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的启发式教学策略(高中化学指导探究)
高中化学的启发式教学策略(高中化学指导探究)以研究性学习《化学电源》的开展为例高中化学“指导─探究”教学模式是在确立教师的指导地位并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运用探究方法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出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应对急剧变化、不断创新的社会变革能力的人才的教学模式。模式中建构的“指导”“探究”两个部分,各自承担着教学活动的不同内容,彼此之间又有着互动的关联,形成了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第二步,作出假设:在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假设,或者研究过程中提出新假设,都必须有大量的佐证作支撑,需要学生搜集资料、信息和对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进行理性处理,设定论证假设方案。第三步,论证假设:学生根据搜集到的资料、信息和实验现象,形成有效解释,对提出的假设作出科学性的论证。论证可以不完整或有缺点,在教师的引导下,组织学生进行争论,各抒己见,逐步完善。如果没有结果,就留给学生课后继续进行探究。第四步,交流评价:引进新的评价机制,对学生学习
离今年高考还有73天的4月25日,我在头条发表图文《要复课了,“教”得好不好,由“学”说了算——重谈“以学定教”》,由于篇幅有限,未列举案例。研究模式过程中,我牵头整理过很多案例,在此不能一一列举。今天所提及的模式及案例,是我本人研究“以学定教”模式之初的探索,抛砖引玉,期待引发更多交流和思考。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模式内涵高中化学“指导─探究”教学模式,是以重视学习、探究过程和提倡运用创造性思维去获得亲身实证的知识为主要特征,尊重化学学科特点,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采用“类似科学研究”或“探究的方式”,通过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并通过自己的活动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或办法,是一种有利于学生全面和终身发展,符合培养高中学生创新素质的教学模式。
模式特征高中化学“指导─探究”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 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的特征:① 教学目标多维化,重视能力培养;② 师生地位平等化,教师成为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3. 教学过程并重化,既重视如何“教”,又重视怎样“学”;④ 教学方法多样化,学生捕获知识的渠道更广;⑤ 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教学活动范围更加宽泛。
实施步骤第一步,提出问题:教师指导创设问题情景观察事物现象,激发学生求知兴趣,产生探究欲望,调动学习的能动性。通过阅读教材与资料,观察实验现象,明确提出学科问题。
第二步,作出假设:在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假设,或者研究过程中提出新假设,都必须有大量的佐证作支撑,需要学生搜集资料、信息和对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进行理性处理,设定论证假设方案。
第三步,论证假设:学生根据搜集到的资料、信息和实验现象,形成有效解释,对提出的假设作出科学性的论证。论证可以不完整或有缺点,在教师的引导下,组织学生进行争论,各抒己见,逐步完善。如果没有结果,就留给学生课后继续进行探究。
第四步,交流评价:引进新的评价机制,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不仅仅看他掌握了多少知识,或掌握知识的正确与否;最主要的是看学生能否提出有见地的、有创新价值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
高中化学“指导─探究”教学模式是在确立教师的指导地位并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运用探究方法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出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应对急剧变化、不断创新的社会变革能力的人才的教学模式。模式中建构的“指导”“探究”两个部分,各自承担着教学活动的不同内容,彼此之间又有着互动的关联,形成了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模式案例以研究性学习《化学电源》的开展为例
1.提出问题: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分析开展本次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确定“大课题”。
学习了“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第一个内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后,学生对电池有了一个粗浅的了解。简单的工作原理激发了学生对于电池的兴趣,但这并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因为他们急需了解真实电池的有关知识。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的活动与探究建议,教师可以准备一次名为“化学电源”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2.提出假设:学生提出课题(假设),完成分组
学生接到“大课题”后,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班委协调下将全班分为若干个小组。由组员选举出组长,在组长和班委开会讨论,预定各组组名和主要研究方向。“化学电源”的分组可能有化学实验小组、理化合作小组、生化探索小组、社区走访小组、市场访问小组、化工兴趣小组、网络调查小组、资料查阅小组等等。
科代表将组员分配名单、小组研究对象、组长联系电话打印出来交给教师;各组长向教师汇报自己的课题和对活动的初步设想,教师记录在案并作简要指导。教师写好活动预案后向学科组长汇报课题,以得到实验员和学校有关工作人员的支持。
3.论证假设:教师指导,学生探究(论证)
学生上交正式的活动计划,如包括实验报告、问卷表格等。教师审核、指导。利用中午、活动课、周末的时间在学校、社区或其它地方按计划展开活动。例如刚才提到的化学实验小组,该组课题为“普通锌锰干电池的结构”。小组成员做的第一步是上网查阅有关知识;第二步是着手设计实验;第三步是解剖干电池,操作实验证明干电池中的组成成分。网络调查小组的课题是“电池的工作原理”,小组成员有的去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有的在网上调查,有的去工厂问工人师傅和技术人员,取得初步资料后,全体组员聚集在一起汇集资料,将常见电池的工作原理作成动画网页。
4.交流评价:总结阶段
① 各小组利用小论文、图表、模型、影像等各种不同形式来展示和汇报自己的研究结论以及得出结论的过程。资料查阅组汇报电池的发明与发展,电池的过去、现在、未来;市场访问组汇报电池的种类,部分电池的型号、价格和该组的研究后的体会;化学实验组汇报干电池的结构;网络调查组汇报典型电池的工作原理;社区走访组汇报废旧电池的污染。
② 教师听完汇报后,首先表扬他们乐于合作、善于合作的精神,不畏艰辛、战胜困难的勇气,然后引导小组之间互评,最后对所有汇报材料逐一指导、提出建议、给出评价。
③ 学生根据老师建议,反复推敲,将资料整理成为论文或网页。教师将优秀的论文整理成论文集或者将网页组织成为专题网站。特别优秀的论文或心得体会可以展报形式公布。
教师听完汇报后的评价:感谢各位同学的精彩汇报!或许我们还留有许多的疑问有待课后进一步探讨,但这些疑问并不能掩盖我们付出的汗水,更不能掩盖我们在活动中所收获的一切,比如:合作的精神,求实的态度,不畏困难的勇气,实验能力、思维能力的提高,社会责任感的加强等等。一种好的电池在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应该具有更少的污染甚至没有污染。如何消除现有电池的污染,如何制作出高品质的电池,是每一个同学都需要继续深思的问题。
更多交流,请关注@李国栋谈教育,一起为教育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