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黑龙江鸡西教育局发布最新通知:一切为了矿区学生接受更好的教育

黑龙江鸡西教育局发布最新通知:一切为了矿区学生接受更好的教育德育为首,养成良好习惯。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人才培养德育为先。近年来,恒山区教育局以“传统文化进校园”为主题,以“播下习惯的种子,托起明天的太阳”为己任,把“培养学生十二个良好习惯”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以狠抓学生的一日常规为突破口,围绕“一校一精品,一校一特色”的工作思路,坚持“六个结合”,即:传统文化与学校文化建设相结合;传统文化与“书香校园”建设相结合;传统文化与高效课堂建设相结合;传统文化与学校特色建设相结合;传统文化与阳光体育运动相结合;传统文化与精细化管理相结合,通过开展养成教育活动月、主题教育活动、规范汉字书写竞赛、整理学具比赛、好习惯评选等促进学生好习惯的养成。恒山区现有市级、区级好习惯示范生 300余人,好习惯示范班50多个,好习惯示范校 8 所。2009年,恒山区被评为鸡西市养成教育先进单位;2017年被评为鸡西市养成教育示范区。 探索内涵建设 推动全面育人近年来,恒山区一

华讯网9月20日电(夏烨)李静是鸡西市恒山区恒山中学初四一班的学生,父母原来都是恒山区国企矿工。2001年以来,由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转型,恒山区部分矿区先后闭矿。已经安家立业有了小宝贝的父母不想再东奔西跑四处打工,更为了让孩子平稳地接受良好的教育,他们决定就留在矿区到私人矿井干着老本行。2006年 父母在一次矿难中双双遇难,李静成了一名孤儿。大恒山、张新、二道河子等矿区先后闭矿后,原矿办学校教育由恒山区政府接管,各学校都有像李静这样的孤儿学生。由于闭矿导致经济衰退、经济移民,学校的留守儿童、贫困儿童占了68%。

黑龙江鸡西教育局发布最新通知:一切为了矿区学生接受更好的教育(1)

再穷也要办好教育

越是不发达地区 教育越显得尤为重要.平民百姓的教育水平才决定整体国民素质的高低. 所谓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改善民生 教育先行.本着执教为民 不让每一名矿区学生因为贫困而失学的立教初心 恒山区委区政府接过企校转型这个“乱摊子”,下大力气重塑信念、改善条件、规范管理、注入活力。从加大投入,改善薄弱学校的育人环境入手到标准化学校建设再进一步实现均衡发展,十年之间,恒山区委区政府让全区学校实现了三次跨越式发展。

黑龙江鸡西教育局发布最新通知:一切为了矿区学生接受更好的教育(2)

优先教育投入 改善办学条件

近年来,恒山区一直致力于为本区孩子提供一个舒适、和谐的学习环境,努力改善后归矿区和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条件,虽然处在转型发展的困难时期,但仍旧投入1.3亿元,新建了恒山中学、恒山小学、柳毛中心学校综合楼、实验幼儿园,改扩建了实验小学和柳毛乡幼儿园;投入1500余万元,为各校新增了图书,更新了功能室教学仪器设备及学生桌椅,粉刷和维修了各校教室,完成了三通两平台信息建设工程,学校办学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8所学校实现了光纤接入,建设多媒体教室8间、语音教室8间、计算机网络教室9间、微课教室8间、录播教室2间,配置“班班通”电子白板124套、计算机1371台、笔记本电脑130台,生机比达到6:1,师机比达到1:1,恒山区教育已搭上了信息化 “动车组”,迈出了教育信息化历史性步伐。如今,全区中小学教室宽敞明亮,教学设备先进齐全,办学环境舒适清新。漫步在中小学校园,到处都是崭新的希望和蓬勃生机,到处都是青春的律动和欢歌笑语。

黑龙江鸡西教育局发布最新通知:一切为了矿区学生接受更好的教育(3)

加强队伍建设 提升专业能力

“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学生的发展离不开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教师的发展离不开一支干劲足,作风硬的学校干部队伍。为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任教育队伍,三年来,恒山区着力实施两项机制:一是铸塔尖、强塔身、固塔基,整体优化队伍素质。一是实施校长工程:恒山区一直注重对学校干部的培养,多次组织全区校长(园长)赴云南、上海、北京等地参观学习,举办中小学校长管理策略展示交流和教学校长课堂教学展示、听评课竞赛、教学论坛、外出学习汇报等活动,全面提升了校长、副校长的领导能力和专业水平。二是“名优”教师培养工程,在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方面,恒山区在组织教师参加国培、省培和市统一培训的基础上,坚持开展 “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大赛”、“课题研究课竞赛”、“教师基本功大赛”,每两年组织一次学科教师专业知识和能力测试,组建名师工作室,开展“骨干教师送课下乡”活动,为全体教师搭建了专业成长和能力展示平台。现我区共有省、市、区级名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131人,占专任教师的23%。组织教师与名校手拉手结对子,聘请教育专家举办学术讲座,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扩大塔身师资。开展教师全员培训,岗位练兵、技能竞赛、同课异构、名师示范等系列活动,巩固塔基力量。二是进得来、留得住、用得活,建立师资流动机制。三年来,公开招录、补充“三支一扶”教师22人,安置师范毕业生30人,优化了教师队伍结构。为了加强校长队伍建设,创新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打通了区教育局与基层学校的人员流动壁垒,新任用校长、副校长11人,派送34名校长、副校长赴云南、上海、北京等地参观学习,开拓视野,提升能力。三是强化教师激励机制,通过召开教师节表彰会、师德事迹报告会等活动,表彰师德高尚、业绩突出的优秀教师,营造树师德、铸师魂的良好氛围,树立爱岗敬业、严谨治学的主流风尚。

黑龙江鸡西教育局发布最新通知:一切为了矿区学生接受更好的教育(4)

探索内涵建设 推动全面育人

德育为首,养成良好习惯。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人才培养德育为先。近年来,恒山区教育局以“传统文化进校园”为主题,以“播下习惯的种子,托起明天的太阳”为己任,把“培养学生十二个良好习惯”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以狠抓学生的一日常规为突破口,围绕“一校一精品,一校一特色”的工作思路,坚持“六个结合”,即:传统文化与学校文化建设相结合;传统文化与“书香校园”建设相结合;传统文化与高效课堂建设相结合;传统文化与学校特色建设相结合;传统文化与阳光体育运动相结合;传统文化与精细化管理相结合,通过开展养成教育活动月、主题教育活动、规范汉字书写竞赛、整理学具比赛、好习惯评选等促进学生好习惯的养成。恒山区现有市级、区级好习惯示范生 300余人,好习惯示范班50多个,好习惯示范校 8 所。2009年,恒山区被评为鸡西市养成教育先进单位;2017年被评为鸡西市养成教育示范区。

全面改革,推动教育创新。教育是根的事业更是未来的事业,这要求教育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变革和创新。恒山区坚持以课堂教学为教育改革主阵地,积极探索三级课程管理的新途径和新办法。目前,各学校三级课程开课规范,大部分学校的校本课程形成了鲜明特色。恒兴小学的《“四恒”课程体系建构与实施》案例,分别在全国新学校”论坛和中国教育学会管理分会进行分享交流。实验小学的版画教学、恒山小学的传统文化教学,十六中学“学案导学,自主双效”教学模式、恒山中学的“自主互助”教学模式已成为有效教学典型。为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和艺体“2 1”项目,各学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国学进校园和张扬个性的校园艺术节、读书节活动、提高创新能力的科普月活动。目前,我区有国家级体育工作示范校1所、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所、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所、省级艺体特色学校2所、省级“百万青少年上冰雪先进学校”2所,学校发展实现了“一校一品牌”的发展目标。

春花绽蕾,天道酬勤,在全区广大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我区的教育质量不断攀升,也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肯定。《东北网》、《鸡西日报》、《黑龙江电台》、《鸡西电视台》相继宣传报道恒山教育工作特色及累累硕果。恒山区荣获省地方课程实验工作先进集体、省教育督导工作先进集体、省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区、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全区各中小学相继获得省级阳光美德学校、省群众满意学校、省十佳和谐校园等荣誉称号。

落实惠民政策 加大扶贫力度

为确保每个矿区孩子都能够公平的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恒山区一直加强规范招生行为管理,坚持小学就近按学区入学、初中免试对口招生,实行“阳光分班”;重视随迁子女入学,开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读 “绿色通道”。在扶贫助学方面,恒山区认真落实国家“两免一补”政策,开展了义务教育阶段农村贫困住宿生补助和学前在园贫困、孤、残幼儿的资助工作。为扩展贫困生资助渠道,恒山区多方联系社会团体及爱心人士,开展助学活动,组织教师及教育局机关工作人员进行一帮一扶贫活动,确保了全区学生无一例因家庭贫困而掇学的情况发生。

树立品牌学校 推行平民教育

为了提高教育效益,切实解决矿区学生居住分散,上学远、吃饭难的问题,2011年,恒区委区政府对大小恒山中学、张新中学进行优化组合和学区改造。投资近6000万元,新建一所现代化公办全日制中学---恒山中学。学校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220平方米,拥有教学楼、综合楼、体育馆、食堂宿舍楼及8000多平方米的塑胶操场。学校设有防污染的生理化实验室、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微机室、语音室、电子备课室、图书室、学生阅读室,有适合特长生发展的舞蹈室、书法室、画室、琴房。班班都配有触摸一体机,具备了现代化的育人环境。学校食堂1342平方米,可容纳500名学生就餐;有每室8人的标准学生宿舍38间,可容纳300名学生住宿。学校安装了远红外防盗系统和电子监控设备,校园实行封闭管理,学校设有安全办,24小时保安在岗值勤,实现了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安全管理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坚实的安全保障。恒山中学交通方便,张新矿、二道河子矿、小恒山矿、大恒山矿、山南、柳毛乡均有公交车通过此地。学校于2013年9月2日正式开学,2014年9月完成了省级标准化先进学校的验收。

学校现有教职工87名,学生514人,学生均是来自大、小恒山、张新、二道河子和恒山煤矿等矿区。

学校的办学目标是“创办一所优质的、现代化的平民学校”。围绕这一办学目标,学校确立了“教师用爱心和责任为学生的幸福成长奠基”的办学理念,做爱生如子的教师,尊师重教的学生。培养博爱意识,努力打造“扎实朴素,乐于奉献”的恒中精神。学校的校训是:明德至善、启智有恒;校风是:恒心事终成,山高我为峰;教风是:乐教、善导、协作、创新;学风是:乐学、善思、互助、坚韧。

为了让矿区学生有更全面更好的发展,区委区政府为恒山中学配备了一支业务精湛、敬业爱生、真诚奉献的教师团队。学校有市级名师2人、市级学科带头人1人、市级骨干教师7人、市级兼职教研员4人、区级星级名师4人。

学校学校秉承“学有特长、健康成长、终身发展”的学生发展目标,探索“雷锋精神”德育工程建设机制,确立“雷锋精神”为主题的大德育活动,制定了学雷锋四年推进计划,使雷锋精神所蕴含的爱心、责任心、刻苦钻研的钉子精神经过师生内化,形成了师生内在素质,并最终激发师生向上的决心和意志,探索师生“十佳标兵”、“校园之星”评选活动,促进师生幸福成长,将“雷锋精神”代代相传。

学校紧跟时代趋势,与时俱进,探索课堂教学改革。以“雷锋精神”为核心,以打造有效、高效课堂为目标,以“尝试教学法”理念为支撑,以构建“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模式及“师友互助”的学习方式为抓手,将雷锋精神延伸到课堂中来,学生互助结对,师友共同并进,成功变革教与学的方式。让学生学有所得,关注学生的过程体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各自的发展,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全面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坚持“全面发展,以特促优”的特长发展思路,充分利用现有办学条件和资源,因材施教,满足学生多方面发展需求,使不同层面、不同个性特长的学生获得成长的机会。体育方面有排球、足球等,艺术方面有器乐、版画、舞蹈、书法等,让每名学生都有一技之长,让每名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

除此之外,学校搭建起教师、学生多元化的发展平台,构建起关注师生终身发展的教育、教学平台,成为一所校风正、校园美、质量高、特色鲜明,逐步走向现代化的令恒山区人民满意的区级示范校。

如果李静的父母地下有知 应该感到欣慰和幸福 更会感恩恒山区委区政府坚持不懈推行的平民教育 不放弃任何一个学龄儿童 不让任何的儿童因贫困而失学 保证他们优质地完成9年义务教育.2017年9月 李静和他的210名矿区同届学生分别考入了鸡西市第一中学等省市重点高中 他们是恒山区推行平民教育的质朴桃李 万千硕果的代表和缩影 继承了恒山人的坚韧与乐观 正为了践行学成归来奉献家乡的诺言而努力奋斗着…

猜您喜欢: