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当年曾有过的学生(北京大学当年曾有过的)
北京大学当年曾有过的学生(北京大学当年曾有过的)当时,正是这些大师荟萃的思想文化高地,盛开了近代中国社会“新文化”、“新靑年”、“新思潮”的奇葩,流行起新时代的文化春风。
民国初年,北京大学文科曾一度流传了一段趣事——“卯字号”事件。这“卯字号”是什么意思?原来,民国初年,北京大学第二院西南部临街的一排平房,当时被做为文科教员预备室。而非常有趣的是:在此办公的教员属兔儿的竟然有六个人,两个老兔儿和四个小兔儿。“老兔子”是文科学长陈独秀和教中国文学史的朱希祖,生于光绪五年乙卯(1879),将近四十岁;“小兔子”是胡适、刘半农、刘文典和林公铎,生于光绪十七年辛卯(1891),只有二十几岁,风华正茂。对此,被戏称为“卯字号”,其实言外之意就是“兔子窝”,而若是用今天的流行话说,这就是百分百的“网红大咖兔儿”了。足见当时北大教师之间那种平等、健康、和谐、活跃的人际关系。
作家周作人在《知堂回想录》中也曾写有“卯字号名人”数篇,特别是他为刘半农写的挽诗,对此有直接记载:
“十七年尔汝旧交,追忆还从卯字号。廿余日驰趋大漠,归来竟作丁令威。”
此外,还有这张照片纪录:民国六年(1917)夏天,北京大学文科国文门第四次毕业的合影,前排左起依次是朱希祖、钱玄同、蔡元培、陈独秀、黄侃。
当时,正是这些大师荟萃的思想文化高地,盛开了近代中国社会“新文化”、“新靑年”、“新思潮”的奇葩,流行起新时代的文化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