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岁到十岁篮球课教学(自制篮球架)
八岁到十岁篮球课教学(自制篮球架)踏进村小,映入刘廷洪眼帘的是坑坑洼洼、下雨积水,占地面积只有篮球场一半的操场。1981年,高中毕业后的刘廷洪,回到他出生的地方——雨城区观化乡麻柳村,到村小任教。“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学习要灵活,学会在学中玩,在玩中学。”从教37年,刘廷洪认为,素质教育就是要注重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自制体育器材和学生共同成长
编前语: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人生总会经历各种各样的离别,而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有的人站上三尺讲台,离开时往往经过了几十个春秋。为充分肯定和感谢即将退休的老师们对雅安教育所做的贡献,雅安市教育局推出“我的教育生涯 三尺讲台的留影”系列主题报道,全面展现即将离开三尺讲台的老教师们所走过的教育人生之路,展现我们身边平凡教师的不平凡事业。
四川新闻网雅安3月20日讯从当年改造学校操场,一件件亲手准备运动器材,再到如今从事语文教学,将体育精神融入日常教育,雨城区对岩中心学校教师刘廷洪在37年的教学生涯中,将汗水和青春一并奉献给了农村基层学校。
在他的带领下,学校的体育教育取得良好成绩——在他的家中,无数体育荣誉证书和奖状得用麻布口袋来装。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学习要灵活,学会在学中玩,在玩中学。”从教37年,刘廷洪认为,素质教育就是要注重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
自制体育器材
和学生共同成长
1981年,高中毕业后的刘廷洪,回到他出生的地方——雨城区观化乡麻柳村,到村小任教。
踏进村小,映入刘廷洪眼帘的是坑坑洼洼、下雨积水,占地面积只有篮球场一半的操场。
“修,就想到这个字,学生不能只学习不运动。”刘廷洪有了这个想法之后,说干就干,开始准备材料完善操场、自制运动器材。
凭借着在读书时候见过的运动器材的记忆,刘廷洪上山寻找原材料。
“双杠差不多就是手腕那么粗,为了保持一致,找树枝就得找一般大小的。带回来之后进行抛光,然后再涂上漆,晾干就行。”刘廷洪比划着。
不仅如此,他还带领学生去搬运沙土,将地面的坑洼填上。
有了运动器材,操场填平后,刘廷洪又觉得,体育教学项目得全面,篮球、乒乓球一样也不能少。因此,他又准备搭建篮球架。
“刚开始大家都不信,说我异想天开。不过,我的亲戚中有做木工的。在他的帮助下,虽然没有钉子,但用榫子将零部件组合起来,制作的篮球架也很稳固。”刘廷洪说,这个3米多高的篮球架还被送去市里展示过。
所有体育器材准备好之后,刘廷洪告诉学生:“上体育课之前,必须认真学习好其他功课,这样才能既玩得好,又学得好。”
通过刘廷洪的言传身教,村小的很多学生养成认真做事的习惯,体育和智育发展较为全面。
1994年,对岩中心学校提倡兴办“农村教育学校”,刘廷洪因教学突出,被调中心校担任体育老师。
成为一名专职体育老师的刘廷洪,其实并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但为了提升技能并教授给学生,刘廷洪时常会买体育方面的专业书籍,自学训练方法、技巧、规则。
“我无法教给学生更多的体育技巧,但我愿意花时间,陪着他们一起练。”刘廷洪经常亲自上阵,与学生一起学习。
在他带领下,该校的篮球队获得过多次市级、省级比赛的优异成绩。
但长期大量运动也导致刘廷洪身体出现问题,曾一度放弃体育的教学。
发扬“老黄牛”精神
始终不言放弃
2010年,对刘廷洪来说是艰难的一年。上有80岁父亲瘫痪在床,下有正在读书的孩子需要供养,外加常年运动过量导致双膝受损严重,经常肿痛,刘廷洪连上厕所都蹲不下去。
因此,他转教语文。
这一年,刘廷洪接下一个88人的大班级。“‘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需要,学校的房屋要拆了重建。学生只能在板房上课,教室不够,只得将两个一年级班级合成一个。”刘廷洪说。
小班级管理起来尚且不易,更不用说这样一个由刚入校新生组成的88人大班级。
“小朋友刚读书,什么都很新奇。初期上课的时候,大家闹哄哄的。为了让孩子都能听到讲课的内容,刘廷洪上完课常常声音沙哑。
每天清晨,刘廷洪还会站在校门口接学生过马路,中午再将学生排成几排带去用餐,放学后又将他们送过马路。虽然膝关节受损严重,但刘廷洪仍然放不下教授多年的体育。在担任语文老师的同时,他也申请带孩子的体育课。
“本来不打算教体育,但是心里放不下。孩子们都叫我‘老牛’,所以我要发扬‘老黄牛’精神。”刘廷洪每次都会坐在沙坑旁、篮球架旁观看学生打球,有不合适的地方及时纠正。
他告诉学生,要将喜欢体育的这股劲儿带到学习中去,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完成学业。
“这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教出很多的学生。走在路上,经常会有曾经的学生给我打招呼,有些甚至已经抱孙子了。”刘廷洪说,临近退休,虽有不舍,但更多的是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