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杭州市余杭区民办学校排名(牛余杭这11所学校)

杭州市余杭区民办学校排名(牛余杭这11所学校)绿城育华亲亲学校艺术特色学校临平第一中学塘栖镇第三小学星桥第一小学

喜报!杭州市教育局于近日公布了2020年度杭州市体育、艺术、科技特色学校名单,咱余杭区有11所学校榜上有名!

体育特色学校

乔司中学

绿城育华亲亲学校

临平第一中学

塘栖镇第三小学

星桥第一小学

艺术特色学校

绿城育华亲亲学校

仓前中心小学

育才实验小学

星桥第二小学

科技特色学校

绿城育华亲亲学校

仁和中学

塘栖镇第三小学

塘栖镇塘南中心小学

临平第五中学

接下来,对于榜单上的学校,教育部门将加强对体育、艺术、科技特色学校建设的领导,进一步完善建设规划,落实建设资金,推动特色学校不断提升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

乔司中学

(体育特色学校)

杭州市余杭区民办学校排名(牛余杭这11所学校)(1)

乔司中学坚持立德树人,注重特色发展。学校积极推进体育工作高品质发展,加强体育师资建设,完善体育设施设备,开展多样体育活动,丰富校园体育文化,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近年来,学校多次承办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区中学生篮球赛等区级大型体育活动,学校体育工作成果也日益丰硕:学校体育组被余杭区教育局授予“精益求精岗”荣誉称号;武术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连年处于甲组;篮球、足球、乒乓球、定向越野等项目也屡获佳绩,其中男子篮球队近五年四次夺得区中学生篮球赛冠军,女子篮球队连年进入区中学生篮球赛前三,学校于2019年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全国校园篮球特色学校。

学校将以获评杭州市体育特色学校为契机,继续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助力学生健康发展,让每一颗“青青苗木”都在乔中发芽生长,开花结果。

绿城育华亲亲学校

(体育、艺术、科技特色学校)

杭州市余杭区民办学校排名(牛余杭这11所学校)(2)

杭州绿城育华亲亲学校创立于2005年,学校秉持“仁爱、求真”的校训,人文与智慧相谐共生,营造“亲亲FAMILY”文化,践行“亲近亲人,立爱自亲始;亲历亲为,实践出真知”的亲亲意义。聚焦“身心健康、自主善学、实践创新、成长规划、国际理解”五大核心素养,学校关注全球胜任力、未来领导力,培养具有理性精神、健全人格、深厚文化素养和强烈责任意识的公民。

基于全人教育理念的亲亲课程体系,学校具备完善的中英文双语学习、IIC创新融合课程(Innovative Integration Curriculum)、戏剧与PBL-STEAM等文理整合学习、体育艺术拓展学习、美好生活学习等课程系统以及200余门自选课程菜单。学校提倡指向学生高阶思维培养的学习方式和自适应学习,注重科技创新教育和国际视野的培养;创设了丰富的学习平台,如:项目学习、走班选课、访学研学以及校园足球节、音乐节、国际文化节、戏剧节等特色活动,全面关照与多元促发学生的潜能与天赋。

临平第一中学

(体育特色学校)

杭州市余杭区民办学校排名(牛余杭这11所学校)(3)

杭州市余杭区临平第一中学始终遵循“让每一个学生有梦想有希望”的理念,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搭建展示学生体育才能的平台。学校于2011年起被余杭区体育局认定为余杭区传统体育项目(足球)学校,2015年被认定为浙江省首批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020年被评为杭州市体育特色学校。学校以每年举办新城杯足球联赛为契机,利用大课间兴趣足球、体育专项足球课、M X拓展足球课程三步走实现足球特色化教学与训练,自主开发和编制足球校本教材《足球小将》,进一步加大校园足球的普及力度。此外,学校重视以体育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节、运动会等是一中的传统体育项目;以竞技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篮球赛、跳绳比赛、拔河比赛、广播操展示赛,各类赛事增强了学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塘栖镇第三小学

(体育、科技特色学校)

杭州市余杭区民办学校排名(牛余杭这11所学校)(4)

创佳绩,铸品牌,打造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塘栖三小的办学目标,也是推进学校进一步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学校坚持走“规范 特色”之路,努力构建以长虹课程为内容载体,以课堂教学为实践平台,以桑梓情怀为情感导向,以素质教育为发展主体的“三维一体”特色教育运行新模式。通过打造精致校园,倡导精细耕耘,开发精品课程,成就精彩人生。

目前学校已成为一所“体育特色教育成效明显,科技艺术教育不断提升,学科教学质量优质轻负”的全面发展的现代化、示范化名校。

星桥第一小学

(体育特色学校)

杭州市余杭区民办学校排名(牛余杭这11所学校)(5)

余杭区星桥第一小学占地59.25亩,运动场地面积23501平方米,室外篮球场2个,室外乒乓球场1个,室外射箭场1个,室内体育馆1个,室内乒乓球场1个,室内篮球场1个。学校设施全部按省I类标准配备,是浙江省标准化学校、杭州市棋类项目进课堂共建学校、余杭区射箭训练基地学校、余杭区阳光体育活动先进集体等。目前学校面向全体学生设有足球、篮球、棒球、桥牌、射箭、乒乓球、三棋、游泳、健美操、田径等体育特色拓展性课程二十多门。

多年来,学校加强体育教学和体育健康运动,提高学生健康素质。通过系统化的训练,学校在射箭、跆拳道、篮球、乒乓球、三棋、田径、游泳、健美操等多个方面屡获省市区级荣誉!

仓前中心小学

(艺术特色学校)

杭州市余杭区民办学校排名(牛余杭这11所学校)(6)

仓前中心小学先后被评为余杭区艺术特色学校、杭州市艺术特色学校。学校以“仓前符号”课程群建设为切入点,以艺术教育工作为突破点,借助艺术教育发展,促进学校校园环境外在美与学校品质内在美的有机结合,逐步形成学科教学与艺术教育同步发展的学校特色。学校艺术教育成果丰硕:合唱《玩具兵进行曲》、《萤火虫》分获浙江省中小学艺术节一、二等奖,《大鱼》获杭州市中小学艺术节一等奖;舞蹈《青青茶儿》获得杭州市中小学舞蹈、戏剧比赛二等奖;此外,在绘画、书法、篆刻等方面均在市、区级比赛中获奖。

育才实验小学

(艺术特色学校)

杭州市余杭区民办学校排名(牛余杭这11所学校)(7)

育才实验小学设施设备先进,有专业的音乐、美术、剪纸、陶艺教室,教室内硬件齐全,现为浙江省标准化学校。学校艺术教育名师济济,师资队伍优良,其中杭州市教坛新秀4人;余杭区音乐学科带头人2人;余杭区骨干教师5人;余杭区教坛新秀6人……

学校将艺术教育作为推进素质教育、培养现代人文精神和创新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载体,努力提升艺术教育质量,通过“名师引领 博采众长”的成长途径,有效地推进校园文化健康、积极地向上发展,营造出良好的校园艺术文化氛围,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已经成为“幸福花开”的精神家园。

星桥第二小学

(艺术特色学校)

杭州市余杭区民办学校排名(牛余杭这11所学校)(8)

星桥第二小学创办于2016年8月,学校以“养正、致美、育星”为核心办学哲学与文化内涵,围绕星教育---星课程---五星教学---星教师---星少年办学体系,努力将星桥二小打造成一所杭州市极富成长性和创新性的智慧小学。

在“养正”文化的指引下,学校积极探索,加强艺术教育新模式的实践,整合资源,积极丰富多元星课程建设,开设非遗灶头画、非遗小手传、童声飞扬等20余门艺术特色课程,努力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艺术教学气氛,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得到艺术的熏陶,得到美的享受。

办学以来,学校开发的《美食文化之旅》、《非遗寻迹—灶头画》等课程被评为杭州市精品课程,并先后获得了全国“家校(园)共育”数字化项目试验区试点学校、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省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项目试点学校、市智慧校园、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等二十多项荣誉。

仁和中学

(科技特色学校)

杭州市余杭区民办学校排名(牛余杭这11所学校)(9)

近年来,仁和中学坚持以科技教育为办学特色,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每年集中时间开展科技节、宣传周、开放日等活动。与此同时,学校贯穿学年的始终经常性地开展各项科技活动,把科技教育纳入常规的教学体系,使文化课的教学与科技教学紧密结合。

学校还把科技活动排入课表,在各年级都开设空模、机器人、AI课程、无线电测向等科技课程。并以“空模”等特色项目为龙头,以拓展性课程开发与实践为抓手,培养科技教育教师,聘请科技领域专家,引领科技社团,丰富科技课程。目前,每个科技社团成员都有30人左右。科技社团活动丰富,成果喜人,仅2020学年第一学期,科技类社团,在浙江省科技体育教育竞赛、余杭区人工智能竞赛及区海模竞赛中,累计有56人次获奖。科技辅导老师也多次获得省市乃至全国的科技竞赛项目优秀指导教师奖。学生的科学意识和科学素养都得到了极大地提升。

塘栖镇塘南中心小学

(科技特色学校)

杭州市余杭区民办学校排名(牛余杭这11所学校)(10)

学校围绕育人目标与特色发展,积极探索科技教育。学校科技拓展课程以“拥抱梦想,我心飞翔”为主题,以“实践第一,感受第一,体验第一”的三个一原则,倡导学生在“做中学,学中乐”,开设模型制作课程、科技创新课程、智能机器人课程、STEAM等课程,通过大师领学、师生讲学、亲子共学、生生互学等多种学习方式,多角度多方位地学习科学知识,张扬学生个性,发展技能特长,使学生的认知水平、求知能力、情感价值观得到健康的发展,科学素养与创新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通过全体师生的辛勤努力,学校在参加国家、省、市、区科技比赛中,收获颇丰,近五年中获得各级各类奖近500人次。今后学校将着力打造余杭区乃至杭州市、浙江省级科技特色学校,让科技课程惠及全校师生,塘小师生必将插上科技创新的翅膀,飞得更高更远!

临平第五中学

(科技特色学校)

杭州市余杭区民办学校排名(牛余杭这11所学校)(11)

临平五中于2012年被命名为余杭区科技教育特色学校。近几年来,学校以强化科技教育师资、打造科学教育高地为支撑,以不断丰富科技类拓展课程体系、精准建设科技类学生社团、高品质举办科技节为主要平台,培养学生科学精神、探究能力,呈现丰硕科技特色教育成果。每年学生参与各类科技类比赛,区级及以上获奖均超50人次;DI创新思维大赛多次荣获国家级一等奖。2020年近20名学生录取实验中学科技教育实验班。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