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东莞理工学院2023规划:莞工未来五年怎么走

东莞理工学院2023规划:莞工未来五年怎么走学生的培养离不开高层次师资团队打造,数据显示自2015年9月以来东莞理工学院校外引进人才达到700人多,实现高端人才指标增量位于全省前列。其中,双聘、特聘院士14人,长江学者7人。落到实践则在全国首开“杨振宁”创新班,实现了硕士点招生的突破,学校初步形成普通班、卓越计划班、文科实验班、拔尖创新班等相得益彰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现场,东莞理工学院校长马宏伟首先向与会院士、专家介绍学校“十三五”发展情况及“十四五”期间发展思路、主要任务和重点建设项目(征求意见稿)。自1992年建校开启招生,东莞理工学院已经走过28载春秋。马宏伟介绍,目前学校共设18个学院、55个本科专业,其中14个省(市)在第一批本科招生。作为一所定位地方应用型大学,莞工理工类专业占比63.6%,约八成学子毕业后留在东莞就业创业,今年该校工程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十三五”规划期间,东莞理工学院做了创新改革尝试,

东莞理工学院2023规划:莞工未来五年怎么走(1)

“要借助东莞完善的工业链优势,开拓学生视野,为华南地区发展培养一批优秀的学生带头人”“松山湖区域发展势头猛,有很好的资源,建议在学校层面建立交叉学科研究中心”“没有博士点对于集聚人才、培养一流的教师队伍来说就是短板,需要突破”……

东莞理工学院2023规划:莞工未来五年怎么走(2)

11月4日,多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齐聚东莞理工学院。为推进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加快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国内一流、代表东莞形象的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当天东莞理工学院特别召开“十四五”发展规划战略咨询会,院士专家受邀参会并为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给出指导性意见。

东莞理工学院2023规划:莞工未来五年怎么走(3)

“十三五”看点:

工程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现场,东莞理工学院校长马宏伟首先向与会院士、专家介绍学校“十三五”发展情况及“十四五”期间发展思路、主要任务和重点建设项目(征求意见稿)。

自1992年建校开启招生,东莞理工学院已经走过28载春秋。马宏伟介绍,目前学校共设18个学院、55个本科专业,其中14个省(市)在第一批本科招生。作为一所定位地方应用型大学,莞工理工类专业占比63.6%,约八成学子毕业后留在东莞就业创业,今年该校工程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十三五”规划期间,东莞理工学院做了创新改革尝试,不断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高等教育改革探路,学校先后制定推出《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总体规划(2015-2020年)》、《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战略构想(2018-2035年)》以及《争创一流本科教育2025行动计划》。

落到实践则在全国首开“杨振宁”创新班,实现了硕士点招生的突破,学校初步形成普通班、卓越计划班、文科实验班、拔尖创新班等相得益彰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

学生的培养离不开高层次师资团队打造,数据显示自2015年9月以来东莞理工学院校外引进人才达到700人多,实现高端人才指标增量位于全省前列。其中,双聘、特聘院士14人,长江学者7人。

“十四五”规划:

实现博士点突破和硕士点扩容

总结“十三五”成绩,展望未来规划,当前东莞正面临“三区叠加”及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等多重区位优势,马宏伟直言“重大机遇赋能学校发展但也提出更高要求”。

为此,该校将从人才强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国际化战略、文化引领等五大战略开启“十四五”发展规划,意在全面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国内一流、代表东莞形象的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

现场,马宏伟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社会服务等9个方面阐述“十四五”期间任务。2019年东莞理工学院首次开启硕士研究生招生,围绕学科建设“博士点突破和硕士点扩容”“交叉学科研究中心建设”将成为接下来五年学校的重点建设项目。

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则将开启四大重点项目,即创建国家级“三全育人”示范校项目、现代产业学院2.0版建设项目、紧缺急需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多学科交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师资队伍建设上,学校提出要建立高端人才共有共享机制、双师双能型队伍建设项目、创建海内外青年学者论坛。

值得关注的是,结合学校“十四五”规划建设任务和重点项目,学校还出台《全面参与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并明确了40余项项目参与清单。

院士声音——

谈发展定位:

将学校专业发展与松山湖区域优势结合

听完马宏伟介绍后,受邀参加战略咨询会的院士专家展开热烈研讨,有院士有感于学校近几年来的发展变化,他们从专业的角度、从个人经历,也从当前东莞发展形势延伸至大湾区发展机遇给出建议意见。中国工程院院士、东莞理工学院双聘院士卢秉恒直言“当前莞工发展机遇非常好,而机遇抓不住则变成挑战”。

东莞理工学院2023规划:莞工未来五年怎么走(4)

卢秉恒

东莞理工学院2023规划:莞工未来五年怎么走(5)

王恩哥

如何在下一步发展中抓住机会,中国科学院院士、东莞理工学院顾问王恩哥建议要结合学校所在地松山湖片区科学装置、实验室集中特点,将学校专业发展与区域优势结合,打造学校的特色,“此外,借助东莞完善的工业链,积极为学生开辟更多实习平台、参与项目机会,开拓学生视野,为华南地区发展推出一批优秀的学生带头人。”

东莞理工学院2023规划:莞工未来五年怎么走(6)

谢和平

结合地方特色办学校,也得到中国工程院院士、东莞理工学院顾问谢和平的支持,他指出东莞是一个有活力的城市,学校的办学特色、专业有优势,“办一所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应用型怎么凸显?学校的学科特色、发展方向要与广东与东莞规划布局在一起,由此体现出和其他大学的不同。”

谈人才培养:

以合作办学联合培养推动博士点突破

围绕“理工科”办学定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东莞理工学院顾问刘人怀建议学校以“理”为主的定位还要更加清晰。同时,在人才培养上,“学校要发挥现在学科优势,争取早一点实现博士点的零突破。”

东莞理工学院2023规划:莞工未来五年怎么走(7)

刘人怀

东莞理工学院2023规划:莞工未来五年怎么走(8)

杜善义

“大学是培养人才的地方,以人才培养人才非常重要,接下来东莞理工学院还要不断吸引人才。”对于人才培养,中国工程院院士、东莞理工学院顾问杜善义也给出了自己的见解,除了吸引人才,以领军人物的核心力,形成人才团队凝聚力同样重要。

结合东莞理工办学现状,中国工程院院士、东莞理工学院特聘教授杨志峰分析,没有博士点招生,对于集聚人才、培养一流的教师队伍来说或是短板,“建议学校可以从南科大模式搞境外联合培养,解决部分高层人才的后顾之忧,以此优化教师结构,推动博士点突破。”

东莞理工学院2023规划:莞工未来五年怎么走(9)

杨志峰

谈学科发展:

建立交叉学科研究中心实现校内外合作

东莞理工学院2023规划:莞工未来五年怎么走(10)

王立军

值得一提,现场院士专家们也为学校学科发展出谋划策,中国科学院院士、东莞理工学院双聘院士王立军认为,当前信息技术发展快速,信息 医疗、信息 健康未来大有可为,建议莞工可在信息、材料、健康发展方向上进行学科布局发展。

杨志峰院士亦建议,借助松山湖区域发展势头,建议莞工在学校层面将各学科有实力教师集中在一起,建立交叉学科研究中心,实现校内外交叉合作,提升学校整体竞争力。

东莞理工学院2023规划:莞工未来五年怎么走(11)

白志强

“建议学校还要同步完善智库建设,比如发展社会学、心理学。”咨询会上,东莞理工学院顾问白志强还从文化配套的角度,给出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建议。

【记者】黄婷

【通讯员】莞工宣

【作者】 黄婷

教育莞家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