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四大高考工厂:四大高考工厂 父母心中的圣地 孩子眼里的炼狱
国家四大高考工厂:四大高考工厂 父母心中的圣地 孩子眼里的炼狱唯一的“活动时间”,就是中午几分钟的吃饭和熄灯前十几钟洗脸刷牙,或者洗件衣服。学生如此,老师更忙:每周仅有在礼拜天下午可以三点到校,简单地说:老师每周仅有两个小时的休息时间;班主任更累,则要晚自习跟班到十点五十。面对生源质量差的特点,毛坦厂中学唯有推行严苛的“魔鬼式”教育:学生无论是坐姿,还是学生书中的内容,一举一动都处于“全方位立体式无死角无缝隙的监控设施”监视中,平时,“上课睡觉吃饭,教室食堂和床板”成为学生的“去处”:早上5∶30起,每天22∶50下课,看书、做作业、背单词,“几乎没有人会在晚上12时前睡觉,直到宿管员强行提醒”。目前,黄冈中学管理模式与其它的普通高中相似,学生早上六点十分开始跑操,晚间十点二十寝室熄灯,最能体现学习紧张程度的“时间效率”与其它三所“高考工厂”相比,也有一定的差距。2018年有846人参加高考,文理科660分以上有55人,600分以上有543人,600
在高考的发展史上,绝对不能忽略“四大高考工厂”的位置。在这里,严酷的军事化管理,高压的学习模式,日复一日流水线式的教学、考试、刷题、听课,往复循环,造就超高的一本录取率。这里有争议,也有赞美,既是父母心中的圣地,也是数万学生眼里的“炼狱”。
1、蹒跚而行的黄冈中学
位于鄂东大别山区的黄冈中学是现行高考应试模式的始作俑者。80年代开始,黄冈中学率先采取刷题提分、“掐尖”招生,高考升学成绩斐然;“优中选优、优中培优”,开创性的利用“奥运模式”选拔优胜者冲击各类奥赛奖牌,拉开了全国中小学“奥赛热”的序幕。彼时的“黄冈中学”成为一座万人敬仰的“丰碑”,全国高中“向黄冈学习”,校园变成“取经人”的“朝圣地”。
进入90年代,由于盲目地人为扩招,造成生源质量与教育管理脱节,“精品教育”变成“大路货色”,极大影响黄冈中学的升学率。优质生源流失,优秀教师出走,外围学校的强势崛起,加之高考命题形式的变化,“内忧外患”之下的黄冈中学“金字招牌”逐渐褪色,失去往日的辉煌。
目前,黄冈中学管理模式与其它的普通高中相似,学生早上六点十分开始跑操,晚间十点二十寝室熄灯,最能体现学习紧张程度的“时间效率”与其它三所“高考工厂”相比,也有一定的差距。2018年有846人参加高考,文理科660分以上有55人,600分以上有543人,600分过线率是64%。总体而言,现在的黄冈中学并无特别出彩之处,要恢复巅峰时期的荣光,还要走较长的路。
2、化“腐朽”为神奇的毛坦厂中学
位于安徽省六安市大别山深处的毛坦厂中学是个“神奇”的学校,典型的“非议与赞赏”并存。毛坦厂中学80%的学生来自农村普通家庭,学生只有三类:复读的、考来的、刺头没法管的;常年在校人数保持两万多人,送考人数维持在万人以上。
面对生源质量差的特点,毛坦厂中学唯有推行严苛的“魔鬼式”教育:学生无论是坐姿,还是学生书中的内容,一举一动都处于“全方位立体式无死角无缝隙的监控设施”监视中,平时,“上课睡觉吃饭,教室食堂和床板”成为学生的“去处”:早上5∶30起,每天22∶50下课,看书、做作业、背单词,“几乎没有人会在晚上12时前睡觉,直到宿管员强行提醒”。
唯一的“活动时间”,就是中午几分钟的吃饭和熄灯前十几钟洗脸刷牙,或者洗件衣服。学生如此,老师更忙:每周仅有在礼拜天下午可以三点到校,简单地说:老师每周仅有两个小时的休息时间;班主任更累,则要晚自习跟班到十点五十。
毛坦厂中学是让学生既爱又恨的学校,令人瞩目的高考成果,完全是学生、家长和老师在超负荷的状态下取得的。这里的所有目标是升学,基础是分数,其他的事情“六亲不认”。在高二教完了所有内容,高三阶段开始复习备考,“一周一次总测,外加三次数学、三次理综。”紧张的学习氛围、传销式的激励口号、严格的时间管控,一切的一切都在倒逼式学生们主动的、被动的去学习,“考上大学”成为他们唯一的“生存之路”。
2018年毛坦厂中学高考一本上线率为66%,本科上线率竟高达95.7%,本科达线人数连续五年突破万人大关,600分以上222人,理科最高分698分,文科最高分634分。但是,即使有耀眼的高考成绩,毛坦厂中学一直被当做应试教育的“典型”来批判,饱受非议,但是,“为了用好成绩改变命运,考上理想的大学,学习的苦都吃不下,何来资格谈梦想?”
3、屡创奇迹的郸城县第一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