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数与不等式的综合题型总结(数学高考里的短板)
导数与不等式的综合题型总结(数学高考里的短板)C = 180° - A - B证明1、A B C=π2、对直角三角形不适用结论
数学一直都是大部分文科学生的梦魇,木桶效应告诉我们高考成绩不能有短板,一旦有短板总成绩就会提不上去,今天R兔就给大家来整理一下高考数学里必考的吊炸天的tan和导数大题中的经典不等式。
正弦定理或者余弦定理最为即将要高考的高考生应当都很熟悉吧!但是,谁知道,你的部分解析可能并没有按照套路出牌。
一、吊炸天的tan
条件
1、A B C=π
2、对直角三角形不适用
结论
证明
C = 180° - A - B
所以
二、导数大题中的经典不等式
高考数学无论是选择还是大题都会出现导数,在导数大题中,R兔记得当时我们数学老师要求我们背一些经典的不等式放缩:
结论:
再比如:
当然,有时候还会有一些sin相关的不等式,这里略过。
证明很简单,统一都是移项构造函数g(x)求导然后略。
当然,有很多厉害的教辅或者培训机构,会让你背不止10条的经典不等式。
这个时候,你就会好奇,这些稀奇古怪的东西怎么被发现的呀。
好了,今天我们引出大学数学里面的经典的“麦克劳林”公式:
我们把上面的结论中,第一个不等式进行以下分析:
于是显然有:
知乎里有个作者叫“Cenacating”,她用自己亲身复习数学的经历来告诉2018年高考生,希望能够对你们有所帮助!
以自己的经验来说,不停的做卷子总结归纳绝对有用。因为题目是千篇一律的,基础题永远是那么几个概念打转,拔高题的技巧也就是老师反复唠叨的。我的数学不好很着急,于是买了卷子规定时间,最后冲刺阶段每次买来试卷基本上都是直接做,最后两问直接看答案。做完后,我会把这张卷子的知识点记下来,做成一篇又一篇的试卷分析。一天一张就行了,关键是总结阶段的知识和题目结合分析,要知道题目错在哪,运用了哪些技巧,这最关键了。还有一些较难的题,如果不会可以看答案归纳些技巧,说不定这些技巧会在其他题中出现。
R兔觉得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概念、定义,千万不要觉得概念、定义没有什么用,其实最基础的才是反复要考的,因为你不知道定义中哪个特点就是题的突破口,最后R兔建议大家在最后的时候把精力转移到基础概念回归课本上,希望2018年高考生旗开得胜!
责任编辑:d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