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孩子对某个物品特别依恋(孩子特别依恋某件物品)

孩子对某个物品特别依恋(孩子特别依恋某件物品)许多家长觉得孩子依恋物品,会不会是心理有问题,其实没有。孩子有依恋物是正常的健康的行为,不会发展成心理问题。还有人认为孩子需要依恋物是因为缺乏安全感,其实孩子有依恋物是孩子正在感构建安全感的体现,孩子在断奶或者离开父母刚上幼儿园时。心里有一个过渡时期,会害怕会焦虑会没有安全感,这时候孩子就可能需要一个物品,来替代父母陪伴他,帮他构建安全感,给他心理慰籍,帮助他渡过这段时期。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原理,当人们生理的需求和安全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就会有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孩子有依恋物就是情感和归属没有得到满足的体现。著名儿童性教育专家胡萍说:依恋物对孩子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玩具、一块毛巾、而是他们适应这个新世界、新环境的情感拐杖。心理学家哈洛和他的同事们把一只刚出生的小猴子放进一个隔离的笼子中由两只假母猴养育,一只胸前安置了一个橡胶奶瓶,可以提供奶水,另一只是一个绒布做的。哈洛的说法就是“一个是柔软

朋友的宝宝非常喜欢一个小熊公仔玩偶,每天睡觉都要抱着它。还要跟它说话。如果找不到这个玩偶的话,就会哭闹。

朋友非常担心孩子,这样是不是不正常啊?会不会是有什么心理问题吧?

这个小熊玩偶是孩子的依恋物,孩子有依恋物是一个正常的现象。依恋物品是孩子解决焦虑的方式。据调查显示:美国有60%的孩子有依恋物品。

孩子对某个物品特别依恋(孩子特别依恋某件物品)(1)

什么是依恋物

依恋物是孩子众多玩具中,最喜爱最特别的一个。可能是一个玩偶公仔,可能是一个小枕头小被子。孩子特别依赖它,不管它又旧又破都舍不得扔,舍不得洗,如果找不到它,孩子就会异常的烦躁焦虑,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孩子已经对这个物品产生了感情和依赖。这个物品就是孩子的依恋物。

孩子对某个物品特别依恋(孩子特别依恋某件物品)(2)

著名儿童性教育专家胡萍说:依恋物对孩子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玩具、一块毛巾、而是他们适应这个新世界、新环境的情感拐杖。

孩子为什么会有依恋物

心理学家哈洛和他的同事们把一只刚出生的小猴子放进一个隔离的笼子中由两只假母猴养育,一只胸前安置了一个橡胶奶瓶,可以提供奶水,另一只是一个绒布做的。哈洛的说法就是“一个是柔软、温暖的母亲,一个是有着无限耐心、可以24小时提供奶水的母亲”。实验发现:小猴子只在饥饿的时候才到“铁丝母猴”那里喝几口奶水,其他的时候都是与“绒布母猴”呆在一起;小猴子在受到惊吓或遭到不熟悉的物体威胁时,就会跑到“绒布母猴”身边并紧紧抱住它,似乎“绒布母猴”能够给婴猴带来安全感。

孩子对某个物品特别依恋(孩子特别依恋某件物品)(3)

这就是著名的恒河猴实验,通过这个实验研究发现:父母对孩子的养育除了要提供充足的食物之外,还要为他提供温暖的怀抱,柔软的双手的爱抚,亲吻。让孩子能够感到父母的爱,并能从他们那里得到安全感。从而建立对亲人的依恋。为孩子建立安全的依恋是保障他心理健康发展的基础。如果这种依恋需求从妈妈哪里得不到满足,孩子就会寻找一个依恋物,作为慰籍。孩子有依恋物说明他需要爱和陪伴。所以通常孩子选择的依恋物都是柔软的、温暖的。

孩子对某个物品特别依恋(孩子特别依恋某件物品)(4)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原理,当人们生理的需求和安全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就会有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孩子有依恋物就是情感和归属没有得到满足的体现。

孩子有依恋物是不是心理有问题

许多家长觉得孩子依恋物品,会不会是心理有问题,其实没有。孩子有依恋物是正常的健康的行为,不会发展成心理问题。还有人认为孩子需要依恋物是因为缺乏安全感,其实孩子有依恋物是孩子正在感构建安全感的体现,孩子在断奶或者离开父母刚上幼儿园时。心里有一个过渡时期,会害怕会焦虑会没有安全感,这时候孩子就可能需要一个物品,来替代父母陪伴他,帮他构建安全感,给他心理慰籍,帮助他渡过这段时期。

有的家长会问,那如果孩子一直有依恋物怎么办呢?著名游泳运动员傅园慧,她有一个依恋物是一个红色的布带。直到现在她都还一直带在身边,吃饭睡觉都要摸它。傅园慧事业成功,性格开朗活泼,哪有什么问题?

孩子对某个物品特别依恋(孩子特别依恋某件物品)(5)

家长应该怎样对待孩子依恋物

1、不可强制戒断

很多家长对依恋物有误解,认为孩子有依恋物是不正常的。导致家长强制戒断,甚至把孩子依恋物丢弃,强制孩子与依恋物分离。这时候孩子会寻找另一个物品,来代替之前的依恋物或者发展出另一种行为来缓解心理焦虑。

英国精神分析学家温尼科特曾写过这样一个案例:一个小女孩,特别喜欢把一块破羊毛布,裹在拇指上吸吮,小女孩3岁的时候,妈妈强行拿走了这块布,导致小女孩虽然不吸吮拇指了,却在睡觉前强迫性咬指甲,常常把手指咬的鲜血淋淋。

孩子对某个物品特别依恋(孩子特别依恋某件物品)(6)

在孩子心理没有准备好和依恋物分开时时候,如果家长强行戒断,反而会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加重孩子的焦虑情绪,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2、接纳孩子的依恋物

依恋物替代父母陪伴孩子,给孩子带来安全感,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强大心理,让孩子更好的适应陌生的环境。父母应该接纳孩子的依恋物,同时接纳孩子的依恋行为。用平常的眼光看待这件事。如果孩子在断奶、分床、入园入托的时候,家长可以主动帮助孩子培养一个依恋物,代替妈妈陪伴孩子顺利度过这些特殊时期。

孩子对某个物品特别依恋(孩子特别依恋某件物品)(7)

如果孩子对依恋物过分依赖,影响了正常的生活。那么父母就需要引起重视了。孩子可能有大的心理创伤。严重的话就需要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3、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

孩子有依恋物说明孩子需要陪伴,有的父母可能说:“我每天都在陪着孩子呀,孩子怎么还会需要陪伴?”有的家长所谓的陪伴孩子,只是在孩子的身边玩手机看电视做自己的事,孩子独自玩玩具。我们应该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与孩子沟通交流知道孩子的想法,如果孩子有不高兴的事,及时开导他。经常的拥抱亲吻孩子,与孩子感受到温柔肢体接触。在睡前给孩子讲故事唱儿歌陪伴她度过睡觉前的焦虑不安,使他安心入睡。孩子有了父母的陪伴,有了足够的安全感,自然就不需要依恋其他物品来陪伴了。

孩子对某个物品特别依恋(孩子特别依恋某件物品)(8)

孩子有依恋物是完全正常的现象,家长不用紧张,也不用特别的去应对。等到孩子心理慢慢成熟的时候,不需要依恋物来帮助他的时候,自然就会放弃了。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