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素质教育真实感受(教育两难的采访结果第1批)
缺乏素质教育真实感受(教育两难的采访结果第1批)有人提出的思路是家庭为本,也有人认为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他们当中有人认为这个两难问题根本就不存在,也有人认为矛盾十分突出。另一方面,如果缺少了足够的基础知识的刻苦训练,缺少了大量练习,又容易知识不扎实,分数竞争力弱。您从事教育事业多年,有理念、有实践,在您看来,怎样回答这个两难困境?和大家分享第一批采访结果,19位受访者,来自从幼儿园到高中,从私立到公立,从体制内到课外机构的各个层面的教育工作者。更多的采访结果再后面几批陆续整理发布。感谢所有的受访者。
这里是 河马星空 第 77 篇文章
上周开始,我对“关于教育的两难问题”进行采访,访问教育行业的从业者。问题如下:
现在很多家长意识到了,学习不能仅仅是做题,更应该提升兴趣和视野。但是,在学校教育的实践中,似乎存在一个两难的问题。
一方面,希望孩子获得快乐、自由、温暖的青少年时代,用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快乐学习等技术,扩展眼界,尊重个性,发展个人兴趣。
另一方面,如果缺少了足够的基础知识的刻苦训练,缺少了大量练习,又容易知识不扎实,分数竞争力弱。
您从事教育事业多年,有理念、有实践,在您看来,怎样回答这个两难困境?
和大家分享第一批采访结果,19位受访者,来自从幼儿园到高中,从私立到公立,从体制内到课外机构的各个层面的教育工作者。更多的采访结果再后面几批陆续整理发布。感谢所有的受访者。
他们当中有人认为这个两难问题根本就不存在,也有人认为矛盾十分突出。
有人提出的思路是家庭为本,也有人认为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
这个问题关乎每一个家庭,没有标准答案,也不太可能取得社会共识。但是,多元的思考呈现出有趣的教育生态。
1
是矛盾,拼的是家庭实力
1号受访者,课外游学机构创始人
这个两难问题是个矛盾,不管是学校,家长,还是学生,但并不是一个可以二选一的问题。理想状态下,孩子的学习不可避免就是需要刻苦训练,大量练习;需要咬文嚼字,需要啃书做题。因为书、题、文、字,也充分展现了万千世界,需要孩子们发挥想象力,判断力,考验孩子们的分析能力、解决能力。这个方式的学习效率是非常之高的。在中国目前教育的现实状况下,大部分的学校,家庭的孩子们仍然非常缺少项目式,探究式这样的学习方式或机会。缺少了拓展眼界,尊重个性,发展兴趣的机会。所以,有教育主张的家庭,在孩子们缺失的这块,会通过校外机构提供的一些机会进行弥补。将来,教育上有先进理念和主张的家庭,在孩子教育投入的产出上凸显优势,换句话说,以后孩子的教育是一个拼家庭的时代!
2
矛盾存在,经济解决问题
2号受访者,高中教师
如果家长给力,问题解决。问题是如果家长不给力,就需要外力帮助。学校是一种外力,但是学校有没有动力?另外一种动力,来自社会机构,或者某些名人效应的带动,以及他们的社会机构。问题到最后,还是需要社会解决。钱解决一切。所以这个问题的本质是,大家一般不愿意掏钱,又希望问题解决。
3
不矛盾,但是依赖优秀的教师
3号受访者,前公立幼儿园教师
我觉得,学习基础知识并且反复练习,和自由温暖的学习方式、学习过程、学习体验是不矛盾的。对有些孩子来说,他喜欢从事一定的反复练习过程。这个反复练习不是老师强加给他要求他的,而是他的需求。满足了他反复练习的需求,他就体验到快乐;不许他反复练习,就是普通的一节课。所以训练不一定是负担。反过来说,有些探究式学习,是为了完成项目任务,不是孩子自发形成的驱动,就会适得其反,效果并不比传统课堂更好。快乐自由、探究式学习、生成式活动什么的,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经常会使孩子们看起来在浪费时间。但是孩子需要浪费时间。同时,这种些学习方式也特别依赖教师的支持。我们的教师教育,教师培训,恐怕很难达到足够高的水准,以支持教师们创造一个让孩子有意义的浪费时间的环境。
4
不矛盾,但是需要教师慢慢改变
4号受访者,高中校领导
大环境的趋势在改变,高考也在缓慢改变,越来越重视能力和方法的提升。另外,很多素质的养成,最有效的方式还是通过长期的课堂教学来实现,需要优秀的老师配合在教学训练中扩展能力。单纯靠课外活动,次数不多,效果不好,起不到最直接的效果。
5
根本在于管理时间
5号受访者, 独立书店和儿童科学教育创始人
这是一个假命题。如果孩子喜欢项目式学习,一定会投入很多时间,会不厌其烦地反复做一件事。学科教育的大量练习题可以当作培养耐心的工具,也可以训练思维,但这不是最优解。大量习题占用孩子的时间,对于建立世界观形成障碍。所以根本在于时间的管理。
6
练习是必须的,但需要有趣的设计方式
6号受访者,小学教师
练习是必须的,但如果方式设计的有趣,能够做到及时反馈、积极评价,也是可以让孩子坚持下去的。
7
分数是跨越阶层的工具,矛盾本质在于考核标准
7号受访者,小学教师
分数时现在中国唯一最容易跨越阶层的工具,不会轻易改变,无论何种方式的学习都不可能轻松。出现这个矛盾的关键是传统的考评方式与现代教育理念的矛盾。要解决,国家的考核方式首先要变。作为一线教师能做的,只能是满足考核方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发挥特长,转变理念。
8
这不是一个问题
8号受访者,初中教师
这是一个伪命题。所谓探究式学习已经遇到很多反对意见,课堂充满无意义的讨论是无效的。现代学校也并不全都是背诵和考试。老师在课堂上可以很快乐的教学,学生完成作业也很快乐,分数也很高。大部分老师都能做到这一点,学校之间也没什么差异。
9
矛盾解不开。不同的学生需要不同的方法
9号受访者,高中教师
这个两难问题是一个解不开的结。一方面教育导向倡导多元,另一方面评价的标准是分数这个硬指标。古板的老师很可能更容易出成绩,所以更容易被家长认同。但是,学生是具体的人,所以必须因材施教。更多元的教育方法,让学生有学习的兴趣,但是对于比较普通的孩子则要先把具体知识消化吸收,扎实掌握之后再说,通过积累,两遍到质变,老师再逐渐放手。能够自主学习,项目式的方法才有效。
10
现在教学改革要求用实验带动课堂,放缓节奏
10号受访者,高中教师
不矛盾,二者是一致的。教育改革的目的是提高何馨素养。学科的何馨素养是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通过学习内化这门学科的品质。在课堂上,越老越注重实验的开放性,关注亲身参与干,注重概念规律形成的过程对学生的体验。实际上要求用动手实验带动课堂,放缓节奏,放大思维过程。用兴趣做最好的老师。
11
兴趣是因为先有了擅长,学习不可能靠玩乐
11号受访者,高中教师
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是快乐的。很多家长和学生把快乐给肤浅化了。学习任何东西都是不容易的事,都需要付出汗水。在玩乐中不可能学到真本事。至于兴趣,更多的是因为擅长才会产生持久的兴趣。这样才能付出辛苦也乐在其中。
12
早期习惯的培养是核心
12号受访者,小学教师
很多学生,多才多艺,成绩优秀,组织管理能力强,样样优秀。还有一部分学生,无论是学习还是爱好,都做得相当不到位,任何事情做起来都是点到即止,没有坚持和努力。这种差别很大一方面是家庭早期习惯培养造成的,而这种促成的因素来自于多方面,我们不能把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孩子兴趣的发展分开来看,分散的看待这两件事情,要两方面发展,重要的是做事的效率问题,做事的态度和坚持的问题,如果我们把孩子早期的习惯和基本素质能做到位,这两方面我们就能很融洽的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反之,孩子极有可能两面都不容易做好。虽然,我们常说要培养孩子的一技之长,但是和获得足够的基础知识一样,同样需要我们的刻苦训练和不断坚持,所以看似是一个两难的问题,实质在现实生活中,无非是我们没有把两者之间共同需要的东西做到位,如果先培养好这些共通的素养,孩子也一定不会面临这样的两难问题或者说面临的比较少。
13
自主学习习惯很重要,需要投入更多精力
13号受访者,小学教师
矛盾存在,解决方法有两个。第一,低年级的时候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到了高年级才能兼顾兴趣和成绩。第二,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花少量时间做好基础的事,留出时间在兴趣上,当然整体上需要投入更大的精力。
14
两头都重要
14号受访者,前媒体人,教育平台创业者
两个方面都不能放弃,这就考验如何分配时间和精力,家长需要考虑兼顾。两头都不能偏废,对精力是考验。
15
两者合一,对教师难度极大
15号受访者,国际学校教师
我会把基础知识和扩展部分分开进行。基础部分需要不断练习。扩展部分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这两个方面不能偏废,也不能割裂。当然这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可能也只有在更有实力的地区和学校才能实现。但是教师也有一个适应性的问题。一群学生的好老师,到了另一个环境中不一定适应另一群学生。所以教育资源的分配是综合统筹的工程。
16
可以结合,对教育者有较高要求,6岁前关键
16号受访者,课外教育机构负责人
兴趣和练习是可以完美结合的。有兴趣的时候,孩子就愿意耗费时间。关键在于教育者如何去发现和引导孩子的兴趣,帮助孩子在遇到瓶颈的时候寻找解决的办法。所以最终的解决办法,有且只有一个,那就是教育者是否真的能做到:给学习者一个真正快乐、独立、不断激励和满
足的空间去发展自己。另外,6岁之前建立主动学习和有效阅读的能力非常关键。过了这个阶段再培养会相当困难。
17
矛盾很突出
17号受访者,课外英语机构教师
矛盾的确存在,家长往往在孩子学习几年沉浸式的英语体验之后,为了升学成绩转向应试英语。这可能是中国传统思想对应试观念的根深蒂固,同时高速的发展有带来了新的需要。
18
问题不存在
18号受访者,中学校领导
问题不存在。提出问题的人完全不了解教育实质。
19
关键就是家庭
19号受访者,家庭教育专家
教育主要应该教育父母,让他们明白教育的主要问题在于家庭的学习环境和学习习惯的养成。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