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孩子没到15岁让他读这十本书(从小职员到图书传递者)
趁孩子没到15岁让他读这十本书(从小职员到图书传递者)毛姆的这段话向我们解释了为什么提倡终身读书,因为不管在哪一年龄段,读书永远是性价比最高的投资。你可以随时开始阅读,你也可以在任何时间合上书本,买一本书花不了多少钱,甚至你去图书馆借书都不用花钱,但是读书给你带来的愉悦感、精神果腹感、内在气质提升与智识修为培养都是不可估量的。“各个时代的智者都已发现,获取知识的快乐是最让人满意的,也是最为持久的。所以保持阅读习惯是非常好的。在度过了生命的黄金年华之后,你会发现你能欣然参与的活动已为数不多……培养阅读的习惯能够为你筑造一座避难所,让你逃脱几乎人世间的所有悲哀。”——毛姆《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你的脑海中会闪过一幅幅图景……等一下!你是不是忽略了这样一群人:他们有时候会被认为是人群中的“异类”,因为当大部分人都低着头玩手机的时候,他们的手里却捧着一本书,自由翱翔在文字的海洋。嗨,读书的人。在法国作家克里斯蒂娜·费雷-弗勒里的小说《地铁上读书
你喜欢观察他人吗?
在车水马龙的街边、在人们摩肩接踵的商场、在容纳形形色色人群的车厢……你是否停驻过,静下心来观察面前那一张张陌生的面孔?
现在,闭上眼睛,想象你就出现在那里,你能看到什么?
推着自行车售卖彩色气球的大叔、行色匆匆步履不停的上班族、打扮入时巧笑倩兮的闺蜜团、手牵手坐在窗边身着亲子装的母女……
你的脑海中会闪过一幅幅图景……等一下!你是不是忽略了这样一群人:他们有时候会被认为是人群中的“异类”,因为当大部分人都低着头玩手机的时候,他们的手里却捧着一本书,自由翱翔在文字的海洋。嗨,读书的人。
在法国作家克里斯蒂娜·费雷-弗勒里的小说《地铁上读书的女孩》里,主人公朱丽叶就是一个在地铁上读书的女孩,只不过相较于打开自己的书阅读,她更沉溺于观察周遭那些喜欢读书的“同类们”。
有一天,朱丽叶心血来潮,没有按照以往既定的上班路线走,而是走到了新的街区,误入了一座神秘建筑,碰到了一个奇怪的男人,由此展开了一段人生奇遇。
一、读书可以将人从冗杂日常中拯救出来,构建属于个体的精神乐园“各个时代的智者都已发现,获取知识的快乐是最让人满意的,也是最为持久的。所以保持阅读习惯是非常好的。在度过了生命的黄金年华之后,你会发现你能欣然参与的活动已为数不多……培养阅读的习惯能够为你筑造一座避难所,让你逃脱几乎人世间的所有悲哀。”——毛姆《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毛姆的这段话向我们解释了为什么提倡终身读书,因为不管在哪一年龄段,读书永远是性价比最高的投资。你可以随时开始阅读,你也可以在任何时间合上书本,买一本书花不了多少钱,甚至你去图书馆借书都不用花钱,但是读书给你带来的愉悦感、精神果腹感、内在气质提升与智识修为培养都是不可估量的。
而毛姆所言“避难所”对于我们的主人公朱丽叶而言,是将她从冗杂无聊日常中拯救出来的利器。她只是一名房屋中介公司的小职员,每日周旋于办公室的诸多文件夹以及带客户去参观的各种公寓之间。而阅读就好比是潜水者突然浮上水面,大口大口地呼吸外面自由的空气,在水面之上的空间构建起属于自己的精神乐园。
朱丽叶所观察到的那些在地铁上读书的人,他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周遭的一切——喧哗人声、车厢灯光、拥挤座位……似乎都对他们造不成任何影响。
戴帽子的男人总是随身携带一本描写昆虫的书,每次他都会轻嗅书页的气息。在这里不得不赞叹作者克里斯蒂娜·费雷-弗勒里出色精妙的比喻能力,她形容他为美食家,“仿佛他此时正捏着精致的小银勺子,津津有味地品尝着面前的奶油泡芙。”以品尝美食喻投入读书,可谓精准巧妙。
而处于恋爱中的姑娘,贪婪地读着大部头爱情小说,哪怕旁边的人都瞥见了她的阅读页数也毫不自知,沉浸其中并情不自禁地落下泪来。
魏小河说:“阅读和写作,不能说是治疗,但无疑是一种安慰。”
陈丹青说:“读书有两个作用,一是让我自以为非,一是让我有一间自己的房子,有内心的生活。”
或许你正在为工作中挨批评而难过,或许你为爱人转身离去而伤心,或许你被生活的重担压得喘不过气来……然而当你翻开书本的某一页,一切现实中发生的事情都暂时被冻结了,你得以在书中的故事里自由呼吸。自我的苦难慢慢弱化,而精神的力量却在逐渐增强。
二、读书可以使人与人之间产生善意友好联结,具有改变命运的力量- 联结
“与人建立联系”——这是当初朱丽叶求职房产公司时所填写的憧憬,她以为自己可以凭借这份工作完成帮助他人的愿望,她企盼可以走近他人,觉察出他人的渴望与梦想。然而现实是没有任何激动人心的事情吸引着她实现自己这份职业理想,有的只是面无表情的看房客户、繁多的房屋资料、冗长的待办事项……
直到有一天,她在别处实现了那个“与人建立联系”的愿望。
“书籍无界”,朱丽叶歪打误撞来到一处建筑面前,看到大门的牌子上写着这四个字。好奇心促使她推门而入,然后她见到了小女孩扎伊德以及扎伊德的爸爸苏莱曼——一个身着黑衣的瘦削男人。
原来他做的事类似“图书漂流”,只不过“图书漂流”是让书从第一站开始随缘自由地往下传递,而他们是人为地给每本书找寻适合阅读它的读者。负责做这件事的人被称为“传递者”,他必须懂得观察,直到直觉告诉他读者需要什么书。
起初朱丽叶还在犹豫要不要接受这份“传递者”的工作,直到她无意中促成了一笔购房生意——她将一本《蝴蝶梦》放在待售房屋的浴缸旁,购房者无可救药地阅读起来并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归属感。朱丽叶具有这个能力:出色地观察他人,与他人发生联系,并运用强大同理心觉知他人可读什么书。
2016年,《哈利·波特》系列中赫敏的扮演者艾玛·沃森曾经发起过一项“地铁藏书”活动。她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自己在伦敦地铁里藏了一百本书,并号召大家把这些书找出来。此项举动激发了大家极大的阅读热情,人们找书、读书、分享感悟,掀起了一阵阅读潮。
不管是“书籍无界”“图书漂流”还是“地铁藏书”,都旨在借由书籍使人与人之间产生联结,或许你我互为陌生人,但上一秒在我手中翻阅的书籍下一秒交由你手中,这是知识的传递,亦是善意的传递。
而站在纵向的角度来看,阅读一本书就是同作者进行心灵上的交流与对话,这亦是另一种角度上人与人之间的联结。臧克家说:“读过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当你能静下心来沉浸到字里行间,便能倾听作家娓娓道来这人世间的诸多故事与情义。
- 改变
朱丽叶辞职了。当她看着办公室里放满文件夹的墙,想到自己滞留在这儿日复一日的无趣,她毅然辞了职,并且留给了办公室里的人一人一本书。她搬到了“书籍无界”办公室的新住处,开始了全新的人生。
而被改变的不只朱丽叶一人。一次朱丽叶偶遇了前同事克洛埃,原来克洛埃也辞职了,朱丽叶辞职时留给她的那本书《蜗牛食堂》带给了她莫大灵感,她找到了自己真正想做的事,现在在学习烘焙、化妆还有记账,做婚礼策划相关工作。
而中介公司老板贝纳尔先生读了朱丽叶留给她的《瓦尔登湖》,意识到了什么才是他内心最深处的渴望。他关掉了公司,离开巴黎去了阿尔代什省,住进了一座森林边的房子里。
通过赠书带给了他人快乐与勇气,朱丽叶为此感到自豪与雀跃。读书具有改变人命运的力量,这一点放在当今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更是毋庸置疑。
余华在卫生学校学习完毕,到小镇上做了一名牙医。休息的时候他望着窗外,想到自己的余生,不甘如此,于是他开始写小说。而《活着》《兄弟》等的成功,离不开大量阅读与知识积累。如果没有阅读书籍的量变,就不会有写作成功的质变。如他自己所言:“作为一个作家他是否优秀,取决于他作为一个读者是否优秀。”
奋斗少女杨熹文谈自己因为读书而改变了命运的经历,几年的异乡打拼、浮萍般漂泊的日子,幸好有书作为陪伴。读书,消解了她内心浓郁的孤寂与乡愁,更为她日后写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她重拾写作梦想,利用在餐馆做女招待的业余时间写出了第一篇文章,继而有了第二篇第三篇……继而又有了书籍出版,她终于成了聚光灯下那个最好的自己。
三、读书可以唤醒人们心中曾经被遮蔽的梦想,信念似火种传递下去当莱昂尼达斯告诉朱丽叶,苏莱曼死于心脏手术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时,她呆呆地坐在那里,浑身一僵,久久地回不过神来。但是她突然想起了与苏莱曼的女儿扎伊德的旅行约定,她觉得要马上带这个小女孩动身去旅行,一刻也不能耽误。
她先是带扎伊德翻山越岭来到杜尔当森林站附近,寻找到了扎伊德的母亲——菲茹泽赫,将扎伊德托付给亲生母亲之后,她做了一件她认为十分重要的事情。
朱丽叶开着一辆黄色迷你巴士,车上放着她差不多花了一个星期筛选好的书,她要开始短途旅程,把车上的书传递出去。这辆迷你巴士类似“流动图书馆”但又不是流动图书馆,因为它无需迎合所有人的阅读喜好。
在出发前的时刻,莱昂尼达斯匆忙地去办公室取了三本书拿来给朱丽叶。
第一本是扎伊德给她的《丛林之书》,里面有扎伊德画的画,还有一句“我是只独自上路的猫,任何地方对我来说都一样”,或许在小孩子眼里,朱丽叶是特立独行的存在吧。
第二本是已故的前一任图书传递者西尔维娅经常翻阅的烹饪书,她生前提到过这本书,现在朱丽叶要把这书送给她这世上唯一的亲人——居住在意大利莱切的她的侄子,而朱丽叶不知道她侄子的姓名,只能借着书封面发挥自己的特长将人从人海里辨认出来。
第三本是一本法语-意大利语对话手册,或许在这趟旅程上能帮上朱丽叶的忙。
除了这三本书,当然,朱丽叶还载着一巴士的书,它们是《尼尔斯骑鹅历险记》《百年孤独》《沙之书》《枕草子》《出航》……她驾驶着迷你巴士开往了下一个目的地,小说也在这里结尾,她会遇到谁?将会有怎样新的奇遇?我们一概不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她得到书,将阅读进行下去。
作家张宗子说:“人与书的相逢,无异于两个人的相逢,是终成陌路,还是永为知己,靠的是心有灵犀,靠的是缘分。”而朱丽叶能成为图书传递者,仿佛也是命运在暗中做了指引,读书唤醒了她心中曾经被遮蔽的想要帮助他人实现真正自我的梦想,而他人亦在她的帮助下找到了自己内心真正所需。
虽然小说中“书籍无界”的创始人苏莱曼永远地离开了,但是他热爱阅读的初心被永久地保留了下来,朱丽叶会带着这份使命去往更多地方,让阅读惠及更多人。
让我们都始终如一地坚持阅读吧。嗨,读书的人,这信念因为有你们的坚守,才得以如火种,不灭不减地一直传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