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第二十六章读后感悟(老子第三十三章读书笔记-不失其所者久)
老子第二十六章读后感悟(老子第三十三章读书笔记-不失其所者久)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始终不失去根本的能够长久,人到死都没有失“道”的才是长寿。了解别人是有智慧,认识自己才是真高明。战胜别人是力量强大,战胜自己才是坚强。知道满足的人是富有的,自强不息的人是有志气的。
《道德经》第三十三章通行本原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译文:了解别人是有智慧,认识自己才是真高明。
战胜别人是力量强大,战胜自己才是坚强。
知道满足的人是富有的,自强不息的人是有志气的。
人始终不失去根本的能够长久,人到死都没有失“道”的才是长寿。
逐句解释: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知:知道、了解。智:智慧。明:明白,高明。
知道他人是有智慧的,知道自己的才是高明的。能了解他人说明懂得换位思考,能够去认识和理解他人,这样的人已经很不错了。但如果了解自己的优缺点,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那就是有自知之明,这样的人才真高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力:力量。强:刚强、坚强。
战胜他人是因为比对手力量大,而能够战胜自己的才是真的坚强。战胜弱者其实没什么可说的,因为力量不同,战胜强者也没有什么值得炫耀,因为偶然因素或者对方疏忽大意。真正厉害的是战胜自己的人,消除自己的贪婪和自私,克制自己的欲望,保持朴素自然和内心的淡泊,这样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人。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富:富有,指内心丰富。志:志气。强行: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知道满足的人内心非常丰富,自强不息的是有志气的。知道满足,懂得适可而止,这样的人才会内心富有,否则欲望就像无底洞,永远得不到满足。坚持不懈,自强不息的人永远打不垮,这样的才是有志气的人。遇到挫折和困难就气馁和妥协的,那样的人并不坚强。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只有持之以恒,愈挫愈勇,不断拼搏,才能达成自己的目标。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死而不亡:亡,有写忘、妄。身虽死而“道”犹存。
人始终不失去其所拥有的根本的“道”,到死也没有失去“道”,那么就是长久和长寿了。这里关于“其所”和“不亡”有多个解说版本。有的解释为所拥有的与不被忘记,有的解释为处所根基和不狂妄。其实意思都差不多,只是理解角度不同而已。至于人死之后能够精神永存,不被后世所忘怀,老子可能不会刻意强调这个,因为有这个想法就不是“道”了。
心得总结:本章大家相对熟悉,文字也好理解,通俗易懂,有些语句早就成了日常生活中大家所用的口语。比如:自知者明,知足常乐,自胜者强等。
老子这一章充满着人生哲理和大智慧。当人们身处卑微和低谷的时候,就越需要读读老子的这一章。老子阐释了自胜、自强、不亡的概念,主张人要不断修身养性,培养自己的意志。其中最能体现意志的是“自胜者强”和“知足者富”两句,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自我,而是应该战胜自我、超越自我,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放纵无度,在物质享受方面要适可而止,而在自我修炼和对“道”的坚持上应该永无止境。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这句话告诫我们人不应该离开根本,你所擅长的,你所依仗的不要轻易离弃,你所追寻的应该坚持不懈,这样才能长久。人固有一死,但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人即便是死了,但始终无改自己所坚持的“道”,那么就是真的长寿。而当你坚持按“道”的规律去执行,那么即便是死了,你的精神也会永世长存。
人的一生很短暂,如白驹过隙。人不要为名利而束缚,也不要跟他人争输赢、论长短,而是要自强不息,不断超越自我,为这个社会做点贡献,为他人做点事情。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和完整。
附帛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