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群变味了变成了众星捧月群(自从有了家长群)
家长群变味了变成了众星捧月群(自从有了家长群)以前学校的消息都是以孩子为中介在老师和家长之间传达,现在发到群里,大家都一目了然。在公开的平台上,通过对比产生的焦虑更多了,家长也生怕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比如,老师布置了一本书希望大家进行亲子阅读,本来没有别的要求,可以有的家长不仅带孩子读了书,还写了感想做成了PPT发到家长群。不仅是在校的表现,还有一些"额外的优秀"也给其他家长带来压力。
要说到互联网时代对教育的革新,别的不论,家长群绝对算代表性的一个。
有了家长群,老师可以第一时间传达学校通知,上至成绩、作业、放假日期,下至孩子在学校打架、不守纪律、说悄悄话都可以在群内第一时间传达。
几十人的大群24小时全天在线,看似更方便了,实际上却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小江湖",想在家长群混的优秀不比宫斗剧简单。
01 对比让家长更焦虑经常有家长说:"自从有了家长群,就跟自己上学一样,老师天天在群里晒学生的作业,还要点名批评或表扬,弄得我提心吊胆的"。
不仅是在校的表现,还有一些"额外的优秀"也给其他家长带来压力。
比如,老师布置了一本书希望大家进行亲子阅读,本来没有别的要求,可以有的家长不仅带孩子读了书,还写了感想做成了PPT发到家长群。
以前学校的消息都是以孩子为中介在老师和家长之间传达,现在发到群里,大家都一目了然。在公开的平台上,通过对比产生的焦虑更多了,家长也生怕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
02 家长群"花样"越来越多没有人想被绑在群里,然而每个父母都无法从家长群全身而退。每天家长群都在上演一出出"大戏"。
1.拍马屁
总有些家长格外积极,稍有点大事小事,就要对老师发起猛烈表扬,引发一阵复制粘贴的刷屏。
不仅是浮夸造作的溢美之词,还有家长会动用各种资源讨好老师。比如,班级有活动时主动提供场地、服装,号召大家支持老师副业等等。
2. 炫富攀比
小到孩子的衣服穿戴,大到孩子的游学项目,生日宴奢华场面,都可以拿来在群内炫耀。
有老师会在孩子生日时在群内送上祝福,本意是好的,可以有的家长为了表示感谢给大家发了个红包,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过生日接受祝福就要发红包成了不成文的规定,金额也越来越大。
如果学校有"家委会"的制度,更是成了家长的竞赛场。
3. 家长和老师矛盾的爆发点
也不是所有家长都在讨好老师的,还有一种情况是班级群变成了家长的"意见箱"。随时对老师的教学方式提出意见,并质疑学校各项工作。
老师也成了家长和孩子的"传达室"。
也有的老师借着群主的身份打压不配合的家长。被踢出班级群聊,不仅意味着无法及时获取信息,孩子还有可能被"穿小鞋"
4. 打广告
"请点个关注""麻烦大家给投票"类似消息经常出现在家长群里。还有的家长把群聊当成了发展客户的渠道。
有些老师也利用职位之便,要求家长填写培训机构的调查问卷,变相帮助外部机构获取家长信息,从中赚取利益。
03 家长群的问题到底出在哪1. 家长对教育重视程度空前提高
现在父母已经不像以前那样只追求"吃喝不愁健康长大",新生代的家长本身自己就有着很高的教育程度,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他们希望通过学校的培养让孩子在将来的社会有更强的竞争力,并且对教育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和理念,希望介入到学校的教育方式里。
2. 家长群的便利导致责任转嫁
随着交流越来越便利,家长和老师之间的责任划分也出现了灰色地带。
老师把家长培养成了"助教",不仅每天作业要签字,还要批改检查,经常布置孩子不能独自完成的家庭作业,比如一些复杂的手工、课外阅读、过年过节还要包饺子,并且还要把成果照片发给老师等等。
而家长也存在对学校的过分干预,从学校的教育方式、管理方式到教学设备、食堂菜色都要"指点"几句。
3. 作风问题凸显
有了家长群,有些老师的作风问题就十分明显了。区别对待、穿小鞋、收贿赂等行为暴露的更加彻底。
而家长之间的攀比奉承也愈演愈烈,有些家长关注孩子少、反省自己少,关注老师却很多,生怕吃亏。本来大家都坐着,但有一个人站起来,其他人则恨不得站到椅子上,拼命像"高一头"。
04 家长群该规范规范了利用在线方式加强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沟通是不可逆转的,这也是互联网时代必然的选择。错的不是平台,而是交流的双方。
学校应该做好本职工作,不能明面上实行减负,却把教育责任压到了家长身上。同时也应该对家长群建立监督机制,避免作风不良的老师扰乱秩序。
家长也要摆正"学校教育的辅助者"的角色,不过分指责、干预学校的教育方式。更不能稍有不满就在群内指责老师、辱骂其他孩子家长。
家长群的建设也要参考孩子们的意见。
不要忘了孩子才是最重要的主角,别让家长群成了家长和老师打擂台的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