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双一流指导意见(优化高等教育结构)
高等学校双一流指导意见(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推进高等教育提质创新发展在“教育部2021年工作重点”中,关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有以下重点: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复杂严峻,要实施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和基层成长计划,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确保就业大局总体稳定。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新时代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支持发展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深化卓越研究生教育。启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做好支持政策衔接调整。坚定不移推进独立学院转设,各省要加大力度,加快转设进度。
1月7日至8日,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作工作报告。陈宝生在讲话中提到,要优化高等教育结构。
要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引导高校高起点布局支撑国家原始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学科专业。
要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深入实施强基计划,制定《基础学科人才培养规划(2021—2035年)》,探索基础学科本硕博连读培养模式,为国家未来发展储备尖端人才。扎实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加快培养理工农医类专业紧缺人才,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等各类人才培养。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向纵深发展,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办好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复杂严峻,要实施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和基层成长计划,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确保就业大局总体稳定。
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新时代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支持发展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深化卓越研究生教育。
启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做好支持政策衔接调整。坚定不移推进独立学院转设,各省要加大力度,加快转设进度。
在“教育部2021年工作重点”中,关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有以下重点:
推进高等教育提质创新发展
目标任务: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不断完善,紧缺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高校学科专业结构有效优化,高等教育优质资源供给加大,“双一流”建设深入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实效。
工作措施:
全面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开展本科专业三级认证。
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研制发布《关于加快新农科建设 推进高等农林教育创新发展的意见》。
实施一流专业建设和一流课程建设“双万计划”。
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选树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教学研究示范中心。
开展基础学科深化建设行动,研制《关于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若干意见》《基础学科人才培养规划(2021—2035年)》,深化医学和人文社科领域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基础学科本硕博连读培养模式。
加快建立紧缺人才预警机制、专业重点建设机制,动态调整“国家关键领域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招生计划”支持范围,继续做好中西部农村订单定向免费本科医学生培养工作。
加快重点领域知识图谱性教学资源库建设,加大特定领域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支持力度,推进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储能等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建设。
布局建设未来技术学院,支持建设一批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和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等,加快建设一批现代产业学院。
召开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30次全体会议。印发实施《关于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的若干意见》,并召开工作会议。
研究修订普通本科高校设置标准。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
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加快高层次紧缺人才培养,制订研究生导师发展相关文件,加强研究生课程教材建设,建设国家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实施新一轮学科专业目录修订,研究制订国家重点支持的学科专业清单。
印发交叉学科设置与管理办法,在部分符合条件的高校设置一批交叉学科中心。
完成首轮“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实施一流学科培优行动。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向纵深发展,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办好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