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东莞市开学前学校做哪些准备(开学季开学观察)

东莞市开学前学校做哪些准备(开学季开学观察)而让包括余先生在内的东莞市民切实感受到东莞发展高水平、高质量教育的背后,是东莞市政府从战略层面对东莞高品质教育发展的重视、规划和投入。▲学校数字博物馆效果图赋能东莞教育高品质发展“走进校园,第一感觉是科技含量十足,也处处能见创新,学校‘出场’很惊艳。”8月28日,该校初一新生家长余先生在送孩子入学时禁不住感叹,来报到前了解到学校有包括数字博物馆,航天科普研学馆在内的十余个高科技含量的功能学习场馆,以及科创功能室,不出校园就可以感受不同科技以及跨时空文化等,“真正走进校园后,零距离感受到孩子们的学习条件如此科技感,很震撼,也从中看到了东莞坚定发展高水平、高质量教育的决心。”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金秋九月,锦瑟华年,东莞松山湖未来学校首届初一、高一的新生,已告别了懵懂时期,迈入了逐梦的中学时代。

作为高起点、高标准、高品质创建的首所直属公办未来学校,更是作为“双万”东莞深度融入大湾区建设发展的教育支撑,东莞松山湖未来学校(以下简称“松湖未来”)首届“迎新”获得高度关注;无论是学习空间的科技设计,还是理念与师资,再到课程与评价体系,以及如何培养适应、创造并引领未来的人才等,东莞松山湖未来学校在金秋9月开学季正式出场,惊艳亮相。

东莞市开学前学校做哪些准备(开学季开学观察)(1)

▲初一新生开学报到

科创

赋能东莞教育高品质发展

“走进校园,第一感觉是科技含量十足,也处处能见创新,学校‘出场’很惊艳。”

8月28日,该校初一新生家长余先生在送孩子入学时禁不住感叹,来报到前了解到学校有包括数字博物馆,航天科普研学馆在内的十余个高科技含量的功能学习场馆,以及科创功能室,不出校园就可以感受不同科技以及跨时空文化等,“真正走进校园后,零距离感受到孩子们的学习条件如此科技感,很震撼,也从中看到了东莞坚定发展高水平、高质量教育的决心。”

东莞市开学前学校做哪些准备(开学季开学观察)(2)

▲学校数字博物馆效果图

而让包括余先生在内的东莞市民切实感受到东莞发展高水平、高质量教育的背后,是东莞市政府从战略层面对东莞高品质教育发展的重视、规划和投入。

2021年岁末,《东莞市教育事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发布,明确提出,要促进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发展,提升智慧教育品质;今年1月,东莞召开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要立足“双万”新起点,聚焦“科技创新 先进制造”,实现经济在万亿新起点上加快高质量发展,实现千万人口与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荣。作为东莞高品质发展的重要支撑,市委、市政府提出着力打造“品质教育”。

肩负使命,东莞松山湖未来学校提出“办一所激发潜能、传递温暖、创造美好的未来学校”的办学愿景,明确了“培养有家国情怀、引领未来的创新人才”的育人目标。为了实现这一办学目标,学校除了硬件上融入科创元素外,还在教学方式、课程以及评价体系等多个维度予以探索并革新。

东莞市开学前学校做哪些准备(开学季开学观察)(3)

今年5月,为探索基础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新路径,学校实施脑科学与技术支持下的“一人一案”个性化培养策略,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实施小班化教学,聘请院士长期指导,落实“学业导师 生涯导师”培养制度,打造课程与技术融合的智慧空间等等。

此外,据该校校长万飞介绍,学校还与香港科大、南方科大等高校共同探索中学—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新工科育人理念在中学落地;与华为、腾讯等企业和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北京大学东莞光电研究院等研究机构达成办学合作项目20余项。

无一不是科技创新融入教育的体现,成为了科创赋能东莞高品质教育发展的缩影。

东莞市开学前学校做哪些准备(开学季开学观察)(4)

▲学校7名教师获评基础教育领军人才培养对象等称号

大先生

赋能东莞高品质教育发展

“对学校的第二印象,是师资让我们家长很放心。”余先生在了解到学校的师资后,语气里满是肯定,“看简历,老师们的学历和实战都很厉害,仅这一个学校就有7名教师获评基础教育领军人才培养对象等称号。”

有什么样的教育,就会有什么样人才,继而就有什么样的城市;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东莞市委书记肖亚非曾强调,站在“双万”新起点,东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渴求人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期待教育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发展。其中,很关键的一环就是,要建设一支与城市相适应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培养一批教育领军人才成为高素质教师队伍中的“引路人”。“十四五”以来,东莞市实施了高规格的“莞邑良师”行动计划,培育高质量教育人才,打造高质量教育品牌。

以此为背景,作为东莞首个公办未来学校,松湖未来学校对教师队伍的打造也呈现出高标准的特点:在已在校的教师名单中,正高级教师占比18.2%,高级教师占比63.6%;已聘应届毕业生,全部来自国内985、211高校和国外top50高校,其中,清华北大毕业生占比26.3%,博士研究生占比26.3%,硕士研究生占比63.2%。

和“不以高考论英雄”一脉相承的是,衡量老师是否优秀也并不唯“学历”可量,而是包括必备素养和关键能力等综合因素。2022年3月学校开展以“未来学校教师画像”为题的线上研讨活动,探索未来学校教师的关键能力和必备素养,共绘教师画像——学问之师,品行之师;不忘初心,甘当人梯;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

而这恰恰是“教师要成为‘大先生’”最有力的践行,是对“建设一支与城市相适应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最好践行,是东莞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教育力量!

记者‬ 覃凤春

学校供图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