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脑瘫儿子到哈佛学子(7岁爱上读书20岁考入哈佛)
从脑瘫儿子到哈佛学子(7岁爱上读书20岁考入哈佛)她笔耕不辍,《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成为畅销全球的励志读物,为读者点亮人生的希望。她珍惜这残缺的人生,20岁考入哈佛大学,并成为历史上首位获得该校荣誉学位的女性。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女子,却因对生命的热爱,凭顽强的意志力,学会了阅读与写作。读书,为她打开了一扇窗,让她看到了多彩的世界。写书,让她留下了自己的故事,激励了无数困境中的人。
“我第一次阅读故事,是在1887年5月,那时我七岁。从那时起,我如饥似渴地品尝着手指触摸到的一切书籍。”
——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盲女作家海伦·凯勒,被马克·吐温称为十九世纪除拿破仑之外另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她自幼又盲又聋,曾丧失语言功能,生活在黑暗无声的世界中。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女子,却因对生命的热爱,凭顽强的意志力,学会了阅读与写作。
读书,为她打开了一扇窗,让她看到了多彩的世界。
写书,让她留下了自己的故事,激励了无数困境中的人。
她珍惜这残缺的人生,20岁考入哈佛大学,并成为历史上首位获得该校荣誉学位的女性。
她笔耕不辍,《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成为畅销全球的励志读物,为读者点亮人生的希望。
在这本著作中,海伦回顾了自己奇迹般的人生。
小海伦出生时,还可以感知这个世界。在最初19个月的人生中,她看过花园里缤纷的花朵,听过母亲温柔的声音,奶声奶气地说过“妈妈”,“你好”。
然而,19个月大时,她因一场高烧差点儿夭折。挣脱了死神的镣铐,她却永远失去了视力和听力。
困在黑暗沉默的孤岛,小海伦孤独、无助、愤怒,后来在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她学会了手语交流,并进入盲人学校,学会了盲文。
之后,安妮又带她拜访一位老师,在那里她学会了简单的发音方法。
海伦狭窄的小世界,有了拓展的渠道。她终于可以与人交流,去倾诉内心的想法。
不过,最让她痴迷的则是阅读,书籍真正为她打开了新世界。
7岁时,她第一次读盲文故事书,那些生动的语言、有趣的情节,让她如饥似渴,一发而不可收。
她最爱读的是《我们的世界》,这是一本介绍地球知识的书,因为反复触摸阅读,上面的字迹都磨损了。
8岁时,她已经开始阅读小说《红字》了。安妮老师又给她讲了《方德诺小伯爵》的故事,因为老师比较忙,无法满足海伦的渴望,她干脆自己来读。
因为大量的阅读,她的词汇量越来越丰富,这也让阅读越来越顺畅。
之后,她又读了《希腊英雄传》、《莎士比亚全集》、《天方夜谭》、《海蒂》、《伊利亚特》……
后来,她还学会了法语和德语,又找来这两种语言的诗歌,如饥似渴地读了一遍又一遍,由此爱上了莫里哀和拉辛。
因为有了阅读作为基础,海伦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也一直不断在提升。
在两年的时间里,她通过盲文培训,学习了数学、地理等课程。
16岁时,她进入剑桥女子中学学习,和那些健全的学生一样,准备考取一所好的大学。
对于一个女孩,且是盲聋女孩来说,这在一个多世纪以前,简直是天方夜谭。
可海伦因为有扎实的基础、安妮老师的帮助,更重要的是顽强的意志力,竟将需要5年学完的课程,只用两年时间就学会了。
经历了9个小时的考试,海伦以德语和英语优秀的成绩,顺利考入了哈佛大学!
一个又盲又聋的女孩,与健全的学生一起竞争,她丝毫没有败下阵来,堪称世界奇迹。
在校园里,她依然手不释卷,阅读已融入她的生命,伴随她实现人生梦想。
阅读与写作,是她的精神家园。她也因为写作,结识了马克·吐温这样的作家朋友。
她说,“在这里,我可以享受和正常人同样的权利,生理上的缺陷不能阻碍我和作者们的倾心交流”。
读书给了她丰盛的人生,教会她乐观面对困境,让她懂得珍惜生命。
假如只给你三天光明,你将怎样度过呢?
“我们应该怀着友善、激情和感恩的心去过好每一天”,她这样写道。
海伦告诉读者:她一生最大的感悟是,知识就是幸福。
海伦的故事也告诉人们——
阅读,是最不需要门槛的升华人生的途径。
或许,一本书,就可以改变乡村孩子的命运;一次阅读,就能点燃他们对知识的渴求。
点击下方卡片,期待您和我一起,关注乡村孩子的读书声,让我们为他们送上一本书,点亮一个梦,种下一片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