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专业硕士毕业后的真实生活(金融专业毕业生的两座独木桥)
金融专业硕士毕业后的真实生活(金融专业毕业生的两座独木桥)赵玲是当年县里的高考状元,2015年从211名校的金融专业毕业后,进入了上海的一家国有银行,从事普通柜员的日常业务工作,工作环境与薪酬福利在周围人眼中看来还算不错,早九晚五的工作也还稳定。如果运气好,能够顺利就业,薪酬待遇比起其它行业来讲,也只能说是中规中矩,金融类毕业生的薪酬待遇目前普遍多在中位数徘徊,中央财经大学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都是国内知名的财经类院校,前者2020届毕业生平均起薪为每月9000多元,后者则为每月7000多元,其它财经类院校毕业生的薪酬待遇多还达不到上述条件。岗位有限,而求职者众,2021年校招的激烈程度也超过了历年,例如今年招商银行是15万人竞争4千个职位,不仅入行的求职门槛是越来越高,若还要想获得高薪待遇,其难度系数还要成倍增加。由于岗位数量与报名人数相差悬殊,于是银行只能变招人为刷人,想方设法地设置各种关卡,用一轮又一轮的高难度笔试和面试淘汰报名者,考试内容也是
编辑 | 于斌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每年中旬的毕业季,都是就业压力最大的时节,教育部的数据显示,2021届高校毕业生的总规模高达909万人,金融专业作为昔日的热门学科,每年的毕业生人数庞大,预计今年金融类毕业生供给将超过百万,达到一个新的历史高点,这还不包括众多的从海外归来的金融类人才,供给大于需求将是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金融行业人才流动与变化所反映出来的最明显的一个特征。
金饭碗慢慢变成了银饭碗
岗位有限,而求职者众,2021年校招的激烈程度也超过了历年,例如今年招商银行是15万人竞争4千个职位,不仅入行的求职门槛是越来越高,若还要想获得高薪待遇,其难度系数还要成倍增加。
由于岗位数量与报名人数相差悬殊,于是银行只能变招人为刷人,想方设法地设置各种关卡,用一轮又一轮的高难度笔试和面试淘汰报名者,考试内容也是五花八门。
从语数外、天文地理、经济法律到逻辑推理、脑筋急转弯等等无所不包,考生也只能凭借事先学习的各种厚厚的考试秘籍、攻略、大全一路过关斩将,那感觉就像是在招聘宇宙型全能人才。
如果运气好,能够顺利就业,薪酬待遇比起其它行业来讲,也只能说是中规中矩,金融类毕业生的薪酬待遇目前普遍多在中位数徘徊,中央财经大学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都是国内知名的财经类院校,前者2020届毕业生平均起薪为每月9000多元,后者则为每月7000多元,其它财经类院校毕业生的薪酬待遇多还达不到上述条件。
赵玲是当年县里的高考状元,2015年从211名校的金融专业毕业后,进入了上海的一家国有银行,从事普通柜员的日常业务工作,工作环境与薪酬福利在周围人眼中看来还算不错,早九晚五的工作也还稳定。
其中的酸甜苦辣她自己内心最清楚,现在和以前相比,工作强度与心理压力更大,有各种金融产品销售任务,有各类详细的KPI考评指标,而且最近这几年银行的薪资涨幅逐渐降低了,面向个人的晋升空间也在逐步收窄。
从工作到现在,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身边的同事中不少人选择了离开,但赵玲选择了坚持,因为她知道压力虽然大,但毕竟也是一份不错的工作,加之长期从事这一行业,又没有其它的技能,如果离开了又能做什么呢?
她的同学里还有一少部分进入了基金、证券等行业,从信贷员或券商经纪人做起,他们面临着的压力则更大,面对的考核任务也更重,每年都有数百万到数千万不等的金融产品销售任务,现在这些同学基本上要么重新读研,要么转行了,仍留在行业里的已经寥寥无几。
传统业态已不复当年的辉煌
「于见专栏」认为,这几年随着行业的横盘,金融行业的就业环境已经是今非昔比,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金融业(包括银行、基金、证券等)的人才需求下降了近20%,但每年仍有大量的金融专业毕业生涌入行业,因此该行业的整体就业形势会更难。
而且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银行业正在潜移默化地向数字化转型,这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对人员数量要求下降,已经拥有庞大员工团队的银行业,对前台柜员岗位的需求会进一步地减少。
在移动互联技术与新兴金融科技的支撑下,银行自助办理业务的设备数量与种类都在逐年增加,很多非现金业务,如开户、转账、办卡等都能用自助设备、手机终端或者网上渠道来完成。
这使得一方面银行对网点的需求量明显降低,另一方面网点也不再需要那么多业务窗口,这自然导致了银行对人员及岗位的需求量大幅度减少。
据《新财富》统计,去年有6家上市银行的员工人数同比出现下降,其中工商银行同比减少了5000多人,农业银行已连续5年下降,在岗员工数相比2015年最高峰时减少了近7万人,柜面人员占比从29.8%降至18.1%。
业务转型,网点收缩,加上各类互联网金融产品层出不穷,也在逐步压缩传统银行业务的存在空间,并且导致银行业的整体利润增长速度出现下降或负增长的趋势,2020年上半年,国内的上市银行净利润同比减少近10% 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整体性负增长。
银行转型目前看来已是大势所趋,各银行都在加速推进各类线上业务与产品,具体表现就是人员与网点数量仍然在不断地减少,去年工、农、中、建四大行减少了近400家网点,今年上半年减少了近200家网点,人员也同比减少了2万多人,并且这一趋势仍将长期存在并继续下去。
突如其来的疫情也加速了金融行业的调整与变化,由于线下业务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与之对应的,线上金融业务则增长迅速,很多人已经习惯了不到银行,用电脑或手机在线办理各种相关的业务,这也倒逼金融机构加快了业务转型的速度,银行业务的转型又改变了岗位的构成,也影响了银行业对人才的招聘需求。
金融科技类人才异军突起
银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是全球银行业面临着的共同趋势,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就明确提到,要加快数字化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
5G时代的全面普及离我们已经不再遥远,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已经逐步深入我们的生活,近几年金融业开始了大跨度的数字化转型,四大银行在科技数字化方面的资金投入每年均超过百亿元。
「于见专栏」认为,金融行业的未来在数字化,前台柜员岗位在减少,数字类的技术岗位在增加,更多的业务在线上环境就可以轻松完成,在银行网点里人员的布局表现为前轻后重,这一切变化都反映了银行业发展转型的方向和趋势,金融领域的数字化、智能化程度将会越来越高。
年初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2020年中国银行业服务报告》指出,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离柜交易有近4000亿笔,同比增长接近15%,离柜交易总额达2000多万亿元,同比增长12.18%。
现在运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就能在瞬间为客户作精准画像,并根据客户的各方面特点,为其快速提供匹配的金融产品,以往几百万上千万客户的此类工作可能需要几千上万员工,长时间才能完成,现在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几个人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
传统金融行业已经无复当年的荣光,数字化转型改变了人才的需求结构,现在每年近百万的金融类专业毕业生将何去何从呢?答案只有一个:转行,转行成为了许多金融类专业毕业生唯一的出路。
转行的人员中,有4到5成的人去了各类与互联网相关的行业,在各种新兴技术、社交形态、购物场景与风投资本的加持下,这个行业的发展也是一路风生水起。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从2016年起,IT业的年平均工资在城镇非私营单位中一直处于榜首位置,更多的就业机会与更高的薪酬吸引了众多的毕业生。
在每年的应届毕业生中,既懂技术又懂金融的复合型金融科技类人才尤为抢手,成为了各类金融机构竞相追逐的目标,2021年国内金融科技类的本科毕业生,整体的平均起薪就已经达到了上万元,金融业之间的挖角大战已经常态化。
赵玲所在银行的信息技术部门最近要增招300名金融技术类人才,其中的一批大数据、云计算和系统架构师,平均年薪在40万以上,几个月下来人还是没有招齐,这个薪酬标准对互联网公司开出的优厚待遇来说,明显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从今年的求职招聘情况来看,集金融、技术两者之所长的金融科技型人才不仅就业比较顺利,而且还是1Vn,往往是一个人同时收到多家招聘方的offer,更有甚者,有的学校的该专业学生,在大三时就已经被收罗一空。
结语
顺应潮流,择善而从,无论是传统的金融机构,还是新兴的金融科技企业,都面临着改变与发展,在数字化的迅猛浪潮中,都在求贤若渴地寻找适合的人才。
有鉴于此,金融专业的学子们也不必过于担忧或彷徨,认清大势,立足自身,及时作出适当地调整,用努力与坚持去适应未来行业的发展需求,从而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