作,推行分期付款,然而,一旦教育培训经营不善导致关门或跑路,消费者却还得继续还贷,否则就会影响征信。

今年7月15日,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要求在培训平台的显著位置公示收费项目、标准及退费办法。严禁超出服务能力收取预付资金,预付资金只能用于教育培训业务,不得用于其他投资。

针对在线教育收费方式的规定与去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中对于校外培训机构收费规定如出一辙。《意见》要求按培训周期收费的,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

不过,此次《意见》还对课时费做出规定,要求每科不得一次性收取超过60课时的费用。

对此北京四中网校校长黄向伟表示,这条规定意味着在线教育行业传统意义上的“霸单”现象将不复存在,大小机构将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做好内容和教学服务才能保证销课和复购,这是政策促进教育质量提高的一大利好。

在线教育正式进入政策利好的合规下半场

“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在线教育机构,开发在线教育资源,提供优质教育服务。”

“支持互联网企业与在线教育机构深度合作”

“综合运用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手段,充分挖掘新兴教育需求”

“大力发展智能化、交互式在线教育模式,增强在线教育体验感。”

……

伴随着国庆假期一同而来的,是教育部等十一部门9月30日发布《关于促进在线教育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涉及四大方向十七个具体问题,而且落实到了负责单位和部门。基本原则是加快科技与教育深度融合,推动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良性互动、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有机衔接。

随着移动互联网红利的渐渐褪去,在线教育野蛮生长阶段即将过去。而这一年的一系列政策,更是从在线教育的方方面面切实的解决行业乱象问题,保障用户的合法权益。

而对于投资人和创业者而言,做事情的节奏和方法,可能会有一个比较大的转变。从撸起袖子下场就干的原始阶段,要转变更为合规有序的良币驱逐劣币的阶段。

清科创投执行董事何艳向记者表示,教育是一个受政策影响比较大的行业,所有政策的出台,都是去规范教育行业的发展,而不是为教育放上各种各样的紧箍咒。“对于好的教育公司来说,所有的政策都是利好的,帮助你清除不规范的竞争对手,让你的估值和增长能够更合理地去被评估和看见。”

深圳乐智机器人有限公司产品总监、机构事业部总监崔家鑫向未来网记者表示,近期的教育政策对于推动国家教育变革发展,教育领域政企校联合有极强的促进作用,我们会在政策的引领下将教育产品与教育服务做到极致,服务更广大的师生群体。

来源:未来网 专栏记者:张冰清(001) 专栏期数:No.021

编辑:国宁 专栏策划:李远、管真真、巩帅、杨佩颖

感谢作者的贡献 仅作传播更多信息,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在线教育的发展问题:这些问题有得治了(2)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